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57篇
  免费   1420篇
  国内免费   586篇
化学   13702篇
晶体学   44篇
力学   125篇
综合类   14篇
数学   21篇
物理学   557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210篇
  2020年   424篇
  2019年   368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509篇
  2016年   749篇
  2015年   628篇
  2014年   644篇
  2013年   1028篇
  2012年   892篇
  2011年   835篇
  2010年   790篇
  2009年   860篇
  2008年   820篇
  2007年   816篇
  2006年   701篇
  2005年   638篇
  2004年   673篇
  2003年   488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33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聚酰亚胺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聚酰亚胺(PI)是一类重要的高性能聚合物,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汽车、石油等高科技领域。由于其结构上的可设计性,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入到这类高技术材料的研究开发中。本文分别从可溶性PI的分子设计与合成、功能性PI的合成与用途、PI绿色合成方法、PI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PI的研究热点和新进展,为了解聚酰亚胺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2.
双重印迹法制备汞离子印迹聚合物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双重印迹法,以N-3-(三甲氧基硅基)丙基乙二胺为功能单体,四乙氧基硅烷为交联剂,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Hg2+为模板,合成出Hg2+印迹聚合物.聚合物中的表面活性剂和Hg2+分别由乙醇萃取和HCl洗涤除去,利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识别能力,且探讨了实验条件对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竞争离子Cu2+(或Cd2+) 存在下,印迹聚合物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和选择识别能力,最大相对选择系数k′>200,且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993.
Reaction of copper(II) acetate, lanthanium(III) or gadolinium(III) nitrate (1/5 equiv.) with pyrazinohydroxamic acid (H2Pyzha) in DMF led to a series of new heterobimetallic 15-metallacrown-5 complexes. In a MeOH/H2O solution the complexes exist as molecular unassociated metallacrowns. In solid state their structures are more complicated as it has been confirmed by X-ray analysis: discrete molecular metallacrowns [Gd(NO3)2{Cu(pyzha)}5(DMF)4(NO3)] · 0.5C6H6 · H2O (1), [Gd(NO3)2{Cu(pyzha)}5(DMF)5](NO3) · 1.5DMF · 0.5H2O (2), [La(NO3)2{Cu(pyzha)}5(DMF)5]NO3 · 1.5DMF · 2C6H6 (3) are solvates, whereas compound [{La(NO3)2{Cu(pyzha)}5(DMF)5}22-NO3)](NO3) · 3DMF (4) is a dimer, where μ-bridged nitrate links two copper centres of the adjacent metallamacrocycles. Complex [Gd(NO3)2{Cu(pyzha)}5(DMF)2(H2O)(NO3)] · CH2Cl2 · DMF (5) self-associates into a polymer chain by means of one pyrazine moiety and the copper ring atom. Reaction of the molecular metallacrowns with excess of inorganic salts CdBr2 or Cu(OAc)2 proceeds as anion methathesis process affording heteroanionic metallacrowns: molecular [Gd(NO3)2{Cu(pyzha)}5(DMF)5] [Gd(NO3)2{Cu(pyzha)}5(DMF)4(H2O)][CdBr4] · 1.5DMF (6), and 3D hydrogen bonded polymer [La(μ2-OAc)(H2O)3{Cu(pyzha)}5 (H2O)4(NO3)](NO3) · 4H2O (7).  相似文献   
994.
L-组氨酸手性识别印迹固定相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L-组氨酸为模板分子, 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 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 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 在水-乙腈微乳体系中采用沉淀聚合方法制备了具有手性识别L-组氨酸功能的印迹微球. 采用静态平衡吸附实验及色谱分析探讨聚合微球对模板分子的选择识别吸附性能. 结果表明, 该印迹聚合物微球对模板分子存在两种结合位点, 最大表观结合量分别为33.04和24.16 μmol/g. 相对于常规的C18柱, 该印迹聚合物填充柱能够完全分离L-组氨酸和D-组氨酸, 分离度R为2.23, 选择因子为2.14. 利用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衍射等技术表征聚合物微球的热性能及结构. 结果表明, 聚合物微球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是一种具有部分晶体结构的聚合物.  相似文献   
995.
导电聚合物基电致变色器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电聚合物作为电致变色活性材料是目前最有应用前景的智能材料之一。本文概述了电致变色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导电聚合物的电致变色机理,着重介绍了多种导电聚合物基电致变色器件的特点、组成及制备,并展望了未来电致变色器件的发展及应用趋势。  相似文献   
996.
用一端带有一个叠氮基,另一端带有两个炔基的聚苯乙烯(PSt)大分子单体,通过"点击"化学反应,成功制备了结构规整的超支化聚苯乙烯。首先,L-天冬氨酸经过溴化和酯化两步反应得到含有两个炔基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剂——2-溴代琥珀酸双炔丙基酯(BPBS),然后引发苯乙烯的ATRP,并通过NaN3的取代反应把末端溴转化为叠氮基,得到AB2型大分子单体(CH≡C)2-PS-N3。这种大分子单体通过"点击"反应聚合得到超支化聚苯乙烯,根据多角度激光光散射(MALLS)测试结果,最终产物重均聚合度DPw可达53,分子量分布Mw/Mn=1.53。  相似文献   
997.
胡笛  徐彩虹 《高分子通报》2011,(10):111-119
巯基-乙烯基加成反应具有清洁、高效、条件温和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聚合物科学和材料化学等诸多领域。国内外关于这一反应的研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该反应在含硅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研究中还少有触及。本文综述了巯基一乙烯基加成反应在聚硅氮烷、聚硅碳烷、聚硅氧烷三种含硅聚合物合成中的应用,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有机光伏技术为太阳能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制造成本低廉、材料质量轻、加工性能好、易于携带等优势而备受关注。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是目前乃至未来的研究重点。设计和合成适合的窄带隙的共轭聚合物是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光电转化效率的核心。综述了近年来基于窄带隙的共轭聚合物的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制备和器件性能研究进展,探讨了目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关键基础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