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33篇
  免费   3219篇
  国内免费   8184篇
化学   11714篇
晶体学   703篇
力学   622篇
综合类   219篇
数学   214篇
物理学   6364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83篇
  2022年   471篇
  2021年   563篇
  2020年   417篇
  2019年   569篇
  2018年   394篇
  2017年   579篇
  2016年   604篇
  2015年   634篇
  2014年   1272篇
  2013年   1153篇
  2012年   976篇
  2011年   1056篇
  2010年   1030篇
  2009年   1075篇
  2008年   1064篇
  2007年   886篇
  2006年   1023篇
  2005年   948篇
  2004年   834篇
  2003年   759篇
  2002年   569篇
  2001年   500篇
  2000年   359篇
  1999年   334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酸性环境引发的岩石孔隙表面溶解增加了孔隙内水溶液的盐离子浓度,破坏了孔隙的表面结构.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了纳米级岩石孔隙内水溶液的流动特性,分析了盐离子浓度和孔隙表面结构对水流速度分布的影响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纳米级岩石孔隙内的水溶液流动符合泊肃叶流动特性,流速呈"抛物线"分布;随盐离子浓度增加,水溶液内部氢键网络变得更为致密,水黏度随其呈线性增长;水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孔隙表面对水流动的阻力越大,最大流速越小,速度分布的"抛物线"曲率半径越大;岩石孔隙表面结构的破坏改变了流动表面的粗糙程度,增加了孔隙表面对H2O分子的吸引力.随表面结构破坏程度的增大,水溶液在近壁区域的密度增大,流速降低;当表面破坏程度达到50%时,水溶液在近壁区域出现了明显的负边界滑移现象.  相似文献   
982.
金属光阴极因其超短脉冲发射和运行寿命长的特性从而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是较高的功函数和较强的电子散射使其需要采用高能量紫外光子激发且光电发射量子效率极低.本文利用Mie散射共振效应增强银纳米颗粒中的局域光学态密度,提升光吸收率和电子的输运效率,并利用激活层降低银的功函数,从而增强光阴极在可见光区的量子效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分析银纳米球阵列的光学共振特性,采用磁控溅射和退火工艺在银/氧化锡铟复合衬底上制备银纳米球,紧接着在其表面沉积制备铯激活层,最后在高真空腔体中测试光电发射量子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平均粒径150 nm的银纳米球光阴极在425 nm波长的量子效率超过0.35%,为相同激活条件下银薄膜光阴极的12倍,峰值波长与理论计算的Mie共振波长相符合.  相似文献   
983.
纳米粒子在乙炔聚合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纳米粒子在乙炔聚合反应中的催化作用王彦妮,张志琨,崔作林(青岛化工学院纳米材料研究所,青岛266042)关键词纳米粒子,乙炔,聚合反应,催化作用纳米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因而具有传统材料所没有的独特的光、电、磁等性能.对纳米粒子的研究始于60年代....  相似文献   
984.
担载于ZrO2上的Ru3(CO)12-Fe(CO)9混合簇的红外光谱表明,Ru3(CO)12以Ru(CO)2O2表面络合物存在.混合族在真空中随温度升高而发生脱羰基作用,500℃左右羰基完全脱掉;以Al2O3为载体者其羰基不易脱除,升高温度出现多种羰基带.混合簇中的Fe2-(CO)9极易脱羰基.担载混合簇在Ar气中进行TPDE时,低温时以脱羰基为主,高于150℃时发生表面歧化反应而生成CO2;在H2气中,低温时仍以脱羰基为主,高于150℃时发生表面加氢反应而生成CH4.混合簇的脱羰基和表面反应能力与Ru/Fe比及载体有关.担载混合簇在CO加氢反应中以Ru(CO)2O2和分散Fe存在,还出现-CHx多种表面物种.  相似文献   
985.
纳米粒子   总被引:100,自引:2,他引:100  
纳米粒子,作为纳米材料科学中的重要一员,近年来一直受到科技界的广泛重视。本文拟从纳米粒子的情况、特性、制备方法及应用等方面,对其作综合评述,以期这一新材料能得以更为深入地研究和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986.
苯甲酸钠团簇离子的形成和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串级飞行时间质谱(Tandem TOF)仪研究了激光蒸发方法产生的苯甲酸钠及裂解产物团簇离子的形成和可能的构型。通过对苯甲酸钠团簇离子的紫外光解的研究, 决定了反应通道及分支比, 并定性地讨论了其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87.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Mo_3OCl_6(O_2CR)_3]-(其中R=CH_3,H,CH_2Cl)系列三核钼簇合物在CH_3CN和DMF溶剂中的电化学行为,并用差热-热重手段研究了它们的热稳定性和热分解过程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溶剂中它们有相似的二对氧化还原峰,而且在同一溶剂中随着R基团吸电子能力的增强,相应的第一氧化还原电位值向正向移动。当R=CH_3,H时,它们的起始分解温度分别为265℃和210℃,即同样随着R基团吸电子能力的增强,起始分解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988.
在无水乙醇和乙酰丙酮混合溶液中,电解Ti、Ni金属制得电极材料前驱体NiTim(OR)3m+1(acac)m+1。将其直接水解、干燥后在550 ℃煅烧2 h,制得纳米NiO/TiO2粉体。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电子透射显微镜(TEM)测试表明,前驱体中含有乙酰丙酮基[acac-],颗粒平均尺寸为20 nm。通过电合成与沉积得到高活性的纳米NiO/TiO2修饰电极,采用循环伏安和循环方波伏安研究NiO/TiO2电极在H2SO4溶液中的氧化还原行为以及还原草酸的电催化活性。结果表明,NiO/TiO2电极在1 mol·L-1 H2SO4溶液中有两对氧化还原峰Epc1=-0.61 V,Epc2=-1.05 V(vs SCE),掺杂Ni电极的放电电流明显增大,达75 mA·cm-2。间接电还原草酸为乙醛酸,收率和电流效率分别达93%和96%。  相似文献   
989.
CaTiO3纳米粉体溶胶-凝胶法合成、表征及介电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无机盐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aTiO3纳米粉体,采用TG-DTA、XRD、TEM等技术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CaTiO3纳米粉体烧结特性及介电效应。结果表明,干凝胶800 ℃低温煅烧可获得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60~70 nm的单相CaTiO3纳米粉。纳米CaTiO3粉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使作为粉体烧结驱动力的表面能剧增,促使CaTiO3在1 200 ℃实现致密烧结,比固相法制备的微米粉烧结降低100~200 ℃,且具有较宽的烧结温区。与微米级粉体烧结体介电特性相比,纳米粉具有更高的Qf值。纳米CaTiO3粉制备的陶瓷在1 250 ℃烧结2 h,获得优良的介电性能:εr=172,Qf=4 239 GHz,τf=+7.68 × 10-4-1。  相似文献   
990.
高分子自组装ZnO纳米带合成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ZnO nanobelts were synthesized from zinc acetate (Zn(CH3COO)2) and polyvinyl alcohol(PVA) at about 300 ℃, 400 ℃, and 550 ℃.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The ZnO nanobelts were typically 10~30 μm in length and 30~8 000 nm in wid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ZnO Y-nanobelts were formed owing to dislocation structure. The thermal treatment of 120 ℃ and enough time for growth of the crystal are essential to ZnO nanobelts synthe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