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7篇
  免费   248篇
  国内免费   876篇
化学   1661篇
晶体学   26篇
力学   25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21篇
物理学   65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双电极对双脉冲激光器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湘银  施振邦 《光学学报》1991,11(6):31-535
本文对双电极对双脉冲激光器的谐振腔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双非稳腔和增大反射镜的曲率半径可分别获得单纵模和基横模输出。为使输出能量稳定,则双电极对的间距有一最小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2.
13.
溶液中CO…CO+体系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B3LYP/6-311+G水平上利用SCRF方法中的Onsager model模型考察了CO…CO+体系在两种介质(水和苯)中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复合物,发现由于H2O与CO+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在水中仅能存在一种稳定结构,而在苯溶液中存在三种稳定的复合物.通过消除基函数引起的叠加误差(BSSE)和零点振动能(ZPVE)的校正,精确求算出三种复合物在两种介质中的相互作用能,表明溶剂的性质对复合物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于CO在钙钛矿氧化物上的吸附,Tascon等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认为CO是吸附在表面O~(2-)上,O_2吸附在金属位上,且他们提出了氧化反应的可能机理为吸附态的CO与吸附态的氧生成CO_3为速度控制步骤,他们还认为该步骤是以生成稳定的双齿碳酸盐再变成单齿碳酸盐而进行的.即  相似文献   
15.
16.
我们曾报道CO_2/H_2在CuO-ZnO及CuO-ZnO-ZrO_2催化剂上低压合成甲醇的反应,指出CuO-ZnO-ZrO_2对CO_2/H_2制甲醇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本文通过TPD-MS测试研究了第3组分ZrO_2的加入对CO_2/H_2在CuO-ZnO-ZrO_2催化剂上低压合成甲醇的促进作用。 1 实验部分 催化剂的评价在恒压流动反应系统内进行。用色谱仪分析产物(Porapak Q柱,4 mm×3m,柱温120℃,CO、CO_2、CH_3OH、H_2O的保留时间分别为0.55、0.84、4.72、6.6 min),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Fe_3(CO)_(12)制备担载型络合物催化剂。采用程序升温反应技术考察了这类催化剂(CO+H_2)的反应性能,井使用紫外漫反射光谱和穆斯堡尔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经250℃和150℃还原的Fe/γ-Al_2O_3催化剂不仅活性远远高于450℃还原的Fe/γ-Al_2O_3,而且前者在反应过程中有乙烯和乙烷生成,后者则只有甲烷生成。经250℃还原的Fe/分子筛催化剂的活性高于450℃还原的Fe/分子筛催化剂,而且前者在反应过程中有乙烯、乙烷和丙烯生成,后者则只有甲烷生成。紫外漫反射谱和穆斯堡尔谱结果表明:较温和条件下活化的催化剂上有金属于属键骨架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Fe(110)面上直接在室温时吸附的CO同先在170 K吸附然后升温到室温的CO吸附有所不同. 前者有解离而后者无解离; 另外, 前者的饱和吸附量比后者低. 这可以用前者发生了解离来解释. 根据以上结果, 提出了以下的设想, Fe(110)面上的CO解离除了需要足够的热能而外, 还需要在表面的吸附位上有邻近的其它未被覆盖Fe原子的存在, 即需要一定的表面结构.  相似文献   
19.
用程序升温表面反应(TPSR)和程序升温还原(TPR)以及过渡应答(TR)等动态手段研究Ni/Al_2O_3催化剂表面上CO氢化反应的活性位状况。结果表明, 催化剂表面存在两种类型的活性位。其中A位来自表面上的聚晶体Ni, B位来自Ni与载体Al_2O_3强相互作用形成的Ni-Al化合物。实验结果还表明, CO在两个活性位都有吸附, 但在有H_2参与的条件下, 会影响二个活性位上的CO吸附量。  相似文献   
20.
Cu,Pd-ZSM-5上NO分解和CO氧化的催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交换Cu,pd-ZSM-5催化剂(Cu交换度为105%,Pd交换度分别为3.4%和33%)对CO氧化反应有活性增强作用,对NO分解反应不存在增强效应.双交换催化剂在于交换程序不同,而表面物种不同,活性组分的分布状态不同,因而有不同的活性.先交换Cu,400℃焙烧后再交换pd的Cu-Pd-ZSM-5催化剂,对上述两类反应的活性存双组分催化剂中均为最高.H_2-TPR谱表明,共交换的Cu-Pd-ZSM-5中尚有部分CuCl+占据了部分交换位置,而使CO氧化活性稍有下降.N_2-DTA和H_2-TPR谱结果表明,Pd交换到Cu-ZSM-5中后,抑制了吸附水和水合铜化合物的形成,由此提高了在200—300℃时氧的吸附量.后者的大小和CO氧化活性有顺变关系.N_2-DTA谱中340—445℃的放热峰可能分别表征了和NO分解活性有关的铜氧桥或把氧桥的形成,该放热峰的峰温愈低,峰面积愈大,则NO分解活性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