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80篇 |
免费 | 966篇 |
国内免费 | 281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537篇 |
晶体学 | 169篇 |
力学 | 343篇 |
综合类 | 116篇 |
数学 | 50篇 |
物理学 | 25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3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113篇 |
2021年 | 148篇 |
2020年 | 112篇 |
2019年 | 111篇 |
2018年 | 69篇 |
2017年 | 116篇 |
2016年 | 146篇 |
2015年 | 151篇 |
2014年 | 293篇 |
2013年 | 227篇 |
2012年 | 237篇 |
2011年 | 276篇 |
2010年 | 306篇 |
2009年 | 335篇 |
2008年 | 328篇 |
2007年 | 347篇 |
2006年 | 382篇 |
2005年 | 354篇 |
2004年 | 319篇 |
2003年 | 325篇 |
2002年 | 305篇 |
2001年 | 306篇 |
2000年 | 266篇 |
1999年 | 262篇 |
1998年 | 226篇 |
1997年 | 247篇 |
1996年 | 220篇 |
1995年 | 225篇 |
1994年 | 215篇 |
1993年 | 168篇 |
1992年 | 137篇 |
1991年 | 139篇 |
1990年 | 75篇 |
1989年 | 78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8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61.
通过光谱响应特性实验和记录/读出图像实验,研究了基因变异型细菌视紫红质(BRD96N)分子膜对单色光的光调制特性.发现BRD96N分子膜在550nm—600nm范围内对调制光有吸收增强的现象,且对此范围内不同波长的单色光其调制程度有差异.利用曲线拟和方法发现550nm—600nm吸收增强的变化过程分为快过程和慢过程,其对应的时间常数分别为30s和5min.利用强度调制器的吸收强度与图像灰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560nm—600nm范围内出现图像反转的实验现象.
关键词:
细菌视紫红质D96N分子膜
光谱响应
吸收增强现象
图像反转现象 相似文献
262.
随着大型激光器的发展,对短波段减反膜的要求日益提高,其中钕玻璃激光三倍频(355nm)的减反射成为新的技术要点。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合成SiO2溶胶,采用提拉镀膜法制备纳米多孔SiO2薄膜,薄膜厚度为75nm,折射率控制在1.22,镀制在石英基底上的薄膜其355nm波长的反射率仅为0.2%。通过氨处理工艺和薄膜的表面修饰,薄膜的抗磨擦性能和疏水性能大大提高,薄膜经过蘸有灰尘、乙醇的棉花球擦洗20次和50次后,透射率最大值仅分别降低0.13% 和 0.39%,与水珠的接触角达到110°。 相似文献
263.
材料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是影响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 变温Hall测试结果证明杂质掺杂AlGaN中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随温度 降低而减小.然而极化诱导掺杂的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以准绝缘 的GaN体材料作为衬底, 在组分分层渐变的AlGaN中实现的极化诱导掺杂浓度 仅仅在1017 cm-3数量级甚至更低. 本研究采用载流子浓度为1016 cm-3量级的非有意n型掺杂GaN模板为衬底, 用极化诱导掺杂技术在分子束外延生长的AlGaN薄膜材料中实现了高 达1020 cm-3 量级的超高电子浓度. 准绝缘的体材GaN半导体作衬底时, 只有表面自由电子作为极化掺杂源, 而非有意掺杂的GaN模板衬底除了提供表面自由电子外,还能为极化电场 提供更多的自由电子"源", 从而实现超高载流子浓度的n型掺杂. 相似文献
264.
在膜系的优化设计中,以膜系结构为参数的评价函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多峰值函数。传统的优化算法强烈地依赖于膜系的初始设计,且易陷入较接近于初始结构的一个局部极值处。为解决这一矛盾,将全局寻优的自适应进化算法用于光学薄膜的膜系优化设计,设计中只需问题解的编码和适应度函数,而不依赖其他任何辅助信息(包括初始结构),有利于自动设计的进行。将该方法与常用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高反膜、分光镜的实例优化表明:在相同设计要求下,用自适应进化算法可以得到更加合理的膜系结构,而且膜系结构简单,设计灵活,容易实现。理论和实践均表明该方法是高效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265.
266.
大肠杆菌HB101感受态细胞的显微观察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数生长前期的大肠杆菌在生理盐水中用CaCl2可以直接诱导建立感受态并完成转化过程。利用H-8100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用CaCl2直接在生理盐水中诱导建立感受态的大肠杆菌细胞,发现感受态细胞整体电子密度趋于均匀,但存在有电子密度较高颗粒,表明大肠杆菌感受态建立过程中,细胞整体对电子通透性增强,可能存在涉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复合物重新形成相关的胞内物质代谢及其在细胞内定位的受控改变,暗示大肠杆菌可能具有建立自然感受态的能力。 相似文献
267.
本文研究了5,10,15,20-四(对-山嵛酸乙酯-α-氧代苯基)卟啉在气-液界面的成膜性能。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制备了该化合物的多层LB膜。利用偏振FT-IR谱测定了卟啉上脂链取代基在LB膜结构中的取向。结果表明脂链轴线与载片法线间夹角为27°。 相似文献
268.
269.
在宽光谱膜厚监控系统中,利用光栅光谱仪分光,线阵CCD接收,完成光谱的一次性快速扫描来控制膜层厚度,达到实时监控的要求。而系统光谱扫描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膜厚实时监控的有效性。为了得到准确的光谱信息,首先确定CCD像素和光波波长的对应关系,基于特征谱线的离散关系,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法建立了光谱标定函数,经实验,标定波长均方根误差为0.037 nm;对于CCD实时输出的光谱监控信号,利用小波阈值优化算法抑制信号中的随机噪声,保留了光谱信号的细节成分,峰值误差的最大值为1.0%,峰位误差的最大值为0.3%,满足了监控中光谱分辨率的要求。 相似文献
270.
在热镀锌钢板表面制备了硅烷钒锆复合钝化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射频辉光放电发射光谱(rf-GD-OES)和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表征了钝化膜的组成结构,分析了硅烷钒锆复合钝化膜的成膜机理。结果表明:硅烷之间互联构成了硅烷钒锆复合钝化膜的主成膜成分,无机缓蚀剂均匀分布在膜层中。钝化膜表面Si2p的XPS窄幅扫描谱100.7 eV处的拟合峰和红外光谱在波数1 100 cm-1 Si—O吸收峰变宽加强,表明硅烷以Si—O—Zn键的形式化学吸附在锌的表面,硅烷分子之间通过Si—O—Si键相互交联;红外光谱中1 650和1 560 cm-1的两个酰胺特征峰,结合910 cm-1的环氧特征峰的消失,表明γ-GPT的环氧基团在氨基活性氢的诱导下开环和γ-APT的氨基之间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交联的空间网状结构;rf-GD-OES分析发现钝化膜0.3 μm处存在一层富氧层,钝化反应生成的ZrF4,ZrO2和钒盐等无机物均匀分布在钝化膜中。分析膜层组成结构和成膜前后的ATR-FTIR光谱,研究了成膜过程中发生的物理过程和化学变化,提出了硅烷钒锆复合钝化膜的成膜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