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84篇 |
免费 | 61篇 |
国内免费 | 8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671篇 |
晶体学 | 12篇 |
力学 | 1篇 |
综合类 | 1篇 |
数学 | 20篇 |
物理学 | 4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34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36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52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93篇 |
2012年 | 180篇 |
2011年 | 137篇 |
2010年 | 76篇 |
2009年 | 114篇 |
2008年 | 108篇 |
2007年 | 147篇 |
2006年 | 127篇 |
2005年 | 112篇 |
2004年 | 112篇 |
2003年 | 89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57篇 |
1999年 | 56篇 |
1998年 | 67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们采用国家标准GB 9760[1]和GB9758.1[2]对各色硝基铅笔漆中"可溶性"铅含量进行了测定。本文对实验中酸萃取物的制备,样品的处理以及仪器最佳工作条件的选择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根据样品实际情况,选择分离硝基漆中颜料效果最好的溶剂或混合溶剂,严格地遵守GB9760和CB9758.1实验步骤的全部细目等。就能得到足够的精密度,使实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2.
食用坚果中铅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食用坚果中污染元素铅的含量进行了分析。铅在0.00~2.00 μg·mL-1范围内具有线性关系,r=0.999 1,测定铅的RSD≤4.64%,标准加入法测定铅的回收率94.0%~102.0%,方法简单,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53.
8-羟基喹啉快速共沉淀分离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啤酒中的Cu和Pb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用8-羟基喹啉-Mg(Ⅱ)共沉淀体系,以Mn(Ⅱ)为内标,快速共沉淀分离富集啤酒中的铜和铅,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测定的方法。共沉淀受pH值、载体镁和内标锰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pH为9的条件下,能够定量共沉淀试样中的铜和铅。当试液为100 mL时,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铜6.28×10-3 μg·mL-1,Pb 2.26×10-2 μg·mL-1回收率为97.6%~103.0%,基本消除了基体干扰,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该方法无需收集全部沉淀,与传统的共沉淀方法比较,克服了收集沉淀费时的缺点。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54.
转金属硫蛋白(MT)基因植物具有清除重金属污染的能力,但是金属离子在植物体内的分布研究较少。文章以多代培育纯合的转MT烟草为材料,研究了转MT基因烟草积累铅和锌以及铅和锌在不同器官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的老叶、茎部和根部铅和锌积累量显著高于普通烟草植株,整株的铅和锌含量分别提高了21.8%和27.2%。铅和锌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转基因植株老叶和根中的铅含量分别高出普通烟草同位置的30.2%和47.8%,锌在转基因植株老叶、茎和根中的含量分别高出普通烟草同位置的44.7%,29.2%和21.6%,说明铅更容易在转基因植株老叶和根中积累,而锌更容易在转基因植株的老叶和茎中积累。 相似文献
55.
头发是人体元素的排泄器官之一,头发中元素含量能反映出一段时间内矿区毒性元素在人体内的吸收和代谢情况。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对某铅锌矿区居民头发中Pb,As,Cd,Ca,Mg,Fe,Zn,Cu,Mn和Sr进行了定量分析,应用微区X射线荧光(Micro-XRF)和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谱(XANES)测定了头发中的Pb和As等元素微区分布和Pb形态。研究发现(1)当地部分居民已经受到矿区中Pb,Cd,Cu和Mn等重金属污染的危害。(2)不同性别群体的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惯是决定其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其中女性头发中Pb,Cd,Ca,Mg,Zn,Cu和Sr的平均含量都显著高于男性,男性头发中的Fe显著高于女性;(3)由于各元素性质、来源和吸收机制等原因,矿区居民头发中Ca-Mg-Sr-Zn,Pb-Cd-Cu-Mn,Fe-Mn具有相关性;(4)矿区典型头发样本中Pb和As主要沿头发中轴分布,从发根至发梢含量有逐渐增多的趋势;(5)头发样品中Pb由4.7%Pb3(PO4)2,36.8%Pb-GSH和8.4%PbS组成;(6)头发中不溶性磷酸铅、铅-半胱氨酸巯基结合态是发铅的主要存在形态,揭示了其为人体铅代谢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6.
微波消化-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水产品中的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微波消化技术溶解水产品,以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铅,讨论并确定了最佳测定条件,结果表明,铅的测定线性范围为0-100ng/mL,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5.3%,回收率为94.8%-103.5%。该方法简便、快速,用于水产品中铅的测定,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
The spontaneous formation of mesoscopic Pb-wires, on 4° off-cut Si(0 0 1) vicinal surface, Si(7 5 5), Si(5 3 3), and Si(1 1 0) substrates was studied by low-energy electron microscopy. Before the deposition of Pb the substrates were modified by predeposition of a submonolayer amount of Au followed by annealing. The Au-induced reconstruction creates quasi-one-dimensional facets and superstructures. Their width ranged from several hundred nm in the case of the vicinal Si(0 0 1) down to atomic scale size, for the Si(1 1 0) surface. The best-developed arrays of parallel aligned mesoscopic wires were obtained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Pb on substrates cooled slightly below room temperature. Wires with length to width ratio reaching 130 were produced on the Si(7 5 5) and the Si(5 3 3) substrates. The width of these nanowires was uniform over the whole substrate and was about 60 nm. The driving force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mesoscopic wires are the anisotropic strain due to the large misfit between the Pb and the Si lattice and one-dimensional diffusion of Pb. 相似文献
58.
59.
(Na0.5K0.5)0.975Li0.025Nb0.82−xSbxTa0.18O3 lead-free piezoceramics were prepared by the conventional solid-state sintering method. All samples possess a pure perovskite phase, and no secondary phase could be certified. The crystal structure changes from tetragonal to pseudo-cubic with increasing amount of Sb. The ferroelectric Curie temperature (Tc) shifts to lower temperature while the tetragonal to orthorhombic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o-t) shows no obvious change with increasing Sb5+. Enhanced piezoelectric and electro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obtained with x=0.06: d33=352 pC/N, kp=47% and kt=38%, showing that they could be promising candidates as lead-free piezoelectric materials.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