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36篇
  免费   3309篇
  国内免费   5961篇
化学   10362篇
晶体学   667篇
力学   1178篇
综合类   391篇
数学   2097篇
物理学   6411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426篇
  2022年   549篇
  2021年   557篇
  2020年   424篇
  2019年   570篇
  2018年   462篇
  2017年   604篇
  2016年   619篇
  2015年   747篇
  2014年   1195篇
  2013年   1032篇
  2012年   1047篇
  2011年   1029篇
  2010年   968篇
  2009年   1098篇
  2008年   1122篇
  2007年   1006篇
  2006年   1008篇
  2005年   908篇
  2004年   765篇
  2003年   638篇
  2002年   570篇
  2001年   601篇
  2000年   471篇
  1999年   366篇
  1998年   326篇
  1997年   245篇
  1996年   232篇
  1995年   210篇
  1994年   221篇
  1993年   155篇
  1992年   201篇
  1991年   214篇
  1990年   148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38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郭训香 《数学学报》2007,50(5):995-998
设A是希尔伯特空间H上的自伴算子代数,α是A上的*-自同态.如果存在单位向量e∈H,使得对任意α∈A和单位向量h∈H,有lim_(n→∞)〈α~n(a)h,h〉=〈αe,e〉成立,那么称α是A上的σ-弱混合的*-自同态.本文研究了这一有趣性质,并得到了一个*-自同态是σ-弱混合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32.
使用分子图形软件设计出多种CnP-4(n =1~ 7)的结构模型 ,并进行B3LYP密度泛函几何构型优化和振动频率计算 .最稳定的CP-4和C2 P-3 都是平面环状结构 .最稳定的CnP-4(n =3 ,5 ,7)结构在直碳链的一端连接 1个磷原子且另一端是P3 C的四元环的平面结构 .最稳定的CnP-4(n =4,6)结构在直碳链的一端连接 1个磷原子且另一端是P3 的三元环的锄状结构 .直碳链可与平面环的磷原子生成大π键 .大多数构型是由C2 ,C3 ,C4子结构以环状或链状方式组成的 .碳原子与磷原子以交替方式排列的结构数量少、能量高 .  相似文献   
133.
1 引言 本文研究了一类误差是L~p_混合的线性模型与非参数回归模型,在免去了文献中对模型所施加的“误差绝对值的p次方一致可积”这一限制条件后,仍得到了估计量的p阶平均相合性. 定义1 设p≥1,(X_n,n≥1)为定义在概率空间(Ω,F,P)上的L~p-可积的随机变量列,{F_n,-∞相似文献   
134.
采用热压法获得了具有不同混合比例的超导氧化物La1.85Sr0.15CuO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导电复合材料,并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标准四引线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和低温电输运性质进行测量.实验结果显示,超导氧化物La1.85Sr0.15CuO4颗粒随机分布在聚合物本体中,相互间没有连接构成网络结构.在正常态下,复合材料的电阻-温度变化曲线给出类半导体行为.但对应于超导氧化物La1.85Sr0.15CuO4的超导转变温度Tc处,复合材料的电阻-温度变化曲线出现了极小值.室温下电阻率ρ随外加电场强度E的变化曲线测量结果表明,ρ-E曲线为一线形关系,随着电场强度E增加,电阻率ρ下降.文中对可能存在的导电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贯穿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复合材料的导电机制.另外,外加电场强度E对复合材料的电输运特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5.
多周期公用工程系统运行的模型,优化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多周期公用工程系统的运行优化问题,考虑了设备的启停费用的情况下。建立了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并证明了最优解的存在性。针对该运行优化问题本将其分解成若干子问题,然后利用改进的Hooke-Jeeves优化算法求解每个子问题。应用于具体实例,其数值结果与其它方法得到的相比。运行时间短,且更适合多周期公用工程问题的求解。  相似文献   
136.
Forward degenerate four-wave mixing (DFWM) processes are investigated with a femtosecond pulsed laser in lithium niobate crystal doubly-doped with magnesium and iron (LiNbO3:Fe, Mg). The pulse energy dependence reveals a pure third-order nonlinear response, and the third-order nonlinear susceptibility x^(3) in the material is evaluated to be 4.96 × 10^-13 esu. The time-resolved DFWM process shows a response time of x^(3) shorter than 100fs, which is due to the nonresonant electronic nonlinearitie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LiNbO3 crystals have potentials for ultrafast real-time optical processing systems, which require a large and fast x^(3) optical nonlinearity.  相似文献   
137.
We propose that the suppression of J/ψ production in 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sions may be explained by that J/ψ dissociates via absorbing multi-gluons in the environment of quark-gluon-plasma (QGP) where abundance of gluons is expected.  相似文献   
138.
The synthesis of 1,2,3,4-dihydropyrimidinone/thione derivatives was achieved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using calcium(II) nitrate as catalyst to promote the Biginelli three-component condensation reaction from a diversity of aromatic aldehydes, β-keto compounds and urea or thiourea. The reaction was carried out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39.
Combining Dual Reciprocity Method (DRM) with Hybrid Boundary Node Method (HBNM), the Dual Reciprocity Hybrid Boundary Node Method (DRHBNM) is developed for three-dimensional linear elasticity problems with body force.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solve the elasticity problems with body force without domain integral, which is inevitable by HBNM. To demonstrate the versatility and the fast convergence of this method, some numerical examples of 3-D elasticity problems with body forces are examined. The computation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can be widely applied in solving practical engineering problems.  相似文献   
140.
35Cr25Ni12奥氏体耐热钢中碳化物的电子显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长期使用前后的35Cr25Ni12奥氏体耐热钢中的碳化物演变行为;该钢固溶时效后的组织由初晶奥氏体及M23C6共晶碳化物组成,奥氏体基体中析出了二次M23C6,二次碳化物总是与基体保持立方-立方取向关系;长期使用(3、5年)后,奥氏体中析出的二次碳化物量明显增加,部分M23C6已转变为M6C,M6C与奥氏体基体以及二次碳化物M23C6保持[001]M6C//[221]A//[221]M23C6孪晶取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