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38篇
化学   1515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Fragments of the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s (PES) of the AlBr5 (I) and [AlBr5+CH4] (II) systems were studied by the MNDO/PM3 method. Five local minima corresponding to Br2·AlBr3 donor-acceptor complexes were found on the PES of system I. Two of these complexes have a pronounced ionic character. In system II, among the products of barrierless addition of Br2·AlBr3 complexes to CH4, the methane molecule is activated only in two complexes. These are products of the attack of the most electrophilic AlBr5 complexes on a H atom of the methane molecule. The potential barriers to conversion of these products into complexes with structures formally corresponding to the products of the attack of electrophiles on a C−H bond (the Olah scheme) or the C atom of methane molecule (the Schreiner scheme) were calculated. Translated fromIzvestiya Akademii Nauk. Seriya Khimicheskaya, No. 5, pp. 802–808, May, 2000.  相似文献   
992.
聚电解质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研究已有很多报道[1~4],由于在很多方面与生物膜中脂质体-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相似,从而近年来备受关注[5~6].作为带电荷的水溶性高分子,聚电解质与带相反电荷的表面活性剂分子可以形成规整性非常好的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Antoniettti等报道聚丙烯酸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形成规整的介规相(Mesophase)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结构[7],漆宗能等在同一体系既观察到了热致液晶也观察到了溶致液晶[8].在研究甲基丙烯酸3磺酸丙酯钾盐(SPMS)的苯乙烯(St)共聚物(P(SPM…  相似文献   
993.
研究了显色剂邻羟基苯基重氮氦基偶氛苯(HDAA)与季铵盐型表面活性剂的显色反应。在0.1mol·L-1的氢氧化钠介质中,试剂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溴化十六烷基吡啶(CPB)和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分别形成玫瑰红色离子缔合物,缔合比均为13,CTMAB体系λmax=558nm,CPB和CPC体系λmax=56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34×104,1.03×104和1.47×104L·mol-1·cm-1。探讨了微量CTMAB、CPB和CPC的测定方法,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4.
以二甲酚橙为显色剂,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实验确定的测定条件为:最大吸收波长为590 nm,等吸光度点的波长点为509 nm,选择pH为6.86的Na3PO4-Na2HPO4缓冲溶液3.50 mL,0.80 g/L二甲酚橙显色剂2.0 mL,显色时间为5 min。试剂加入顺序对测定结果基本无影响。CTMAB的质量浓度在0~1.2 m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标准曲线为ΔA=0.0123ρ 0.0825,相关系数为R2=0.9998,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9.6%~101.3%。  相似文献   
995.
茄尼醇(solanesol;(all-E)-2,6,10,14,18,22,26,30-hexatriacontanonaen-1-ol,3,7,11,15,19,23,27,31,35-nonamethyl),白色或淡黄色固体,四倍半萜烯醇,是茄科植物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中含有的萜类有效成分[1],具有抗菌、消炎、抗溃疡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可用于合成抗  相似文献   
996.
使用离子速度成像技术研究了新戊基溴和叔戊基溴的234 nm光解动力学. 由于它们具有比正戊基溴更多的支链,因此不仅可以观测到C-Br键的直接断裂,还分别存在一个和两个由于弯曲振动模被激发引起的慢速解离通道,母体分子在C-Br键断裂之前就已经有大量的可资用能被用于激发弯曲振动模. 这些充分说明了新戊基溴和叔戊基溴在234 nm光解中C-Br键的断裂是由于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的耦合而产生的,而不单纯归咎于伸缩振动引起.  相似文献   
997.
以羟基磷灰石(HAP)负载Mn作为催化剂(MnHAP)催化溴苯与苯硼酸的Suzuki交叉偶联反应.以氟离子交换羟基磷灰石的羟基(MnFAP)后,催化剂的活性显著提高,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能得到约70%的产率.进一步考察了溶剂和不同取代基的影响.结果表明,MnFAP作用下溶剂极性对反应有很大影响,当溶剂DMF/H2O比例为1/3时产率最高.对于不同取代基取代的溴代芳烃或苯硼酸,可以得到中等产率(18%~46%)的偶联产物.  相似文献   
998.
合成了四种含硫氨基葡萄糖金属配合物(M-GLUS,M=Co, Cu, Ni和Zn),利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含硫配体与这四种二价金属离子均形成了2∶1型非电解质配合物。在pH 7.08 Tris缓冲液中,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金属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制,发现随着金属配合物量的逐渐增加,DNA电子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呈增色效应,对配合物DNA-EB体系也能产生荧光猝灭作用,说明四种金属配合物均可与DNA发生相互作用,结合方式为部分插入;在近似生理酸度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对金属配合物与HSA/BSA的结合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配合物均能猝灭HSA/BSA的荧光强度,利用Scatchard方程计算了四种金属配合物与HSA/BSA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表明金属配合物与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结合且只有1类键合位,其中Co-GLUS与蛋白的结合力最强。  相似文献   
999.
硫杂蒽酮稀土铕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荧光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和圆二色谱法研究了硫杂蒽酮稀土铕(Ⅲ)配合物与DNA的作用。结果表明,在pH 7.10的模拟体液条件下,当DNA存在时,该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随DNA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减色效应,使DNA的圆二色谱中的负峰发生较大变化,导致DNA的双螺旋结构变得松散。荧光光谱表明:该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在DNA存在时有较大的增加, 表现出增色效应, 同时使溴化乙锭(EB)-DNA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而溴化乙锭(EB)的存在也可使配合物-DNA体系的荧光强度降低。表明该配合物和EB与DNA有着强烈的竞争反应。据此推断,该配合物主要以嵌入方式与DNA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在氢氧化钠和相转移催化剂四丁基溴化铵存在下,取代苯并咪唑苯氧乙酸与四个溴代乙酰糖(葡萄糖,半乳糖,乳糖,木糖)反应,合成了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取代苯并咪唑苯氧乙酸糖酯,经IR,MS,^1H NMR确认了这些新糖酯的结构和构型,其中几个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