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22篇
  免费   1246篇
  国内免费   1401篇
化学   7346篇
晶体学   277篇
力学   138篇
综合类   64篇
数学   252篇
物理学   7692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194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89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343篇
  2016年   396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531篇
  2013年   1189篇
  2012年   714篇
  2011年   711篇
  2010年   576篇
  2009年   799篇
  2008年   800篇
  2007年   873篇
  2006年   794篇
  2005年   644篇
  2004年   587篇
  2003年   539篇
  2002年   505篇
  2001年   453篇
  2000年   426篇
  1999年   404篇
  1998年   349篇
  1997年   308篇
  1996年   292篇
  1995年   309篇
  1994年   254篇
  1993年   219篇
  1992年   264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144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48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29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13篇
  1976年   18篇
  1975年   13篇
  1974年   13篇
  197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Seven cesium and 86 oxidized cesium clusters, CsnOm (0 < m < n; n = 3-14), are ionized in a one-photon process by means of a tunable cw dye laser and detected in a mass spectrometer.  相似文献   
942.
943.
Abstract

The structure, morphology and optical transmittance spectra of pentacene films on the (glass/ITO) surface were studied. The films were grown by two methods - the thermal vacuum deposition (TVD) and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PLD). The electron diffraction pattern from thermally deposited pentacene films confirms their polycrystalline structure while the diffraction pattern of PLD-coated layers has a diffusion character.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ed that layers deposited by the TVD method has an optical spectrum that is characteristic for the pentacene film in contrary to the layers deposited by the PLD method. It is found a sensitivity of the optical transmittance of pentacene films to the ammonia action, which may be used for development the optical gas sensor.  相似文献   
944.
基于曲线拟合的亚像素边缘定位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月英  钱唯德  罗俊  赵世范 《光学技术》2007,33(3):386-389,394
图像的边缘定位是图像测量的关键之一,随着测量精度要求的提高,已由早期的像素级边缘定位发展到了现在的亚像素级边缘定位。根据地球在地球敏感器CCD阵面中的成像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曲线拟合的亚像素边缘定位方法以获取地球“灼热圆盘”的边缘。该方法利用曲线拟合获得的拟合斜率以及灰度值来提取图像的边缘。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曲线拟合亚像素边缘定位法可使图像的边缘定位精度达到百分之几个像素,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45.
由于探测器本身固有的特性以及军事上的极限使用要求,红外图像普遍存在目标-背景间对比度较差、目标边缘模糊和噪声较大等特点,采用常规模板匹配、Hu矩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检测效果。针对低信噪比红外目标图像,分析了伪Zernike矩的基本原理、不变性和计算方法,提出了低信噪比红外目标检测的伪Zernike矩方法,并比较了模板匹配、Hu矩、伪Zernike矩方法的目标检测效果。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6.
提出了一种测定YBCO(YBa2Cu3O7-x)高温超导薄膜湿法腐蚀启动时长的红外热像新方法。该方法的实质是利用YBCO腐蚀时必然有化学热吸收或释放,从而引起YBCO表面液膜温度变化这一特点,通过红外热像实时监测系统,采集液膜温度变化过程的红外热像,从而判断反应启动时长。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均表明,YBCO表面2 mm宽线性液膜是较为理想的监测对象,因其同时具备温度变化信息和空间分布信息,可以将线性液膜中心作为理想的观测特征点;由滑动腐蚀液滴形成残留线性液膜具有温度变化灵敏度高的特点,YBCO(衬底为LaAlO3)竖直放置,可以表面避免液膜重力对启动时长的影响,获得更为准确的监测数据。由线性液膜的横向剖面灰度变化得到在本实验条件下YBCO薄膜与体积比H3PO4∶H2O=1∶300腐蚀液的反应启动时长介于0.3~0.4 s之间。  相似文献   
947.
红外双波段双层谐衍射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长江  王肇圻  吴环宝  张梅 《光学学报》2007,27(7):266-1270
将谐衍射透镜应用在传统红外单波段佩茨瓦尔(Petzval)物镜上,设计得到工作波段处于3.4~4.2μm和8~11μm的红外双波段单层谐衍射光学系统。但单层谐衍射元件的衍射效率只在设计波长处衍射效率最高,随着波长相对设计中心波长向两侧偏离,主衍射级次的衍射效率逐渐下降。为提高含单层谐衍射元件光学系统的衍射效率,基于双层衍射元件衍射效率表达式研究了双层谐衍射元件的结构优化,给出了优化方法。设计出佩茨瓦尔型红外双波段双层谐衍射光学系统,其在3.4~4.2μm和8~11μm两个工作波段的衍射效率均达到90%以上,相比含有单层谐衍射面的光学系统衍射效率有了很大提升,提高了像面衬比度,完善了系统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948.
研究了用金属有机物气相外延(MOVPE)法在蓝宝石衬底上生长的In组分浓度保持不变的InGaN/GaN单量子阱结构在室温下的发光特性和光吸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InGaN厚度<3nm时,随着样品InGaN势阱层宽度的增加(1nm),光致发光(PL)谱的发光峰值波长出现明显的红移33nm现象,而且发光强度下降8%,谱线半峰全宽(FWHM)展宽,通过对样品的透射、反射光谱研究发现,量子阱层窄(1.5nm)的样品在波长接近红外区时出现无吸收的现象,即R+T达到了100%,而在阱层较宽的样品中没有发现这一现象,对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这些结果有助于开发和优化三族氮化物半导体光电器件的进一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49.
(Ga,Mn)As光调制反射光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志路  孙宝权 《发光学报》2007,28(4):557-560
室温下我们研究了稀磁半导体(Ga,Mn)As的光调制反射(PR)光谱,观测到来自样品的Franz-Keldysh振荡(FKO)信号。随着Mn原子浓度的增加,PR线形展宽,但是临界点E0E00没有明显的移动。根据FKO振荡数据,计算得到样品表面电场强度随Mn原子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测量到与Mn原子掺杂相关的杂质带,其能量位置离GaAs价带边~100 meV。根据样品的表面电场强度和表面耗尽层模型,估算样品的空穴浓度为~1017cm-3,较低的空穴浓度可能与样品具有较低的居里温度有关,或测量的PR信号来自于样品中外延层的部分耗尽区域。  相似文献   
950.
采用三层夹心靶结构,利用铜箔与抛光蓝宝石之间良好的接触条件,使用辐射式高温计观测到c取向蓝宝石在130~172 GPa冲击高压下的红外辐射。实验信号显示,位于近红外波段的蓝宝石冲击辐射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变强;强度对比显示,蓝宝石的近红外发射强于界面发射。基于冲击作用下滑移带的温度高于冲击平衡温度的概念,将蓝宝石体内滑移带温度作为蓝宝石发射温度代入线性吸收公式,从而将蓝宝石发光强度的增加和界面冷却引起的发光强度下降相结合;将得到的界面一蓝宝石发射强度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较,发现二者能够重合。由实验信号的上升趋势得到三个压力下0.85μm近红外波长处蓝宝石的冲击吸收系数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