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25篇
  免费   1248篇
  国内免费   1877篇
化学   7069篇
晶体学   76篇
力学   935篇
综合类   234篇
数学   6214篇
物理学   4122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77篇
  2022年   334篇
  2021年   407篇
  2020年   500篇
  2019年   450篇
  2018年   401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635篇
  2015年   461篇
  2014年   738篇
  2013年   1300篇
  2012年   766篇
  2011年   1043篇
  2010年   888篇
  2009年   1065篇
  2008年   1022篇
  2007年   1132篇
  2006年   898篇
  2005年   803篇
  2004年   688篇
  2003年   655篇
  2002年   513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391篇
  1999年   323篇
  1998年   340篇
  1997年   286篇
  1996年   230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24篇
  1992年   117篇
  1991年   98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15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The carbonylative Stille coupling reaction of benzyl chlorides with allyltributylstannane was successfully conducted by using palladium nanoparticles as the catalyst under phosphine ligand-free conditions. The corresponding α,β-unsaturated ketone products were obtained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相似文献   
942.
战楠  黄毅  饶竹  赵学亮 《分析化学》2016,(3):355-360
地下水和湖水中碳酸氢根( HCO-3)和碳酸根( CO2-3)含量是地球化学碳行为和碳循环的重要表征,但两种离子的浓度易受环境影响而改变,因此,地下水和湖水中HCO-3和CO2-3真实含量的测定一直是个难题。实验利用CO2的水解平衡,通过pH电极和二氧化碳电极联用,建立了HCO-3和CO2-3现场快速测定的新方法,解决了地下水和湖水中HCO-3和CO2-3真实含量的测定难题。研究结果表明,在pH=4.8±0.1的底液中, HCO-3和CO2-3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27~570 mg/L和1.25×10-8~39.7 mg/L。共存的金属离子、强酸阴离子(K+、Na+、Mg2+、Cl-、SO2-4,100 mg/L)、弱酸阴离子和弱酸(HSO-3、NO-2、HOAc,50 mg/L)对测定干扰小于5%。实际水样加标实验回收率在95.2%~99.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6%~3.7%。与酸碱滴定法进行对比,本方法的准确性良好。但方法受温度影响,因此标准溶液与样品应在同一温度下测量。总体而言,双电极法灵敏、快速、经济且电极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对环境要求不高,十分适合现场和室内一般自然水体的快速检测。本方法已成功应用于青海省地下水和青海湖湖水中HCO-3和CO2-3的现场测定。实验表明,海东地区地下水样品pH在6.4~7.4之间,HCO-3含量为234~4096 mg/L,CO2-3含量为0.16~1.89 mg/L;青海湖湖水样品pH≈8.7,HCO-3含量范围在1.36~1.86 g/L,CO2-3含量在32.3~43.9 mg/L,与文献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943.
采用全氟磺酸-全氟乙烯共聚物的液相沉积方法制备了全氟磺酸功能化碳纳米管催化剂,利用N2吸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酸碱滴定等方法对材料的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温度和溶剂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在极性和非极性溶液中均十分稳定,并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使用温度可达300°C.该催化剂在对苯二酚与叔丁醇的烷基化反应中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其催化活性与稳定性均高于聚苯乙烯磺酸功能化的碳纳米管催化剂.  相似文献   
944.
