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2篇
化学   137篇
物理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对H+SiH2Cl2反应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理论证明了抽提氢的通道是唯一可行的反应通道。并在从头算给出的电子结构信息基础上,用变分过渡态理论(CVT)加小曲率隧道效应校正(SCT)等方法对该反应进行了直接的动力学研究,得到该反应的理论速率常数,并详细讨论了各动力学参数沿反应坐标的变化。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常数表现出非Arrhenius行为,用三参数公式似合了速-温关系式,为k(T)=(1.32×10^-22)T^3.67exp(-26/T)。理论计算的速率常数与实验数值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2.
沈长圣  吴韬  居冠之  边文生 《化学学报》2001,59(11):1919-1924
用辛准经典轨迹法模拟了Cl+H2反应在mBW2势能面上的动力学行为。研究了各种初始条件下的反应碰撞截面,产物的能量分配,角度分布和态分布。另外,我们还比较了反应物的三种能量形式(平动能,转动能和振动能)对反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3.
本文报道氧化丁酰(2)、,过氧化己酰(3)和过氧化辛酰(4)在苯中于30~70℃的分解动力学以及4在苯中于50℃分解产物的鉴定.2~4与过氧化月桂酰(1)一样,起始浓度较低时分解动力学为一级,当过氧化物浓度高于发生诱导分解所需的最低浓度[Po]cr时为一级加二分之三级,测定了2~4的[Po]cr值,该值随分解温度升高而下降,估算了诱导分解的速率和活化焓,速率常数为10^4~10^5mol^-^1.h^-^1,活化焓为40.9~47.7kJ.mol^-1,后者约为相应的酰基过氧化自发分解的活化焓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94.
过氧化五氟苯甲酰(FBPO)稀溶液(<0.02mol.dm^-3)的热解动力学和产物分析表明:在碳卤和碳氢溶剂中的分解为单分子均裂过程.前者产物极为复杂,后者以羧基攫氢产物为主.在强极性溶剂中FBPO的分解被大大加速,生成高产率或定量的五氯苯甲酸,表明溶剂可能通过单电子转移或双分子亲核取代诱导分解等途径参与FBPO的热解.  相似文献   
95.
梁诚一  薛芬 《化学学报》1987,45(1):99-102
把3-[N,N-双(羧甲基)氨甲基]邻苯二酚和哌啶,吡咯,二乙胺,吗啉和哌嗪在加热可得到相应的5-取位Mannich碱.研究了Mannich反应的机理,理解了这一Mannich反应的定位是由于反应物的分子内氢键.但是在与亚胺基二乙酸反应时或3-吗啉甲基邻苯二酚与吗啉反应,得到正常的6-取代Mannich碱.  相似文献   
96.
李光浩  于振安 《化学学报》1991,49(9):906-911
本文用MSM数学原理和计算机模拟优化过程研究了ABEI-H2O2-Co(II)化学发光体系的最佳反应条件。用自行设计组装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仪, 对反应要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同时采用巯基棉柱预先分离干扰离子的方法, 从而提高了反应的选择性, 拟定了水样中痕量钴的新的化学发光测定方法, 并首次提出把反相流动注射分析和化学发光分析结合起来, 可以发挥两者的优点, 提高检测钴的灵敏度, 其检测下限达1.0×10^-^1^1g·mL^=^1, 水样测试的精密度良好, 回收率98-102%, 分析速度100样·h^-^1。  相似文献   
97.
甘鲁生  AKIRA ONO 《有机化学》1993,13(2):181-182
三绞脱氧核糖核酸生成的可能性已知对双绞DNA的结构和功能有直接的影响,为增长三重态DNA生成的稳定性。我们设计并合成了2-氨基-5-(2-O-甲基-β-D-呋喃核糖基)-4(1H)-嘧啶酮或2'-O-甲基拟异胞嘧啶并取代第三股上的原来的碳。  相似文献   
98.
The photocatalysed reaction of four selected organic systems, namely dichlone (1), 2-amino-5-chloropyridine (2), benzoyl peroxide (3) and 3-chloro perbenzoic acid (4), has been investigated in an acetonitrile/water mixture in the presence of titanium dioxide and oxygen. An attempt has been made to identify the products formed during the photo-oxidation process using the GC/MS analysis technique. The photolysis of dichlone (1)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phthalic anhydride (11) and 1H-indene-1,2,3-trione (10), whereas 2-amino-5-chloropyridine (2) gave rise to 2,2′-diamino bipyridyl (14), 2-pyridinamine (16), 2-hydroxy-5-chloropyridine (18), bipyridyl (19) and 2-amino bipyridyl (21). The photolysis of benzoyl peroxide (3) yielded a mixture of products such as benzoic acid (24), biphenyl (27), biphenyl-4-carboxylic acid (29) and benzoic acid phenyl ester (30). Two intermediate products, as 3-chlorobenzaldehyde (35) and hydroxyl added 3-chlorobenzaldehyde (33),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case of 3-chloro perbenzoic acid (4). The products have been identified by comparing the molecular ion and mass fragmentation peaks of the products with those reported in the GC-MS library. A probabl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products has been proposed.  相似文献   
99.
在50℃乙腈溶液中,用苯甲酰过氧化物(BPO)能顺利地转化硝基烷烃钠盐为相应的醛和酮.用ESR和IR研究的结果表明反应包含一个从碳阴离子到BPO的电子转移过程.主要产品醛、酮以及苯甲酰亚硝酸酯均来自不稳定的苯甲酸硝基烷基酯的碎裂反应,后者是在离子-自由基对分裂时产生的硝烷基和过氧化苯甲酰基自由基的笼形复合过程中形成的,这些新反应可用于从硝基烷烃合成醛和酮.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