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4篇
  免费   967篇
  国内免费   2796篇
化学   4510篇
晶体学   169篇
力学   340篇
综合类   120篇
数学   50篇
物理学   2388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82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374篇
  2005年   343篇
  2004年   317篇
  2003年   320篇
  2002年   300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258篇
  1998年   225篇
  1997年   244篇
  1996年   218篇
  1995年   226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91.
长链脂肪酸LB膜的X射线衍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Langmuir-Blodgett技术制备了硬脂酸、花生酸及其混合酸的多层LB膜。用低角X射线衍射研究了它们的周期结构,硬脂酸和花生酸的LB膜在2θ=0.8°~23°的范围内分别出现13个和12个布拉格衍射峰,由此计算了它们的等同周期。用模型计算了它们衍射峰的强度,得到了与实验一致的衍射强度奇偶起伏的结果。在混合酸的LB膜中,可以观察到等同周期随混合比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92.
Zr(Ⅳ)/PVA功能膜的膜催化酯化反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催化与渗透汽化分离技术相偶合的渗透汽化型膜反应器中,研究了羧酸酯的液相合成反应.实验中制备了两类具有强酸催化活性的zr(Ⅳ)/PVA(聚乙烯醇)功能膜,采用管式膜方式,以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为探针,对这类新型的催化反应技术在催化活性、分离性能以及分离对反应转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研究。从得到的结果看,膜催化酯化反应过程的反应条件和缓,转化率可达到98%,反应的选择性为100%.  相似文献   
193.
研究用烃橡胶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分散α、ω-对乙氧羰氧基苯甲酸聚乙二醇酯而得到聚合物分散液晶复合膜。用这种复合膜进行富氧分离,当PEECB-4.05(4.05为聚醚软段的数均聚合度DP)的含量超过某一临界值(约23.0%wt)时,室温下SBR/PEECB-4.05/PDMS体系膜的氧气透过系数PO2值达70-634barrer),增加约60倍,分离系数仍较高。考察了各种影响因素对膜透气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4.
利用单滴法对三种表面活性剂的液膜体系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重点考察了载体的影响,讨论了介质与表面活性剂,介质与载体,载体与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并根据膜强度数据,给出了液膜稳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5.
以壳聚糖和聚丙烯酸为原料制备了聚电解质复合物膜,并对其分离水/乙醇体系的渗透汽化特性和浓度,温度,化学组成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后处理方法对复合物膜的分离性能影响很大。同时对其它水/有机液体系,该膜也具备优异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196.
显微共焦拉曼光谱研究电化学合成聚苯胺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微共焦拉曼技术被用来研究电化学合成的聚苯胺(PANI)膜. 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激发光聚焦深度,聚苯胺膜的拉曼光谱有明显变化.从而反映出聚苯胺膜的掺杂程度在膜生长过程中随膜厚度的增长而增加. 并由X射线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吸收光谱(UV)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197.
宫永宽 《化学学报》2005,63(7):643-647
在氨气氛中对聚丙烯薄膜表面进行等离子处理, 获得了不同浓度的表面氨基. 表面氨基的数量经1,6-己二异氰酸酯键合三(2-氨乙基)胺可成倍增加. 用还原胺化法将磷酰胆碱醛共价接枝到表面氨基上获得了磷酰胆碱改性的聚丙烯薄膜.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定结果表明, 接枝磷酰胆碱基团的表面覆盖率可达20%~40%. 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ATR-FTIR)和动态接触角测定结果也都说明磷酸胆碱基团被成功地接枝于聚丙烯表面. 还原胺化法结合等离子处理及表面氨基放大技术, 有望成为获取新型生物材料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8.
双冠醚的研究I.Shiff碱型双冠醚的合成和性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合成了七种新的芳(杂)环桥联Shiff碱型双冠醚.电导率测量结果说明它们与四苯基硼钾,铷,铯生成的是2:1夹心型 配合物(冠醚单元:金属离子);与钠离子生成的是1:1配合物.此外,将4'-氨基苯并15-冠-5分别与α,α'-呋喃二甲醛和邻苯二甲醛缩合得到的双冠醚3e和4制成pvc膜钾离子选择性电极,证明它们对.钠离子的选择系数都在10[-4]左右.  相似文献   
199.
肖文军  李朝晖  黄再波  谭松庭 《化学学报》2007,65(19):2097-2102
用电纺法制备了TiO2/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杂化纤维微孔膜, 用SEM观察了杂化纤维微孔膜的形貌, 并测算了这类由超细纤维相互搭接而形成的微孔膜的孔隙率. 这种微孔膜吸附LiPF6/EC-DMC-EMC(碳酸乙烯酯-二甲基碳酸酯-碳酸甲乙酯)电解质溶液后得到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膜. 用电化学方法测试了聚合物电解质膜的离子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等参数, 并研究了TiO2纳米晶的掺入对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TiO2的掺入降低了P(VdF-HFP)聚合物基体的结晶度, 改善了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低温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0.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n the steam reforming of methane 3H2+CO) were investigated in a membrane reactor (MR) with a hydrogen permeable membrane. The studies used a novel silica-based membrane prepared by using the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 technique with a permeance for H2 of 6.0×l0-8 mol·m-2·s-1·Pa-1 at 923 K. The results in a packed-bed reactor (PBR) were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membrane reactor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773-923 K) and pressures (1-20 atm, 101.3-2026.5 kPa) using a commercial Ni/MgAl2O4 catalyst. The conversion of methane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the MR by the countercurrent removal of hydrogen at all temperatures and allowed product yields higher than the equilibrium to be obtained. Pressure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hydrogen yield because of the increase in driving force for the permeance of hydrogen. The yield of hydrogen increased with pressure and reached a value of 73×10-6 mol·g-1·s-1 at 2026.5 kPa and 923 K which was higher by 108% than the value of 35×10-6 mol·g-1·s-1 obtained for the equilibrium yield. The results obtained with the silica-based membrane were similar to those obtained with various other membranes a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