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06篇
化学   412篇
物理学   4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林祥钦  刘宇  汪尔康 《化学学报》1990,48(11):1080-1084
本文报告一种新式的光透式金网电极薄层红外光谱电化学池设计, 该设计使用聚甲氟乙烯池内盐桥/边际限制器, 连接直立式玻璃池体与氯化钠红外薄层池,设置薄层的池的电位参比点, 既便于监控操作, 又能得到良好的光谱电化学响应, 以二茂铁在二氯甲烷中的行为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32.
宋礼成  李宇  胡青眉  刘容刚 《化学学报》1990,48(12):1185-1190
通过芳香酰氯, 丙烯酸酰氯或二甲基氯化膦与中间物(标题化合物)的原位反应, 合成了十一个混合配位桥联的六羰基二铁配合物, 它们的结构皆经元素分析, IR和'HNMR证实, 对于含二甲膦系列的配合物, 还测得3'PNMR谱, 并根据其'H及31PNHR数据进一步推断出这类配合物所具有的可能构象。  相似文献   
33.
稀土氯化物催化的Diels-Alder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以稀土氯化物作催化剂, 催化等摩尔比的丙烯醛和乙烯基丁醚进行环加成反应, 生成α-丁氧基-3,4-二氢-2H-吡喃, 实验表明, 环加成产物是不稳定的中间物, 它可以进一步开环聚合构成一个催化的连串反应, 找到了稳定中间物的反应条件, 以90-95%产率得到环加成产物。  相似文献   
34.
翟宗玺  刘树深  夏树屏 《化学学报》1990,48(10):946-950
用氧化镁氯化镁水溶液制备了8水合氯氧化镁[nMg(OH)2·MgCl2·8H2O], 并测定了其在盐酸中的溶解热, 实验结果表明, 氯氧化镁溶解热与n值呈线性关系, 根据溶解热求出5Mg(OH)2·MgCl2·8H2O和3Mg(OH)2·MgCl2·8H2O的生成热分别为-7727.1和5888.1kJ·mol^1^-。  相似文献   
35.
三水合稀土氯化物RECl3·3H2O的热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一套化学反应绝热式热量计的设计和建立, 用(HOCH2)3CNH2与0.1mol·dm^-^3HCl的反应焓检验标定了热量计装置, 测得ΔH298.5=-245.41J·g^-^1, sdm=±0.24, 与IUPAC的推荐值-245.76±0.26J·g^-^1十分吻合, 证明热量计和操作手续是可靠的。用这样的热量计测定了十一种三水合稀土氯化物RECl3·3H2O(RE=La, Ce, Nd,Sm, Eu, Gd, Tb, Dy, er, Yb, Y)298.15K时在水中的积分溶解热(终浓度=0.01541mol·kg^-^1)。计算了这些水合物的标准生成焓和脱水焓。  相似文献   
36.
本文合成了十个双酰胺型双(3'-正十五烷基-苯并-15-冠-5)化合物, 制成的PVC膜钾离子选择电极, 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37.
本文报道12种酮型, 醇型和烃型双(4'-苯并-15-冠-5)PVC膜钾离子选择电极的性能。  相似文献   
38.
白令君  李盛荣  王耕霖 《化学学报》1989,47(12):1174-1177
以2-甲基喹 啉为配体合成了五种含有阴离子ClO~4^-或BF~4^-的铜(II)配合物, 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电导、热重谱、ESR谱及变温磁化率的测定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 提出双核铜配合物中含有直线型单氧桥Cu(II)-O-Cu(II)键的可能构型。  相似文献   
39.
铜(Ⅰ,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温、有关配体存在下,利用金属铜粉和过氧化苯甲酰的氧化加成配位反应合成了四种铜(Ⅱ)配合物(配体分别为联吡啶、双二苯基膦乙烷、2-氨基吡啶、苯并咪唑)。同时又利用双齿有机膦配体(dppm=双二苯基膦甲烷,dppe=双二苯基膦乙烷,dppp=双二苯基膦丙烷,dppb=双二苯基膦丁烷)和金属铜盐的还原取代反应合成了四种一价铜(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经X射线四圆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的分子结构,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由直接法和Fourier合成方法解出。利用电子光谱等手段研究了氧化加成配位和还原取代配位反应的机理。初步建立了一套简单有效的合成铜(Ⅰ,Ⅱ)配合物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0.
采用pH法, 在25.0±0.1℃, I=0.1 mol.dm^-^3 (KNO3)条件下, 测定了13-取代苄基-1, 4, 8, 11-四氮杂环十四烷-12,14-二酮的质子化常数及其与Cu(II)配位的平衡常数。讨论了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方式。在25.0±0.1℃, 离子强度为0.1mol.dm^-^3 (KNO3)下, 采用分光光度法, 研究了这些配体铜(II)配合物的酸分解动力学行为。探讨了配合物酸分解机理,得到了速控步的速率常数。发现配位反应平衡常数与配体的质子化常数及配合物酸分解反应速率常数之间存在较好的Hammett型和Bronsted型直线自由能关系。同时探讨了取代基对配合物生成及酸分解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