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6篇
  免费   3262篇
  国内免费   8374篇
化学   11904篇
晶体学   710篇
力学   638篇
综合类   219篇
数学   217篇
物理学   6634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422篇
  2022年   547篇
  2021年   608篇
  2020年   530篇
  2019年   574篇
  2018年   398篇
  2017年   582篇
  2016年   612篇
  2015年   654篇
  2014年   1285篇
  2013年   1167篇
  2012年   978篇
  2011年   1067篇
  2010年   1072篇
  2009年   1091篇
  2008年   1071篇
  2007年   897篇
  2006年   1054篇
  2005年   955篇
  2004年   837篇
  2003年   762篇
  2002年   571篇
  2001年   503篇
  2000年   361篇
  1999年   334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134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10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薄膜的制备及光学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二氧化硅胶体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为原料,利用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了PDDA/SiO2复合薄膜. TEM图象显示,薄膜中的SiO2纳米粒子为密堆积,薄膜均匀、致密;电子衍射实验结果显示,所组装的薄膜为非晶态膜.载玻片表面组装SiO2纳米粒子薄膜后,透射率随薄膜双层数增加呈现周期变化.薄膜具有增透作用,载玻片双面组装薄膜后在一定波长范围内的透射率可提高5%以上. PDDA/SiO2复合薄膜的光学性质主要由SiO2纳米粒子决定,每一双层的平均物理厚度小于SiO2纳米粒子的粒径,薄膜中存在层间穿插现象,逐层组装的复合薄膜具有单层光学薄膜的特性.  相似文献   
972.
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增强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孟宪伟  唐芳琼  冉均国  苟立 《化学通报》2001,64(6):365-367,364
二氧化硅和金或铂组成的复合纳米颗粒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电流响应,其效果明显优于这三种纳米颗粒单独使用时对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增强作用。除了具有吸附浓缩效应,吸附定向和量子尺寸颗粒 应外,复合纳米颗粒比单独一种纳米颗粒更易于形成连续势场,降低电子在电极和固定化酶间的迁移阻力,提高电子迁移率,有效地加速了酶的再生过程,因此复合纳米颗粒显著增强了传感器电流响应。  相似文献   
973.
纳米α-Fe~2O~3的XANES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瑶  邹雁  陈晓枫  邓红梅 《化学学报》2001,59(1):103-108
选择纳米α-Fe~2O~3体系,运用X射线近边吸收谱(XANES)技术对纳米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种尺寸的纳米α-Fe~2O~3样品(颗粒尺寸分别是3nm,10nm和55nm)与粗颗粒商品的氧K边XANES谱的不同之处在于,纳米样品出现了一个新的吸收B峰。研究揭示,该峰可能是纳米α-Fe~2O~3中晶界部分氧的2p-4sp杂化所产生的一个新电子跃迁末态造成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随着纳米α-Fe~2O~3的粒子尺寸减小,氧的2p轨道和铁的3d轨道杂化增加,主要体现在2p-e~g杂化程度加剧,使得纳米颗粒中铁周围的氧配位八面体畸变程度加强。最后,通过对3nm样品在研磨和不研磨两种制样方式获得的氧K边XANES谱分析,证实纳米粒子体系中存在特殊的协同作用力。  相似文献   
974.
新型超大容量电容器电极材料—纳米水合MnO2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用KMnO4氧化MnSO4制得纳米水合MnO2粉末,以该粉末作为活性物质制成电极,分别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1的Na2SO4.0.5mol.L^-1的NaSO4,2.0ml.L^-1的(NH4)2SO4水溶液中,在0.0-0.85V(SCE)电位范围内用循环伏安考察电极的电容性能,循环伏安结果表明该材料在0.5mol.L^-1Na2So4水溶液中表现了良好的电容性能;用恒流充放电测得其比容量可达177.5F.g^-1.经5000次循环,电极容量保持90%以上。  相似文献   
975.
Pd掺杂的纳米晶α-Fe2O3基CO敏感元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掺杂Pd和其它元素的纳米晶α-Fe2O3粉体,并制作了厚膜型CO敏感元件,用XRD、TEM和比表面积测定技术对合成的粉体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掺杂元素的各类和含量及焙烧温度对敏感元件的灵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5%Sn^4+和1%Pd^2 ,在450℃焙烧的α-Fe2O3对CO的气敏性最佳。  相似文献   
976.
