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24篇
  免费   2366篇
  国内免费   10290篇
化学   18880篇
晶体学   583篇
力学   770篇
综合类   418篇
数学   694篇
物理学   4935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79篇
  2022年   463篇
  2021年   523篇
  2020年   438篇
  2019年   538篇
  2018年   452篇
  2017年   561篇
  2016年   655篇
  2015年   730篇
  2014年   1240篇
  2013年   1451篇
  2012年   1077篇
  2011年   1079篇
  2010年   1009篇
  2009年   1215篇
  2008年   1268篇
  2007年   1157篇
  2006年   1238篇
  2005年   1067篇
  2004年   1011篇
  2003年   893篇
  2002年   837篇
  2001年   830篇
  2000年   675篇
  1999年   602篇
  1998年   578篇
  1997年   535篇
  1996年   602篇
  1995年   561篇
  1994年   369篇
  1993年   334篇
  1992年   449篇
  1991年   418篇
  1990年   388篇
  1989年   334篇
  1988年   109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981.
从库仑定律出发,采用最优化法,计算了MLaLb′型配合物各种几何异构体的几何构型稳定化能。在计算中考虑了配体L、L′的相对电荷。 计算结果表明,对称性是决定构型的首要因素。具体构型与配体的相对电荷有关。 在若干配合物中,中心原子的dn构型决定其构型的骨架。 配体对构型的作用也应予考虑。对共价性程度大的配合物,应考虑轨道重叠对构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2.
Cis-dioxo-metal complex ( NH3CH2CH2NH2 ) 2.5 [ Mo0.5^(V)W0.5^(VI)O2 ( OC6H4O ) 2] 1 was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tetra-butyl ammonium hexamolybdotungstate with 1, 2-dihydroxybenzene in the mixed solvent of CH3OH, CH3CN and ethylenediamine,and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UV-vis and EPR analysis. Compared with its analogous complexes (NH3CH2CH2NH2)3[Mo^(V)O2(OC6H40)2] 2 and (NH3CH2CH2NH2)2[W^(VI)O2(OC6H4O)2] 3, the results show that tungsten(VI) is less active in redox than molybdenum (VI) and that the change of the valence induced by substitution of W(VI) for Mo(V) in EMO2(OC6H40)2]n- does not influence the coordination geometry of the complex anion in which the metal center exhibits distorted octahedral coordination with cis-dioxo catechol. The responses to EPR of complexes 1 and 2 are active but complex 3 is silent,and the UV-vis spectra exhibited by the three complexes are obvious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electronic configuration between the central Mo(V) and W(VI) ions in the complexes.It is noteworthy that complexes 1 and 2 have the similar EPR signal to flavoenzyme, suggesting that the three complexes have the same coordination geometry feature with the co-factor of flavoenzyme.  相似文献   
983.
本文报道了四种新的双核钴(Ⅱ)配合物,即[Co2(4Br-TPHA)(L)4](ClO4)(4Bk-TPHA=四溴代对苯二甲酸根阴离子,L=1,10-菲咯啉(phen)(1),5-硝基-1,10-菲咯啉(NO2-phen)(2),2,2'-联吡啶(bpy)(3)和4,4'-二甲基-2,2'-联吡啶(Me2bpy)(4))的合成的表征,基于IR光谱、元素分析、电导测量等方法推定配合物具有四溴代对苯二  相似文献   
984.
研究了HDBM与La,Nd,Sm,Tb等希土离子的固相配位反应,REAc3.xH2O与HDBM进行固相配位反应制备RE(DBM)3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X衍射和光声光谱检测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985.
丙酮酸在生物体内具有生理功能,它与稀土的二元配合物巳有报导。近期的研究结果表明某些稀土的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有一定的抑菌能力。本文报道丙酮酸(pyr-H)、邻菲咯啉(phen)稀土三元固体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结果。 按硝酸稀土:邻菲咯啉:丙酮酸(摩尔比)=1:1:3,将一定量的硝酸稀土加入无水乙醇中,溶解完全后,加入计算量丙酮酸,加热搅拌半小时,然后慢慢加入含计算量邻菲咯啉的  相似文献   
986.
