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化学   6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烯丙基卤和锡与醛, 酮反应合成高烯丙基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烯丙基溴或烯丙基碘和锡能以较高的产率与含有羟基、酚羟基、硝基、溴等活性基团的羰基化合物作用合成相应的高烯丙基醇, 文中讨论了不同卤素以及溶剂性质、水的含量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
WAMHOFF  H  马敬骥 《化学学报》1987,45(4):412-414
用化学反应和光谱分析证实了2-甲基(1,5)苯并硫氮杂环庚三烯-4(5H)-酮和4-甲基(1,5)苯并硫氮杂环庚三烯-2(3H)-酮是作为互变异构混合物存在的.  相似文献   
53.
WAMHOFF  H  马敬骥 《化学学报》1987,45(2):166-171
2-甲基-1,5-苯并硫氮杂-4(5H)-酮(1a)与不同的氯化试剂-五氯化磷、三氯氧磷和氯化砜在不同的条件下氯化,可分别生成:2-甲基-4-氯-1,5-苯并硫氮杂(2a)、2-氯-4-甲基-1,5-苯并硫氮杂(3a)、2-二氯甲基苯并噻唑(5)、2-三氯甲基苯并噻唑(6)和2-甲基-1,5-苯并硫氮杂-4(5H)-酮盐酸盐(4).2-甲基-4-氯-1,5-苯并硫氮杂与醇钠反应生成相应的2-甲基-4-烷氧基-1,5-苯并硫氮杂外,还可以分离到它的2,4-异构体,2-烷氧基-4-甲基-1,5-苯并硫氮杂.产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1H和^1^3C核磁共振谱和质谱鉴定.  相似文献   
54.
用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法测定了氯代羟基六氢茚二酮(1)和环氧十氢萘二酮(2)的晶体结构和分子构型。化合物1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bca,晶胞参数a=10.439(1),b=19.950(2),c=9.455(1)A,Z=8;化合物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8.355(2),b=9.221(2),c=25.801(4)A,β=94.19(1)`,Z=8。在RASA-IIS型四圆衍射仪上收集了这两个化合物的衍射数据,用直接法解晶体结构,经块对角矩阵最小二乘修正,对化合物1的1810个独立的可观察反射,R=0.043;对化合物2的1804个独立的可观察反射,R=0.064。化合物1带有a-Cl,β-CH~3和β-OH。由此推断环氧六氢茚二酮(3)的分子构型带有β-CH~3和β-环氧。化合物2中的甲基和环氧基均为β构型,与3相似,因此Danishefsky等由核磁共振所推断的关于2的分子构型中的α环氧应校正为β环氧。  相似文献   
55.
56.
57.
童曾寿  甘贵之 《化学学报》1983,41(4):380-384
鉴于某些羟酮肟具有生化活性,本文报道两类羟基酮肟的合成及其异构体的分离。众所周知,酮肟存在几何异构体,但当年Meyer等和Gabriel等报道α-羟基苯乙酮肟时则尚未发现有异构体。我们在制备上述酮肟时获得两种新晶体,一为m.p.67~69℃的鳞片状结晶la;一为m.p.124~126℃的细针晶lb。根据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推测,两者为几何异构体。为确定它们的构型,分别把la和lb以聚磷酸催化,进行Beckmann重排成相应的酰胺,然后用碱水解,一个水解后检出有苯胺;另一个在水解过程中有强烈的氨味,酸化时得苯甲酸,由此推定了la和lb的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58.
自溶液中的吸附 VII: 硅胶自环己烷中吸附醇,酮和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振国  顾惕人 《化学学报》1983,41(12):1091-1099
中图分类号:  相似文献   
59.
近临界水中芳香醚与酮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临界水介质中不同芳香醛化合物与酮类进行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的 研究表明,在没有外加任何催化剂的条件下,芳香醛与酮类可以顺利发生缩合反应 得到α,β-不饱和酮,近临界水在其中兼作溶剂和催化剂。该方法避免了酸或碱 催化剂的使用及随后繁杂的中和、分离步骤,克服了产生废弃盐等弊端。通过对苯 甲醛与苯乙酮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研究表明,温度,反应时间和初始水量对反应底 物的转化率和不饱和酮的产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氯苄双羰化合成苯丙酮酸新型催化剂吡啶-2-羧酸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光兴  蔡华强  张雄 《化学学报》2001,59(8):1306-1309
实验发现吡啶-2-羧酸钴是氯苄双羰化合成苯丙酮的新颖催化剂。在水和1,4-二氧六环混合溶剂中,当T=353K,p=2.4mPa,V(H2O):V(dioxane)=1:1.1,氧化钙与氯苄克分子比为1.00,氯苄与吡啶-2-羰酸钴的摩尔比为1:0.05时,氯苄转化率为74.5%,选择性达99%,苯丙酮酸产率为73.8%。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苯丙酮酸产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并使用IR,UV,GC-MS等对产物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