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95篇
化学   285篇
力学   118篇
综合类   21篇
数学   31篇
物理学   4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以脱硫选择性不同的2组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催化剂为研究对象, 采用CO吸附原位红外光谱表征了2组催化剂的活性相特征, 并通过分子模拟计算方法比较了助剂Co加入前后噻吩和1-己烯在催化剂表面的电荷分布、吸附能及其加氢反应的活化能等, 探讨了助剂Co的加入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脱硫选择性的作用机理. 结果表明, 加氢脱硫催化剂CoMoS活性相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加氢降烯烃(HDS/HYD)选择性. 与1-己烯加氢位相比, Co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噻吩分子加氢位的缺电子性, 噻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度增强, 显著降低噻吩加氢反应的能垒, 从而使噻吩加氢反应更易进行. 这也表明CoMoS为高HDS活性、高HDS/HYD选择性的活性相.  相似文献   
62.
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添加剂USY/ZnO/Al2O3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固定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上,以减压蜡油为原料,对制备的U\r\nSY/ZnO/Al2O3催化裂化汽油脱硫添加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r\n,随着添加剂添加量和剂油比的增加,生成汽油的硫含量降低.在500\r\n℃和剂油比为5的条件下,在FCC平衡催化剂中添加30%的添加剂时,汽\r\n油的硫含量可由不加添加剂时的1230μg/g降低到770μg/g左右.添\r\n加剂的添加量(10%)较低时,对催化裂化产物的分布基本没有影响;\r\n添加30%的添加剂时,焦炭的产率有所增加,但汽油收率基本不变.X\r\nRD表征结果表明,USY/ZnO/Al2O3添加剂中的ZnO对USY的晶相结构有\r\n一定的破坏作用,但随着反应与再生次数的增多,ZnO与Al2O3之间形成\r\n较为稳定的锌铝尖晶石结构,使添加剂的性能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3.
重油催化裂化汽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酸萃取技术浓缩分离重油催化裂化(RFCC)汽油中的氮化物,比较了两种萃取剂和两种油剂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选用10%(体积分数)HCl作萃取剂,油剂比为10:1(体积比)时,碱性氮化物的提取率较高;浓缩分离出的氮化物用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对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RFCC汽油中的氮化物主要是C0-C2苯胺及少量吡啶类、喹啉类碱性氮化物。  相似文献   
64.
采用ODS方法,讨论了以D072树脂为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脱除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实验规律。实验采用14 mL汽油,5 g处理后的树脂,一定量H2O2,0.1 g Span 60充分搅拌,每30 min监测油品中硫含量,反应2 h后用NMP(N-甲基吡咯烷酮),剂油比为1/2萃取。主要考察反应温度(室温、40 ℃、60 ℃、80 ℃),氧化剂用量(O/S=0、O/S=17、O/S=34)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常压下O/S为17时脱硫率最佳,达到75%。  相似文献   
65.
催化重整是将石脑油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芳烃,并副产大量氢气的过程,催化重整技术的进步关系到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行业技术的战略安全与竞争力,因此受到极大重视.本文从催化材料、催化反应活性中心及反应机理、催化重整工艺、催化重整反应和再生动力学、关键设备、工程控制技术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在理论研究、工业开发及工业应用方面取得的技术进步和成果,对未来的技术进步途径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66.
采用两步晶化法制备ZSM-5/MCM-48微介孔复合分子筛,通过调变前驱体溶胶的晶化时间获得不同结构的ZSM-5/MCM-48基分子筛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SEM、TEM、FT-IR和Py-FTIR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前驱体溶胶的晶化时间对ZSM-5/MCM-48复合分子筛的结构和表面酸性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特定结构的复合分子筛基催化剂可以显著改变甲醇制汽油(MTG)反应的产物分布,与ZSM-5基催化剂相比显著降低了油品中芳烃和均四甲苯的含量。阐明了其催化作用机制是由于介孔结构的MCM-48对微孔结构的ZSM-5界面或表面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67.
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中苯含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中苯含量的操作流程对汽油中的苯含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相对定量校正因子、样品中添加内标物丁酮的体积、样品的体积、样品中苯与内标物丁酮面积的平均值之比、标准物质苯的纯度等参数引入的不确定度。其中相对校正因子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当汽油样品中苯的体积分数为0.57%时,苯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02%(k=2)。  相似文献   
68.
色谱与色谱/质谱法相结合分析热裂解汽油C9馏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华  刘文民  徐媛  关亚风 《色谱》2006,24(6):615-618
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CGC-FID)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热裂解汽油C9 馏分的组成。实验使用PONA毛细管气相色谱柱(100 m×0.25 mm i.d.×0.5 μm),根据烃类化合物在PONA柱上的保留规律,以正构烷烃标样保留值作为碳数分布依据,定量分析了裂解汽油C9 馏分中烃类化合物的碳数分布和单体烃含量;用GC/MS联用技术和CGC保留值定性法相结合对裂解汽油C9 馏分中相对含量大于0.2%的39种化合物进行了定性。  相似文献   
69.
Olefin alkylation of thiophenic sulfur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in model gasoline, using Hβ zeolites with different Si/Al2 ratios as catalysts. In particular, the influence of acid properties of Hβ zeolites on its catalytic ability for the thiophene alkylation, xylene alkylation and hexene oligomeriza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idity of the Hβ zeolite was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Si/Al2 ratio, but its catalytic ability was not always increased. In fact, it reached the maximal catalytic ability at Si/Al2 ratio of 66, and under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of 60 ℃, 1.5 MPa, WHSV 3.0 h^-1 and time on stream 2 h. At the ratio, the conversion of thiophene, xylene, and oligomerized hexene were 96.6%, 2.7% and 2.8%, respectively. An optimal Si/Al2 ratio exists for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of Hβ zeolite. By investigating the coke deposition of the used Hβ zeolite catalyst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optimal Si/Al2 ratio is attributed to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carbocation activation capability and the hydrogen transformation capability of the Hβ zeolite catalyst.  相似文献   
70.
Conversion of Fischer-Tropsch wax into high quality synthetic crude or finished transportation fuels such as premium diesel has been studied over the past 15 years within BP. Catalyst screening and selection was carried out in dedicated micro-reactors and pilot plants, whose designs are critical to the performance selection. Variation in catalyst composition and defining the gas to oil feed ratios with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are a few of the parameters studied. Product selection and maximizing diesel yield combined with stability (catalyst life) were the ultimate drivers. The selected catalyst was then tested under commercial conditions in a dedicated 300 barrel per day demonstration plant. The products were also tested in engines to assess their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