研究了3种不同阳极(铜丝,镀锌铁丝和镍丝)材料对在熔盐中电化学还原CO_(2)制备的碳材料结构和形貌的影响,并探究了制备的3种碳材料,中空四面体碳(HQC,Cu作为阳极时的还原产物)、碳纳米片(CNS,Fe作为阳极时的还原产物)和海绵状多孔碳(SPC,Ni作为阳极时的还原产物),对2电子氧还原反应(2e;ORR)的电催化性能。研究表明,使用镀锌铁丝作为阳极材料制备的CNS由大量的碳纳米片构成,且该纳米片上具有丰富的孔洞结构以及较大的I_(D)/I_(C)(Raman光谱中D峰与G峰的强度之比,其比值反映材料的缺陷程度)值(0.996)。与HQC和SPC相比,CNS表现出最高的2e;ORR电催化活性和H_(2)O_(2)选择性(接近90%)。CNS的高活性和高选择性归因于其高的I_(D)/I_(C)值和高C—O/C=O比值,说明结构缺陷和C—O/C=O官能团对CNS催化性能至关重要。此外,CNS还具有非常优异的电催化稳定性,在长达14 h的恒电压电化学催化测试后,环电流几乎无衰减。这种以CO_(2)为碳源合成可用于电催化合成过氧化氢(H_(2)O_(2))的碳材料的方法,不仅可以作为缓解温室效应的潜在选项,也为CO_(2)衍生碳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5.
对延性单晶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应变局域化和颈缩等非均匀变形过程进行了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将相关晶体塑性本构模型及一种新的数值积分方法补充到ABAQUS6.1商用有限元软件中。该方法的特点是,利用晶体塑性的动力学方程,获得一个关于晶体弹性变形梯度的演化方程,采用半隐式积分方案进行求解。本文推导出一种新的应力变本构矩阵。按此方式更新本构矩阵,计算速度和计算稳定性大大提高。加载方式,边界条件和变形程度等因素影响着滑移系的启动状况,这是平面模型所不能预测的。本文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了不同取向下滑移系的启动状况,全面地考虑了FCC单晶材料12个可能滑移系在变形过程中的启动状况,合理地模拟了FCC面心立方单晶沿不同取向加载时晶轴旋转导致的应变局域化和颈缩等非均匀变形过程。  相似文献   
946.
张振宇  张慧生 《力学季刊》2003,24(3):351-357
把特征向量的各阶导数表示成所有模态的线性组合,并利用左模态与右模态间的双正交性,首先导出了任意非亏损矩阵的重特征值的一阶导数所满足的特征值问题,然后根据此特征值问题无、看重根的情况,再导出了异导重特征值和等导重特征值对应的可微特征向量、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各阶导数的一般计算公式。算例显示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47.
高温磨损中合金组成体的作用及其相互依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作者用其自制的高温磨损试验机考察了不同含碳量的Fe-Cr及Fe-Cr-Mn合金的高温耐磨性。通过数据分析及磨损面和亚表层之结构和组织的观察,论述了共晶碳化物及金属基体在高温磨损条件下对材料耐磨性的贡献和相互依赖性。作者指出,高硬度共晶碳化物在高温磨损过程中能够发挥一定的抵抗磨料的作用而使合金的耐磨性提高;基体组织在高温时的塑性变形是影响合金高温耐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共晶碳化物发挥抵抗磨料作用的程度;Fe-Cr-Mn合金中由于Mn的加入改善了基体组织的性能,使其硬度和高温耐磨性均比Fe-Cr合金的高。  相似文献   
948.
在关于交换环的高层正点定理和高层非负点定理的基础上,在交换环范畴中进一步建立了所谓的高层零点定理。同时,针对交换环上矩阵,获得了关于交换环上矩阵的高层正点定理,高层零点定理和高层非负点定理。该点定理可看作是关于交换环上矩阵的通常点定理的一种推广。  相似文献   
949.
对大型投入产出系统进行经济结构分析,需要考虑对投入产出系统的分解,由最终产品确定总产品,需要计算完全需要系数矩阵(I-A)^-1。由于投入产出系统的分析和计算的工作量主要集中于(I-A)^-1,本文给出了矩阵(I-A)^-1的简化计算方法,它具有非常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50.
A connected graph G=(V,E) is called a quasi-tree graph if there exists a vertex v_0∈V(G) such that G-v_0 is a tree.In this paper,we determine all quasi-tree graphs of order n with the second largest signless Laplacian eigenvalu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n-3.As an application,we determine all quasi-tree graphs of order n with the sum of the two largest signless Laplacian eigenvalues greater than to 2 n-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