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7篇
  免费   976篇
  国内免费   3333篇
化学   6266篇
晶体学   119篇
力学   111篇
综合类   441篇
数学   1335篇
物理学   212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05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85篇
  2016年   225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393篇
  2012年   421篇
  2011年   392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547篇
  2007年   512篇
  2006年   600篇
  2005年   520篇
  2004年   608篇
  2003年   524篇
  2002年   500篇
  2001年   444篇
  2000年   299篇
  1999年   343篇
  1998年   253篇
  1997年   155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07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5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17年南昌市滨江公园赣江江滩发现大面积钉螺滋生,此为市区内首次。为追溯该种群的输入来源,本研究根据湖北钉螺采样点的地理分布进行分组,测定湖北钉螺线粒体12S rRNA、16S rRNA及CO1基因,并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上传序列,统计分析遗传分化系数(Fst)、基因流(Nm)等群体遗传学参数,构建单倍型网络图。基于CO1基因及12S rRNA、16S rRNA、CO1三者联合基因的结果表明来自滨江公园的湖北钉螺种群与来自武汉的湖北钉螺种群遗传背景相似;但和12S rRNA、16S rRNA基因单独分析的结果存在差异可能由于其组内样本量较少导致。各基因构建的单倍型网络图均显示:湖北钉螺滨江公园种群与武汉种群的单倍型间有直接演化关系。本研究从分子种群遗传学层面初步证实了"南昌市滨江公园输入性湖北钉螺群体可能由移栽自武汉市黄陂区的景观芦苇携带而来"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同时表明线粒体CO1基因能够提供较丰富的信息以追溯湖北钉螺未知群体的来源。  相似文献   
82.
Synthesis of the titanium silicalite TS-1 was first reported by Taramasso et al[1]in 1983. TS-1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interest during the last decade because of its unique catalytic properties in oxidation reactions involving H2O2 as the oxidant. It is accepted that the extraframework Ti species in TS-1 favor the decomposition of H2O2and should be avoided. But in the present study,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re was a kind of Ti species inactive in both the oxidation reaction and the decomposition of H2O2.  相似文献   
83.
采用从头算方法在6-31G基组上研究了1,2-丁二烯到1,3-丁二烯异构化反应的反应机理.采用MP2方法对反应的活化位垒进行了相关能的校准.计算结果表明:该反应是一个途经自由基中间体的分步过程;在MP2/6-31G//UHF/6-31G+ZPE基础上,对应于TS1和TS2的活化位垒分别为64.95×4.184kJ/mol和64.10×4.184kJ/mol.在统一统计理论的基础上,计算了该反应在温度为1100~1600K区间的热速率常数值,计算结果可很好地用Arrhenius公式表达为:k(T)=2.4×10~(13)exp(-62.8×4.184kJ/RT)s.理论的研究结果与实验很好地相吻合.  相似文献   
84.
In this paper a modified two-step procedure for synthesis of N-(1-naphthyl) suecinimide (NaS) was developed, and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NaS was properly characterized by XRD, FT-IR, 1H NMR, DSC,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lting point of our product is 159 ℃-160.5 ℃, and the characteristic infrared absorption band of carbonyl group splits into two peaks (1705cm^-3/1779cm^-3), which are found to be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documented data (rap 147℃ -149℃; IR C=0-1700cm^-3). Besides, photophysical spectroscopy was found to be powerful to study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crystal morphology of NaS compound.  相似文献   
85.
报道了以La(NO3)3催化芳香醛、β-酮酯和脲或硫脲-锅法合成3,4-二氢嘧啶-2(1H)-(硫)酮的简单、有效方法.与经典Biginelli反应条件相比,它具有产率高、反应时间短和操作简单等优点.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13C NMR和1H NMR确证.  相似文献   
86.
邻菲咯啉合铜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两种配合物,[Cu(phen)(L-Phe)(H2O)]ClO4(1)(L-Phe为L-苯丙氨酸根)和[Cu(phen)(Gly)(H2O)]ClO4·2.5H2O(2)(Cly为甘氨酸根),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配合物(2)与BSA的结合常数大于配合物(1)与BSA的结合常数,牛血清白蛋白对配合物的结合位点数为1,荧光猝灭作用机理为静态猝灭.  相似文献   
87.
用芹菜茎生物催化对映选择性还原芳香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芹菜茎薄片在温和与环境友好的条件下催化芳香酮的对映选择性还原反应.制备得到具有光学活性的(S)-1-芳基醇,产物的对映选择性符合Prelog规则.考察了pH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底物浓度等因素对底物芳香酮的转化率和产物(S)-1-芳基醇的对映体过量值的影响,并优化了这些反应条件.文中还研究了底物的构效关系,发现羰基两边取代基的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明显影响底物的转化率和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在合适的条件下底物苯乙酮的转化率高达100%,产物(S)-1-苯基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大于99.0%.苯丙酮、对甲基苯乙酮和对氯苯乙酮等其它芳香酮的转化率达到中等程度,但所得(S)-1.芳基醇的最大对映体过量值均大于99.0%.  相似文献   
88.
运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邻位和间位取代1-氯葸醌的分子内卤键进行了研究.用电子定域函数和“分子中的原子,,理论对分子内卤键的性质进行了电子密度拓扑分析.通过对计算得到的密度矩阵进行σ-π兀分离,得到了π-键的键径和分子图,并讨论了。电荷密度和兀电荷密度对卤键的影响.结果表明,键鞍点和环鞍点处的电子密度拓扑性质均可作为衡量分子内卤键强度的量度.键鞍点和环鞍点处的电荷密度P越大,键鞍点与环鞍点的距离越大,卤键强度越大.除σ电荷密度外,π电荷密度对分子内卤键的性质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9.
《化学分析计量》2011,(4):50-50
通过遗传基因检测判断一个人此生将患何种疾病,从而提前干预治疗,这种先进的生物技术来到了我们身边。6月24日上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烟台分中心签约仪式在毓璜顶医院隆重举行。该中心是目前全国仅有的四家分中心之一,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分中心。  相似文献   
90.
羰基合成碳酸二乙酯反应产物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震  马新宾  李振花  王胜平  陈学成 《色谱》2004,22(2):191-191
碳酸二乙酯(DEC)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1,2]。目前非光气合成DEC的主要方法有酯交换法和氧化羰基合成法。后者是一条很有发展前途的工艺路线^[3]。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保留时间对比的方法分析了乙醇气相氧化羰基合成DEC的反应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