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6篇
  免费   1657篇
  国内免费   539篇
化学   4331篇
晶体学   54篇
力学   200篇
综合类   38篇
数学   63篇
物理学   468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42篇
  2018年   221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264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555篇
  2012年   534篇
  2011年   502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434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558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325篇
  2003年   333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199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地面实验中磁约束等离子体推进器磁体系统是靠四个NbTi低温超导磁体提供磁场,现在设计依靠G-M制冷机传导制冷的由Bi2223超导带材绕制成的四个高温超导磁体替代以前的四个低温超导磁体.本文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电磁计算,得出高温超导磁体的参数。  相似文献   
992.
黄俊  孙顺凯  肖德龙  丁宁  宁成  张扬  薛创 《物理学报》2010,59(9):6351-6361
采用理想磁流体力学模型,给出合理的二维(r, θ)质量注入边界条件,对丝阵Z箍缩早期消融等离子体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二维(r, θ)数值模拟研究,得到消融等离子体各参量以及磁场的二维时空分布.模拟结果表明,消融等离子体的运动包括四个主要阶段:首先向轴漂移,然后在轴线处滞止并形成先驱等离子体柱,随后先驱等离子体柱被压缩,最后缓慢膨胀.计算了不同丝阵半径和丝间距情况下消融等离子体到轴速度以及消融质量占丝阵总质量的份额,它们的变化规律与实验结果基本符合.通过 关键词: 丝阵Z箍缩 理想磁流体 消融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993.
温度、密度对磁化等离子体光子晶体缺陷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等温近似,用磁化等离子体的分段线形电流密度卷积(Piecewise Linear Current Density Recursive Convolution,PLCDRC)时域有限差分(Finite-differentce Time-domain,FDTD)算法研究了具有单一缺陷层的一维磁化等离子体光子晶体的缺陷模特性;以高斯脉冲为激励源,用算法公式计算所得的电磁波透射系数,讨论了温度和等离子体层密度对其缺陷模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温度和等离子体层密度可以获得不同的缺陷模。  相似文献   
994.
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放电室等离子体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涓  石峰  杨铁链  孟志强 《物理学报》2010,59(12):8701-8706
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属于静电型推力器,具有寿命长、比冲高、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适用于深空探测等长时间空间飞行任务.放电室是一个关键部件,其内部通过电子回旋共振产生等离子体.针对放电室内等离子体流场建立飘移-扩散近似模型,采用迎风格式有限差分法对该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了放电室内不同时刻的等离子体流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数值模拟结果可以为推力器的设计和实验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995.
大气压微波等离子体炬的仿真设计与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一个低成本、高稳定性的基于BJ22矩形波导的微波等离子体炬源。整个系统由1~10 kW主频2.45 GHz的磁控管微波功率源、环形器、调谐器和微波反应腔体组成。通过特殊设计的调谐装置,在气体喷嘴处产生高幅值的电场强度,使工作气体电离形成大气压开放式微波等离子体炬。对影响电场强度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仿真,得出各个参数对场强的影响规律;根据仿真参数设计了微波反应腔体,该系统可以在大气压下激发和维持开放的稳定氩气、氦气、氮气和空气等离子体炬。对等离子体炬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参数进行了研究,验证了设计参数的正确性,讨论了其可扩展性及潜在的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996.
高超声速飞行器高温流场对激光武器毁伤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国ABL系统激光武器为例,分析了高超声速飞行器高温流场气体影响激光武器毁伤效应的一些主要因素,包括气体击穿、等离子体屏蔽效应、烧蚀产物颗粒的影响。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流场电子数密度小于1017cm-3,流场本身等离子体特性不会引起对激光的等离子体屏蔽效应;只有在0.5 km射程以内和宽脉冲激光引起的高压流场(约10 MPa以上)气体击穿,才会导致明显的等离子体屏蔽效应,但在实际战场条件下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对采用烧蚀手段进行防热的飞行器而言,飞行高度大于10 km,并且基于自由来流流量的无量纲化烧蚀流量小于10-2左右时,烧蚀产物颗粒不会引起激光的衰减。  相似文献   
997.
利用时间分辨光谱技术,研究了激光诱导Cu等离子体中激发态4d′4F9/2的形成及其辐射跃迁的瞬态特性。结果表明:电子离子复合、粒子间碰撞、自蚀吸收等过程在等离子体不同演化时刻,对激发态4d′4F9/2原子的制备起着不同作用。粒子间碰撞作用剧烈时,激发态4d′4F9/2原子以相同几率向低能态4p′4Do7/2及4p′4Fo9/2跃迁转移能量;等离子体辐射约500 ns后,粒子间相互作用变弱,激发态4d′4F9/2原子主要通过辐射谱线CuⅠ359.91 nm转移能量。  相似文献   
998.
 为了研究高功率系统中高反膜的损伤机制,对高功率系统中最常用的基频高反膜进行了损伤实验。利用台阶仪、扫描电镜、表面轮廓仪等手段,对实验样品的典型损伤形貌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膜的存在增强了样品的抗激光损伤能力;未加保护膜样品的典型破坏形貌是由材料热物特性差异导致的分层剥落损伤,这类损伤在后续的脉冲辐照下会迅速发展;有保护膜样品的典型破坏形貌是中心带有μm量级小坑的等离子体烧蚀损伤区,其主要是由缺陷受热力作用喷溅导致,小坑附近膜面的凸起是这种力学作用的宏观体现,这类损伤在后续的脉冲辐照中表现得相对比较稳定。保护膜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分层剥落这种灾难性损伤的出现,改善了样品的损伤特性。  相似文献   
999.
Langmuir双探针诊断Ne辉光放电管电子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Langmuir双探针诊断理论,对充有氖气的石英放电管中的辉光放电等离子体进行了诊断,通过实验测得伏安特性曲线,计算得出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讨论了等离子体的宏观参量与电子温度和电子密度的关系.采用直径为0.1 mm的探针对等离子体进行诊断,不仅减小了对所测等离子体区域的扰动,而且减小了读取伏安特性曲线所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1000.
邓三喜  程诚  倪国华  孟月东  陈华 《中国物理 B》2010,19(10):105203-105203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an atmospheric pressur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jet, which uses argon or argon + hydrogen peroxide vapour as the working gas, is designed to sterilize the bacillus subtilis. Compared with the pure argon plasma, the bacterial inactivation efficacy ha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hen hydrogen peroxide vapour is added into the plasma jet. In order to determine which factors play the main role in inactivation, several methods are used, such as determination of optical emission spectra, high temperature dry air treatment, protein leakage quantifica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ossible inactivation mechanisms are the synergistic actions of chemically active species and charged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