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00篇
化学   1119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1篇
  2013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86篇
  1985年   67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61.
A series of vanadyl pyrophosphate (VPO) modified by several additiv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with the aim to reveal the promotion mechanism of the additives for selective conversion of n-butane to maleic anhydride (MA). Catalyst performance and various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including XPS, XRD, FT-IR, DTA and BET indicated that the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such as electronegativity and ion radius, contributed much to the effect of the additives on the structure 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VPO catalysts, and then influenced the catalytic behavior. The remarkable effects of additives on the surface vanadium and oxygen species were discussed. It was shown that maximum MA selectivity could be found with a moderate V5+ /V4+ ratio, an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and selectivity were improved, respectively, with the increase of surface active oxygen species, as well as as their amount and stability.  相似文献   
62.
硼酚醛树脂的合成与固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俊刚 《化学学报》1990,48(4):411-414
本文研究了硼酚醛树脂的合成与固化反应过程的机理, 结果表明, 甲阶段的硼酚醛树脂主要是硼酸苄酯, 固化过程中形成硼酸苯酯, 反应过程中有醚键生成, 醚键断裂产生羰基。  相似文献   
63.
罗勤慧  杨升  沈孟长  张正 《化学学报》1990,48(4):355-359
由4-叔丁基2,6-二甲酰基苯酚与4-正己基-3-氨基硫脲缩合, 合成了"大乌"配体(H3BB), 它与Cu(II)、Ni(II)、Co(II)、Pb(II)、Cd(II)生成五种电中性的可溶性"大乌"配合物, 除Co(II)配合物外, 其余四种均为乙氧基桥联的双核配合物, 配体是将4-叔丁基2,6-二羟甲基苯酚用MnO2在室温下直接氧化, 得到4-叔丁基-2,6-二甲酰基苯酚, 然后再与4-正己基-3-硫代氨基脲缩合而得, 该反应步骤较少, 产量较高, 优于前人结果。用IR、UV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并用Evans的核磁共振法研究了吡啶与Ni2BB(OEt)在轴向的作用和配合物两中心原子间的作用。这五种配合物中, 有趣的是Ni2BB(OEt)呈顺磁性, 本文对其原因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4.
钌硫化合物的组成测定和氢还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静态和动态库仑滴定法分别对元素合成的硫化钌和两种湿法沉淀的硫化钌进行了研究, 确定了硫化钌的组成和分子式, 阐明了化合物在高温被氢还原的动力学特性, 根据研究结果, 推测出非晶态的原始Ru2S3.10H2O具有RuS.RuS2.10H2O的结构。  相似文献   
65.
新的电子传递中间体α-萘甲酰尼罗蓝(NNB)能强烈吸附在石墨上以构成修饰电极。在-0.5V至+0.6V(vs. SCE)电位区内, 固定化的NNB表观出相当可逆的氧化还原行为, 总反应中有2个电子和2个质子参加。在pH7.0缓冲溶液中其表面标准电位E°'为-170mV, 表观电子传递常数kg为3s^-^1。NNB对还原辅酶NADH的电化学氧化有明显催化作用, 可使氧化过电位降低550mV。NADH的电催化遵循EC机理, 催化反应步骤为速度决定步骤, 其速度常数为3×10^3dm^3.mol^-^1.s^-^1。NNB在中性和弱碱性介质中的稳定性优于其它电子传递中间体, 是有前途的电催化剂。  相似文献   
66.
林祥钦  刘宇  汪尔康 《化学学报》1990,48(11):1080-1084
本文报告一种新式的光透式金网电极薄层红外光谱电化学池设计, 该设计使用聚甲氟乙烯池内盐桥/边际限制器, 连接直立式玻璃池体与氯化钠红外薄层池,设置薄层的池的电位参比点, 既便于监控操作, 又能得到良好的光谱电化学响应, 以二茂铁在二氯甲烷中的行为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7.
宋礼成  李宇  胡青眉  刘容刚 《化学学报》1990,48(12):1185-1190
通过芳香酰氯, 丙烯酸酰氯或二甲基氯化膦与中间物(标题化合物)的原位反应, 合成了十一个混合配位桥联的六羰基二铁配合物, 它们的结构皆经元素分析, IR和'HNMR证实, 对于含二甲膦系列的配合物, 还测得3'PNMR谱, 并根据其'H及31PNHR数据进一步推断出这类配合物所具有的可能构象。  相似文献   
68.
稀土氯化物催化的Diels-Alder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以稀土氯化物作催化剂, 催化等摩尔比的丙烯醛和乙烯基丁醚进行环加成反应, 生成α-丁氧基-3,4-二氢-2H-吡喃, 实验表明, 环加成产物是不稳定的中间物, 它可以进一步开环聚合构成一个催化的连串反应, 找到了稳定中间物的反应条件, 以90-95%产率得到环加成产物。  相似文献   
69.
本文首次报道酪氨酸-KBrO3-H2SO4体系的非催化化学振荡反应及在Ce^36+等金属离子催化下的振荡反应, 研究了振荡反应产物及许多因素对振荡反应的影响,讨论了非催化振荡反应的控制机理。根据实验结果以及振荡反应的一般机理,对上述体系非催化振荡反应的机理作了初步的探索, 并用以对实验现象作了定性说明。  相似文献   
70.
本文报道了在竹红菌甲素的光敏氧化反应中, 原初反应产生了^1O2、O2和H2O2,在一些还原性底物(5-羟基色氨酸、色氨酸、组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等)的存在下, 体系中形成的O2量大大增加。证明了体系中的^1O2是通过三重态的竹红菌甲素和基态氧进行能量传递形成的, O2是体系中的竹红菌甲素负离子自由基和基态氧进行单电子转移的结果, H2O2是体系中存在的竹红菌甲素二价负离子还原基态氧的产物。在一些底物存在下, 次级反应产生了.OH。我们也发现竹红菌甲素具有弱的抽氢能力而生成一些有机自由基, 这些有机自由基的形成促进了各种活泼态氧的相互转化, 因此我们认为竹红甲素的光敏氧化是各种活泼态氧和一些有机自由基综合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