以MoO3,H2MoO4,Ni(OAc)2·6H2O和1,10-邻菲咯林(1,10-phen)为原料,用水热法合成出了八钼氧酸盐支撑的镍-邻菲咯啉配合物[{Ni(phen)2}2(ξ-Mo8O26)].化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a=1.2952(2),b=1.6659(10),c=1.3956(12)nm, β=106.273(8)°,V=2.8906(5)nm3,Z=2.由5604个可观测衍射(I >2σ(I ))用于精修所有的结构参数,得一致性因子R1=0.0414,WR2=0.0815.结构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中的八钼氧酸盐具有新奇的前所未有的结构类型(称之为x-isomer),其特点是它由Mo6O6环和环中两侧处于戴帽位置的2个MoO6八面体组成.Mo6O6环含有2个八面体配位的Mo原子和4个三角双锥配位的Mo原子.每个ξ-[Mo8O26]4-构单位通过Mo6O6环中八面体配位的Mo原子的端氧和相邻的三角双锥配位的Mo原子的端氧与2个[Ni(phen)2]2+单位相键合.测定了化合物的IR和UV-Vis光谱,并用EHMO方法对其电子结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77.
稀土纳米复合氧化物RE2O3:Eu(RE=Y,Gd)的制备及特性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以甘氨酸辅助的燃烧法和非晶态稀土DTPA配合物前驱体热分解法制备了Y2O3:Eu和Gd2O3:Eu纳米材料。X射线衍射表明燃烧法和配合物前驱体热分解法制备的纳米Y2O3:Eu均为立方相,而GdO3:Eu纳米材料则随制备条件不同可得到立方相或单斜相两种产物,发射光谱证实了这一结论。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方法制备的纳米材料的尺寸、形貌也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78.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系列双掺杂的萤石结构Ce1-xLnxCa0.2O1.8-0.4x固溶体,并研究了3种稀土离子对固溶体导电性的影响,发现掺杂离子半径接近Ce^4 时,体系电导率增大而活化能降低,同时发现水热合成的Ce1-xLnxCa0.2O1.8-0.4x样品的平均粒度按着掺入离子Y^3 ,Gd^3 ,La^3 的顺序逐渐减小,分别为32,20和15nm,这种变化是由于Y^3 半径比La^3 和G ^3 更接近Ce^4 ,因而在水热合成过程中, 掺Y^3 的体系更有利于晶粒的生长,得到的晶体粒度较大。  相似文献   
979.
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纳米材料被称为“2 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 ,已成为材料学中跨世纪的研究热点[1 ] 。纳米级无机粒子 /聚合物复合材料是纳米材料中的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新型材料 ,可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纤维三大合成材料之中[2 ] 。其中 ,纳米级SiO2 是纳米材料中的重要一员 ,它被称作跨世纪的高科技材料[3] 。因此 ,本文就纳米级SiO2 填充PVC/CPE复合材料进行探讨。1 实验部分自制 纳米级 (和普通超细 )SiO2 ,平均粒径约为 5 0nm ,比表面积约为 30 0m2 /g ,经过特殊表面处理 ,再用偶联剂、分散剂处理 ,1 2 0…  相似文献   
980.
Fe/Ti/Si复合纳米微粒光催化降解NO-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Si和不同浓度Fe^3 掺杂的Fe/Ti/Si复合纳米粉末,并利用XRD、BET、UV-vis等技术手段研究了Ti/Si复合微粒的表面结构形态变化,以及对污染物NO2^-光催化降解的影响。研究表明,Fe/Ti/Si复合微粒的催化活性高于Ti/Si体系,并且Fe/Ti/Si[ω(Fe^3 )=1.5%,m(Ti):m(Si)=2:1]具有最佳活性,样品呈晶化度较低的锐钛矿结构。Fe^3 掺杂导致晶粒的增大,稳定性降低,大大提高了半导体的光催化活性,有利于对低浓度NO2^-的光催化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