宋玉民  芦小林  唐慧安  秦淑琪 《化学学报》2006,64(14):1451-1455
合成了新的O-(硫杂蒽酮-[2]-基)-氧乙酸及其稀土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 IR, 1H NMR, UV, DTA-TG和13C NMR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表明: 配体羧羰基脱质子后与金属离子配位, 2位氧原子也与金属离子配位, 配合物中含有一定量的配位水, 配合物为非电解质类型. 同时, 研究了O-(硫杂蒽酮-[2]-基)-氧乙酸稀土配合物对质粒DNA的切割作用. 结果表明: 铕的配合物对DNA的切割较明显, 且当配合物浓度增加时, 质粒DNA的超螺旋构型逐渐减少, 而缺刻、开环型构型逐渐增多. 在相同条件下, Eu(III)离子对质粒pBR322DNA几乎没有切割作用; 配体O-(硫杂蒽酮-[2]-基)-氧乙酸对质粒pBR322DNA也有切割作用, 但配合物EuL3对质粒pBR322DNA的切割作用明显强于配体, 表明稀土离子Eu(III)与配体生成配合物后有较好的协同切割作用.  相似文献   
987.
给出了分散相粒间基体层厚度T与分散相粒径(d)、粒径分散度(σ)和分散相体积分数(φ)的定量关系式。发现σ对T的影响与φ有关,不仅T随σ的增大而增大,而且φ越大,这种影响越显著。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直接测定了聚氯乙烯/丁腈橡胶、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PP/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共混物的T,发现这三种共混物的T近似于对数正态分布,理论预示与实验结果很好符合。  相似文献   
988.
W/O/W多重乳液中水传递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简化的W/O/W(水/油/水)多重乳液乳珠模型——统计平均半径模型, 预测出当W/O/W多重乳液内水相水滴之间以及内外水相之间均达到水传递平衡时的内外水相中盐的浓度, 从而实现对水传递的控制, 以维持W/O/W多重乳液的稳定. 按理论预测制备出了不同稳定态的W/O/W多重乳液, 利用差分扫描量热仪(DSC)检测了多重乳液中水的传递过程, 确定体系在实验状态下的稳定程度,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89.
从溶胀平衡研究玻璃态高聚物的凝聚缠结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3~15℃室温条件下对聚苯乙烯(PS)颗粒在二氧六环/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胀情况进行目视观察,可以看到,当减小混合溶剂二氧六环/水中的水含量时,PS颗粒从玻璃态到溶胀的玻璃态、溶胀的高弹态、流体态的转变,与PS颗粒升温时从玻璃态到高弹态、流体态的转变相对应.选定混合溶剂二氧六环/水(水6·8wt%)对一个单分散PS试样(Mw=1·68×105)在30℃进行分相平衡和溶胀平衡的测定.分相平衡是先将PS/二氧六环/水(混合溶剂水含量6·8wt%)体系加热到130℃使PS溶解成一均相溶液,然后在冷却过程中分相,在30℃达分相平衡(30天)时,浓相高分子体积浓度p″=0·304,稀相几乎为纯溶剂.从Flory-Huggins相平衡理论得出此体系的高分子-溶剂相互作用参数χ=0·63.本工作使用的单分散PS试样在选定的混合溶剂,即二氧六环/水(水6·8wt%)中,30℃时不能溶解只能溶胀,单分散PS颗粒淬冷试样(密度ρp=1·0451g/mL)到达溶胀平衡(80天)时浓相高分子体积浓度p″=0·308.而此淬冷试样经在80℃热处理100h后的老化试样(ρp=1·0470g/mL)达溶胀平衡(70天)时p″=0·312.从溶胀过程中浓相体积变化曲线可知试样经在80℃热处理过程中凝聚网络趋向于更均一,更接近热处理温度下的平衡态,试样密度增大,网络产生了新的链间凝聚,物理交联密度增大(凝聚点间分子量减小).从溶胀平衡理论并取χ=0·63(分相平衡)可得到淬冷试样的物理交联点间分子量Mc=11·6×104,老化试样的物理交联点间分子量Mc=6·9×104.实验结果说明溶胀过程及溶胀平衡的测定可以反映玻璃态高聚物中的凝聚网络结构的细节,而且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990.
利用稀土金属化合物三氯化钐(SmCl3)和二氯化钐(SmCl2)之间的单电子转移反应,以AIBN/SmCl3/乳酸作为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everseATRP)的催化体系,成功地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反向ATRP,并考察了温度、溶剂和组分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MMA在该体系中的聚合反应是一级反应,所得PMMA的分子量与单体转化率成正比,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较窄(Mw/Mn<1.5),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