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7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36篇
化学   1112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9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8年   2篇
  1967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聚苯乙烯单分散微球粒径可控性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系统研究分散聚合反应中的原料组成(分散稳定剂、单体、引发剂)和反应条件(反应介质极性、反应体系温度、搅拌速度)对所制备的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和聚合反应速率影响的基础上,根据各因素的影响效应,优化设计分散聚合的反应条件,成功地制备出1μm~10μm粒径范围内不同粒径级别的微米级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实现了不同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的微米级单分散聚合物微球制备的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992.
采用热重/差热分析方法研究了两种热聚合引发剂: AIBN和BPO. 它们通常用于制备锂离子二次电池凝胶态聚合物电解质. 采用不同引发剂制备的凝胶态聚合物电解质具有不同的特性并影响聚合物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性能, 例如倍率性能, 高低温性能和循环性能. 为凝胶态聚合物电解质体系选择了一种合适的热引发剂.  相似文献   
993.
以4种不同结构的α-二亚胺镍(Ⅱ)催化剂[(t-Bu)—N CH—CH N—(t-Bu)]NiBr2(C1), [C6H5—N C(Me)—C(Me) N—C6H5]NiBr2(C2), [(2,6-C6H3(Me)2)—N C(Me)—C·(Me) N—(2,6-C6H3(Me)2)]NiBr2(C3)和[(2,6-C6H3(i-Pr)2)—N C(An)—C(An) N—(2,6-C6H3(i-Pr)2)]NiBr2(An=acenaphthyl)(C4), 在甲基铝氧烷(MAO)作用下, 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催化聚合. 以C2为模型催化剂系统研究了Al/Ni摩尔比、 单体浓度、 聚合温度、 聚合时间和反应溶剂对催化活性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在较适合的聚合条件(催化剂用量为1.6 μmol, Al/Ni摩尔比为800, MMA浓度为2.9 mol/L, 甲苯为溶剂, 聚合温度为 60 ℃, 聚合时间为4 h)下, 讨论了催化剂结构对催化活性和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 研究发现, 催化剂C1~C3催化MMA聚合均得到富含间规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催化剂结构中空间位阻增大导致催化活性降低, 空间位阻最小的 C1催化活性最高[达107.8 kg/(mol Ni·h)]; 而空间位阻最大的C4催化活性仅为7.8 kg/(mol Ni·h). 催化剂结构中给电子效应增加有利于催化活性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 C2催化活性为62.5 kg/(mol Ni·h), 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为5.0×104; 而具有较强给电子效应的C3催化活性达到96.9 kg/(mol Ni·h), 并得到更高分子量的聚合物(7.6×104).  相似文献   
994.
室温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兴的可替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绿色溶剂和高效的反应介质,为减少或消除化学反应和过程工程中的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的途径。以离子液体为反应介质进行聚合反应,可消除或减小VOCs的危害,也可实现催化剂的有效回收利用和聚合物的纯化,更好地控制聚合反应及聚合产物的结构与性质、乃至直接用作高效的聚合催化剂。本文综述近年来离子液体中聚合反应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分析现存的问题,并展望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5.
采用自乳化法制备出阴离子聚氨酯纳米水分散液,以其作为乳化剂使苯乙烯单体在其中进行聚合,制备出不同聚苯乙烯与聚氨酯质量比的阴离子型PS/PU纳米复合物水分散液;对苯乙烯单体的聚合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光子相关谱仪和透射电镜对其微观结构、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制备出稳定的具有核壳结构的PS/PU纳米复合物水分散液,但当苯乙烯单体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PS/PU质量比为50∶100)时,粒子不稳定而发生聚集.  相似文献   
996.
丙烯腈与衣康酸在DMSO/H_2O中的聚合及聚合物性能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丙烯腈 (AN)与衣康酸 (IA)为共聚单体 ,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在混合介质二甲基亚砜 水(DMSO H2 O)中自由基沉淀共聚合 ,合成了高分子量的聚丙烯腈 .通过正交设计方法研究了聚合反应条件 ,如反应温度、单体浓度、混合介质DMSO H2 O配比等对聚合反应的转化率的影响 ,还重点探讨了混合介质DMSO H2 O配比对转化率和粘均分子量的影响 .采用DSC ,TG ,IR等手段研究了PAN均聚物及 (PAN co IA)的结构与性能 .研究结果表明 ,增加反应温度 ,降低单体浓度 ,降低喂料AN IA配比中IA的含量 ,均有利于提高聚合反应的转化率 .AN与IA共聚反应的转化率随着反应介质中DMS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同时聚合物的粘均分子量也降低 .对于喂料AN IA配比中IA含量相同的P(AN co IA)共聚物 ,高分子量P(AN co IA)共聚物比常规低分子量的放热峰起始温度低 ,放热峰宽  相似文献   
997.
The 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ree organolanthanide complexes supported by the H3tpa ligand (H3tpa = tris(pyrrolyl‐α‐methyl) amine) are described. Treatment of H3tpa with one equivalent of Ln[N(SiMe3)2]3 (Ln = Sc, Sm, Dy) in THF gives, after recrystallization from toluene/THF solution, Sc(tpa)(THF)2 ( 1 ), Sm(tpa)(THF)3 ( 2 ) and Dy(tpa)(THF)3 ( 3 ) in good yields. The structures of complexes 1 – 3 were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d elemental analysis. Complexes 2 and 3 exhibited good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polymerization of ?‐caprolactone.  相似文献   
998.
A novel reaction-induced method with the aid of solvent for porous thermosetting epoxy was first carried out. Investigations of pore structure us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showed that porous epoxy networks with average pore size ranging from 3 to 20 μm were obtained. The pore structure generated by this method can be tailored by changing the solvent content.  相似文献   
999.
烯烃配位聚合二十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烯烃树脂是消费量最大的合成树脂种类,性能优异,用途广泛。二十多年来,烯烃配位聚合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催化剂、聚合方法、聚合工艺方面都有重大突破。本文综述了二十多年来烯烃配位聚合的研究发展情况,包括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非茂金属催化剂,配位聚合机理,功能化聚烯烃的制备,原位共聚制备LLDPE,原位聚合制备纳米复合材料,活性配位聚合以及Spherizone工艺等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00.
The substituted β-ketoiminato palladium(II) complexes, Pd[CH3C(O)CHC(NAr)CH3](Pph3)(Me) (1 Ar = α-napthyl, 2 Ar = fluorenyl), when was activated by methylaluminoxane (MAO), were used as highly active catalysts for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polymerization.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co-catalyst to catalyst molar ratio and polymerization time on catalyst activities were reported. Structural analyses of the polymers by 1H NMR spectra indicated that polymerization yielded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with moderate syndiotactic microstructures. The polymeriz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PMMAs obtained using these complexes possibly arose from a coordination-insertion mechanism rather than a radical mech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