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5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755篇
化学   2340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356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760篇
物理学   157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319篇
  2011年   338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42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SSLB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one kind of the most promising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devices because of their safety, high energy density, and long cycling life. The development of solid-state electrolyte is vital to commercialize SSLBs.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CPE), derived by compositing inorganic particles into solid polymer electrolyte has become the most practical species for SSLBs because it inherits the advantages of polymer electrolyte and simultaneously achieves enhanced ionic conductiv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organic particles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polymers strongly impact the performance of CPE, improving its ionic conductivity,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rmal and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as well as interface compatibility with both electrodes. In this review, the effects of particle characteristics including its species, size, proportion, morphology on the ionic conductivit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PE are reviewed. Meanwhile, some novel composite strategies are also introduced including surface modification, hybridization, and alignment of particles in polymer matrices, as well as some new preparation methods of CP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articles and other components in CPE including polymer matrices or lithium salt are particularly focused herein to reveal the lithium conductive mechanism. Finally, a perspective on the direction of future CPE development for SSLBs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43.
在溶液中用N-(邻苯甲酸基)-亚氨基二乙酸、苯并咪唑和Co(Ac)2·4H2O进行自组装合成了标题三元金属混配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衍射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确定配体N-(邻苯甲酸基)-亚氨基二乙酸中的3个羧基为单齿形式与中心金属钴离子配位.  相似文献   
44.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三羟基苯基荧光酮(TH-PF)-钼(Ⅵ)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探讨了TH-PF-Mo(Ⅵ)配合物对蛋白质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温度为25 ℃时,荧光猝灭法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为K=4.78×104 L·mol-1,温度为40 ℃时,荧光猝灭法测得该反应的结合常数为K=3.72×104 L·mol-1。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确定了给体-受体之间的作用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E=0.314),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TH-PF-Mo(Ⅵ)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以静电引力为主。  相似文献   
45.
为分析喷流冷却复合陶瓷薄片激光器的热特性,设计用于冷却复合陶瓷薄片的喷流冷却系统.利用湍流换热理论和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方法建立喷流冷却复合陶瓷薄片激光器的流固耦合热仿真模型,定义评价其冷却能力和冷却均匀性的定量参数.根据该仿真模型得到喷流冷却系统的最优设计参数,并进行实验验证.使用163孔喷板,流量为0.2kg/s,入口温度为20℃,在1200 W泵浦时获得359 W激光输出功率,并测得复合陶瓷薄片上表面的最高温度为92℃.激光输出功率与复合陶瓷薄片上表面温度均与泵浦功率呈近似正线性关系,且温度的实验值与仿真值相符度较高.  相似文献   
46.
空间雷电探测实时采集定位系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星载雷电探测定位系统是利用光学探测器探测闪电事件的地理位置和光脉冲波形,系统采用CPLD+DSP的数字图像处理方案,利用了CPLD复杂逻辑可编程特性将系统的部分或全部功能集成在一片CPLD上,减小了系统硬件复杂程度,节省了印制版空间.利用DSP高速数字信号处理特性完成实时处理图像数据的功能.系统用CPLD完成图像信号的采集、编码和存储控制,缩小了星载设备体积,简化了电路结构;用DSP完成大量图像数据处理工作,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47.
48.
复合电沉积的最新研究动态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复合电沉积技术最新研究动态.重点探讨纳米复合镀层,电催化复合镀层以及光活性复合镀层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纳米复合镀层比一般的复合镀层具有更高的硬度,更好的耐磨性和耐蚀性;电催化复合镀层则可在纯金属电极,合金电极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电极反应的过电位.以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作为基质材料的电催化复合镀层已为现代复合电沉积技术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相似文献   
49.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改性环氧树脂(HYSZ)为粘合剂,Sm2O3为功能颜料,纳米SiO2为微纳结构改性剂,制备得到了一种同时具有良好疏水性能和附着力的近红外吸收涂层。系统分析了PDMS和HYSZ质量比、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添加量、总填料添加量、 Sm2O3和纳米SiO2质量比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DMS改性可明显降低涂层的表面能,从而使涂层的疏水性得到明显增强。利用DOP强化涂层韧性和微观搭桥作用可增强涂层整体性,从而可明显提高涂层的附着力和近红外吸收性能。涂层的表面粗糙度可随总填料添加量的增加而明显升高,进而可使涂层表现出更优的疏水性能。当涂层中PDMS和HYSZ质量比、 DOP添加量、总填料添加量、 Sm2O3和纳米SiO2质量比分别为1∶9, 20%, 50%和5.5∶4.5时,涂层同时具有良好的近红外低反射率(59.1%)、疏水性能(水接触角为137°)及附着力...  相似文献   
50.
四元数矩阵理论中的几个概念间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李样明 《数学学报》1998,41(3):583-588
本文指出并改正文[1]中的错误,给出弱特征多项式[2]与重特征多项式[3]间的显式关系,同时也给出行列式[2]与重行列式[4]间的显式关系,最后讨论了左特征值、右特征值、特征值和特征根之间的关系及最小多项式与弱特征多项式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