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0篇
化学   48篇
物理学   3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敏  郑用熙 《化学学报》1990,48(4):365-371
本文采用荧光探针、ESR自旋标记和NMR技术研究了SPFO-CTAB混合胶束的微环境性质。发现在CTAB溶液中添加SPFO, 使胶束内芯的微粘度增大, 微环境的极性(反映在介电常数上)减弱。由此推测SPFO插入了CTAB胶束的栅状层并与之形成混合胶束。  相似文献   
12.
杜奇石  刘朝萌 《化学学报》1990,48(9):841-845
分子形成中的相对论效应定义。用相对论电荷迭代EHT程序ITEREX计算了惰性元素氟化物XeF2, XeF4, XeF6, KrF2和RnF2的相对论效应, 分别为-72.91,是-160.34,-281.82, -25.44和-220.7kJ·mol^-^1。惰性元素化合物的相对论效应都是负值, 使分子趋于稳定。还计算了IF和CsF的相对论效应, 分别是10.68和17.42kJ·mol6-^1, 均为正值, 使分子能量升高, 证实了相对论效应在惰性元素化合物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夺元  常静 《化学学报》1994,52(3):301-305
本文研究了迷迭香酚和鼠尾草酚对单重态氧的猝灭作用。实验证明迷迭香酚和鼠尾草酚在甲醇中猝灭单重态氧的总速率常数K~A分别为2.51×10^7和7.19×10^6mol^1.dm^-3.s^-1, 其中化学猝灭的速率常数k~r分别为1.27×10^7和9.82×10^5mol.dm^-3.s^-1, 相应的半猝灭浓度β值为4.6×10^-3和1.6×10^-2mol.dm^-3。这是一类有实用价值的高效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苦味酸水溶液对固定于增塑的PVC膜中荧蒽的可逆荧光熄灭作用,研制了测定苦味酸浓度的荧光敏感膜.该膜的最佳组成为1~6mg荧蒽,50mgPVC粉, 100mg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在1.50mol·L^-^1硫酸测试底液中,此膜测定苦味酸的浓度范围为1.78×10^-^6~1.28×10^-^3mol·L^-^1,重现性良好,响应时间小于30s.该法选择性好,许多常见亲脂阴离子不干扰测定.将该法用于药物辛可宁的间接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固体氨基酸中^1^3C-{^1H}的瞬态核Overhauser效应(NOE),指出当^1^3C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C小于质子的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H时,^1^3C自旋晶格弛豫过程将出现明显的瞬态NOE效应。固体L-异亮氨酸有四个不等价的甲基,其中一个基团满足上述条件,实验上观测到了这种明显的瞬态NOE效应,本文对这一事实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7.
18.
许慧君  张元达 《化学学报》1986,44(6):631-634
芳香烃的荧光可以被电子给体如叔胺化合物淬灭,这一现象早为人们所熟知.随着芳烃分子荧光的淬灭出现一个向红移无结构的新荧光峰,它被认为是激发态芳香烃分子A与电子给体D相互作用形成的激基复合物(exciplex)DA所发射的荧光.将两个、三个或更多个发色基团用非共轭链连接起来,受光激发后则可以形成分子内激基复合物.通过这些体系我们可以研究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在复杂的氧化、还原体系(如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9.
硫化镉光催化氧化二苯甲醇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导体粉能对烯烃, 芳烃等的光催化氧化, 但效率低, 揭示其机理, 研究提高催化效率是研究半导体光催化的突出问题. 本文研究了硫化镉粉末光催化氧化二苯甲醇的反应, 发现能从硫化镉导带上捕获电子的物质都能促使电荷分离, 引发或加速反应, 而自由基猝灭剂却能完全猝灭反应. 本文进一步揭示了硫化镉光催化特性并探讨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0.
用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TP)可猝灭咔唑的荧光,由此相反,在DMTP-乙基咔唑体系中,末观察到激基复合物荧光.本文对此解释为激基复合物的形成能力不仅依赖于电子给予体的电离势和电子接受体的电子亲和力,而且还取决于附着于电子给予体和电子接受体的生色团上侧基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