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3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3384篇
化学   7043篇
晶体学   27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130篇
数学   64篇
物理学   55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27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67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328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334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400篇
  2004年   437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257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220篇
  1998年   175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52篇
  1991年   155篇
  1990年   90篇
  1989年   103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近年路易斯酸B(C6F53催化的醛酮还原及胺化反应研究表明,缺电子的路易斯酸B(C6F53也可以作为一种"耐水"的催化剂在"有水"条件下进行催化反应.这些研究成果对进一步扩展受限路易斯酸碱对(FLPs)化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前景提供了更多可能.本文以硅烷作为还原剂,在路易斯酸B(C6F53催化下可在温和条件下实现醛与烷基羟胺类化合物的直接还原胺化反应,并且在还原过程中N-O键不会发生断裂,可中等至高产率地制备各种烷氧基取代的羟胺衍生物.对反应机理研究发现,在中性条件下苯甲醛与苄氧基羟胺的反应仅得到缩合中间产物肟醚,而在HCl或过量H2O的参与下苯甲醛与苄氧基羟胺的直接还原胺化均可顺利进行;对反应机理的研究表明苄氧基羟胺会与路易斯酸硼烷在过量H2O的参与下发生质子化,在硅烷的作用下转化成具有一定还原性的"硼氢化胺盐"活性中间体并进而促使中间产物肟醚的还原.对醛与羟胺的直接还原胺化反应研究表明,在"有水"条件下路易斯酸B(C6F53不仅仅是一种"耐水"的催化剂,在某些反应中水可能直接影响着催化反应,尤其是对醛酮的直接还原胺化反应.因此,继续深入研究有"水"条件下路易斯酸硼烷参与的催化反应机理不仅对FLPs化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对其他相应催化体系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研究液晶性能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1—五氟苯基-2-三甲硅基乙炔为起始原料,合成了4—〔(4-正烷氧基—2,3,5,6—四氟苯基)乙炔基〕苯甲酸苯酚酯一类新型化合物。通过正交偏光显微镜观察研究。发现所得到的化合物是新型的单变向列型液晶。本文亦考察了端基对液晶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设计和合成新型含氟液晶化合物并对其性能进行考察,将有助于扩大人们对液晶及其器件应用等方两的科学理解。本文以1—五氟苯基—2—三甲硅基乙炔为起始原料,合成了4—(4’—正烷氧基—2,3,5,6—四氟联苯基—4—乙炔基)葶甲酸4—氯苯酚酯一类新型化合物。通过正交偏光显微镜观察研究,发现所得到的化合物是呈现高度稳定的近晶A相和向列相的新型互变液晶,分子结构对液晶行为的影响也在本文中得到考察。  相似文献   
994.
巯基聚合物利用二硫键的形成, 以共价键黏附于黏膜表面, 可以延长药物在黏膜上的滞留时间, 有利于药物分子的吸收.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型巯基聚合物——N-乙酰基-L-半胱氨酸-g-壳聚糖(CS-NAC), 并进行了表征, 同时对材料的溶胀度、黏附性和细胞毒性进行了测试. 结果表明, 这种巯基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巯基含量, 最高可达到589.3 μmol/g; 具有快速的溶胀性能; 黏附性显著增强, 黏附时间和黏附力分别是壳聚糖的30和3倍; 无明显的细胞毒性. 因此, CS-NAC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生物黏附性材料.  相似文献   
995.
新型薁类-1-酰腙化合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道林  徐姣  韩珊  谷峥 《有机化学》2008,28(11):2016-2019
为了合成和研究具有薁类结构物质的新的生物活性, 以1-薁类羧酸甲酯为起始原料, 经过酰肼化、与芳香醛及酮类化合物的缩合, 合成了含有酰腙类结构的薁类衍生物, 其结构经1H NMR, IR和元素分析确证. 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抗菌活性测试, 初步表明它们具有一定的活性.  相似文献   
996.
金蔚蔚  吴文彦  张倩  夏鹏 《有机化学》2008,28(9):1566-1571
2-溴-4-[1-(E)-亚乙基-2-对甲氧基苯基-丁基]-1-甲氧基苯(3)是在合成3’-甲氧基己烯雌酚(2)过程中获得的意外羟基消除产物. 报道了2-溴-4-[1-(E)-亚乙基-2-对甲氧基苯基-丁基]-1-甲氧基苯在不同条件下的脱甲基反应产物以及双键转位反应的情况. 部分重要中间体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抑制活性结果显示, 己烯雌酚骨架上的基团对该类化合物的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 甲氧基为活性有利基团, 而酚羟基全部游离时化合物没有活性.  相似文献   
997.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甲基苯基硅氧烷混合环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GC-MS对甲基苯基硅氧烷混合环体(Me2n-iPhiSinOn)样品进行分析,鉴定出了25个组分,其中包括甲基硅氧烷环体、含1个苯基的甲基硅氧烷环体以及含2个苯基的甲基硅氧烷环体。四甲基二苯基环三硅氧烷环体(Me4Ph2Si3O3)的2个异构体、六甲基二苯基环四硅氧烷环体(Me6Ph2Si4O4)的4个异构体都得到有效分离和归属,并且发现其各异构体的含量比例符合随机环化的理论值。同时对该混合环体的苯基/甲基比例以及苯基含量进行了计算,并得到氢谱的验证。  相似文献   
998.
HU Yi-Fan  LU Xin 《结构化学》2008,27(5):547-552
Many proline-catalyzed asymmetric addition reactions with ketones as substrates were assumed to involve a key intermediate, an enamine, produced by the condensation of proline and ketone. In this paper, the key intermediate enamines derived from L-proline and cyclohexanone (or acetone)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oxazolidinone and imine tautomer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density functional calculations at the B3LYP/6-311+G^** level. The predicted order of stability for these tautomers is oxazolidinones 〉 enamines 〉 imines in gas phase and oxazolidinones 〉 imines 〉 enamines in aprotic THF solvent. This prediction explains why enamine intermediate can not be observed experimentally. The predicted energy/enthalp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ormal oxazolidinone structure and the zwitterionic imine structures is very small in THF solvent, suggesting the oxazolidinone-to-imine tautomerization can be readily induced in solvent. ^13C NMR chemical shifts of the oxazolidinone and imine structures have been computed and used to explain the experimental NMR spectra observed in oxazolidinone-to-imine tautomerization induced by protic solvent.  相似文献   
999.
1000.
肿瘤靶向PEI包覆磁性纳米凝胶的光化学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 PEI)为预聚体, H2O2为抽氢剂, 采用光化学方法制备了PEI包覆的磁性纳米凝胶(PEI-Fe3O4), 在PEI-Fe3O4表面共价偶联具有肿瘤靶向作用的叶酸分子(Folate, FA), 制备得到肿瘤靶向PEI包覆磁性纳米凝胶(FA-PEI- Fe3O4). 采用多种手段对PEI-Fe3O4及FA-PEI-Fe3O4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FA-PEI-Fe3O4平均粒径为140 nm, 形状规则, 具有超顺磁性, 磁含量达到22.4%, 饱和磁化强度达65.6 A·m2·kg-1, 磁性纳米凝胶较高的磁响应性能和具有肿瘤靶向作用的叶酸分子的修饰, 为其作为潜在的肿瘤靶向载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