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867篇
化学   1746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48篇
物理学   13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4-N,N-二乙基氨基水杨醛为原料,制备了2-(苯并噻唑-2-基)-5-(N,N-二乙基氨基)苯酚衍生物(探针L),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DMSO/PBS(体积比3∶7,pH=7.4)溶液中,探针L具有高选择性并可荧光"关-开"识别H_2S,在365nm紫外灯照射下,由无荧光变成蓝色荧光。实验表明,探针L识别H_2S的检测限为2.05×10~(-6)mol/L,pH适用范围为6~9,可用于检测实际水样中的H_2S。  相似文献   
32.
综述了手性N-支套索冠醚在不对称合成中的作用,特别着重介绍了其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在Michael加成和Darzens缩合反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3.
含氮给体结构对丙烯腈电荷转移光聚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于正性烯类单体,主要是乙烯基咔唑的电荷转移聚合,诚田已作过详细综述。负性烯类单体的电荷转移聚合主要研究的单体是丙烯腈(AN)及甲基丙烯酸甲酯(MMA)。Barton等研究了芳烃为引发剂的MMA光聚合。我们研究了芳胺为引发剂的光聚合。 芳胺,尤其是芳叔胺,是较强的电子给体,与负性单体在光照下经激基复合物而引发聚合,我们的实验表明,吡啶及其同系物(喹啉与吖啶)并不象吡咯及其同系物(吲哚与咔唑)那样有效地引发AN等负性单体的光聚合(见表1)。从图1所示的结构看,它们有  相似文献   
34.
合成了三齿配体N,N-二(2-苯并咪唑亚甲基)甲胺(MN3)的高氯酸盐.对该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紫外和红外表征;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依据晶体结构数据使用G98程序对配体(MN3)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  相似文献   
35.
用光气法制备了N-羧基-L-丙氨酸-环内酸酐(L-Alanine NCA).系统研究了L-Alanine NCA开环聚合反应过程中引发剂、溶剂、温度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用硝基苯作溶剂,三乙胺作引发剂,所得聚合物特性粘度[η]=1.18.实验中发现,L-Alanine NCA可以顺利地进行热聚合反应。反应具有速率快,转化率高,分子量大的特点。甲苯溶剂中反应5小时所得聚合物[η]=2.35,高于采用引发剂的聚合体系产物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36.
采用稀土配位催化剂研究了马来酸酐、苯乙烯和N 苯基马来酰亚胺的三元共聚合反应 .考察了Al La物质的量的比、不同稀土元素、催化剂浓度、聚合反应时间、单体配比等因素对共聚合反应的影响 .利用核磁、红外、热分析等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初步的表征  相似文献   
37.
药物分子与β—环糊精络合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俊  王文韵 《应用化学》1991,8(4):80-82
环糊精能在水溶液中包络尺寸合宜的分子至其疏水性的环状腔体中,包络过程被用于增大有机分子的水溶性,用作酶的模拟,用于色谱学、荧光光度法和室温磷光法等。β-环糊精(β-CD)是最通用的一种,其内腔直径为0.7nm。  相似文献   
38.
Fluorous-phase chemistry is currently a topic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1-6. Since fluoroustriphasic reactions were first described by the Curran and co-workers7, this triphasicsystem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detagging7,8 and phase-vanishing reactions9-11. …  相似文献   
39.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在甲醇介质中(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烷基黄原酸合钴(Ⅲ)与二丙胺,二正丁胺在298.2K~313.2K(R=Me,Et,n-Pr)的反应动力学及机理.结果表明对配合物是准一级反应,对二正丁胺是分数级.反应速率随着基团R的增加而减小,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溶剂中水含量的增大而增加.提出了一种含有前期平衡的反应机理.据此导出了一个能够解释实验事实的速率方程,求得了速控步骤的速率常数,并给出了相应的活化参数.  相似文献   
40.
刘振东  高铁  徐玲丽  杨勇  王庆民  陈泓序 《色谱》2019,37(6):666-670
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电泳法因具有快速、分辨率高的优势,已成为单克隆抗体纯度分析的主流方法。在非还原单克隆抗体纯度检测中,其样品前处理过程对于结果有显著影响。为优化样品前处理,考察了以碘乙酰胺和N-乙基马来酰亚胺为巯基封闭剂,在pH 6.0~9.0的样品缓冲液条件下,不同种类和批次的单抗的纯度。发现在两种巯基封闭剂中,高pH的样品缓冲液会影响巯基封闭的效果,产生较多的抗体片段;而在低pH条件下,抗体片段较少,单抗的纯度更高。因此在进行非还原单抗的纯度检测中,pH 6.0的样品缓冲液为最佳的前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