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78篇
化学   379篇
物理学   9篇
  2013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李晶  张柏林  汪尔康 《化学学报》1994,52(7):646-651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和玻璃碳电极(GC)表面的性质, 并对修饰钴卟啉后的表面形貌变化进行了探讨。结合修饰钴卟啉前后的循环伏安结果和STM形貌图, 讨论了电极表面的结构对分子氧的电催化还原反应的影响。从微观角度阐述了GC电极对氧的电催化还原活性明显高于HPOG电极的内在因素,为修饰电极的表面性能研究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2.
用铁箍散的茎和根中分得六个化合物, 其中一个是新化合物, 命名为表恩施辛(1,epienshicine), 在体外具有抗癌活性. 其结构由光谱分析和化学转化确定为1-氧代-2R, 3S-二甲基-4R-(3-甲氧基-4-羟基苯)-6,7-次甲二氧基四氢萘. 其余五个为已知物, 分别鉴定为恩施辛(2,enshicine),isoschizandrolic acid(3), 去氧五味子素, β-谷甾醇和硬脂酸, 其中3系首次自天然界获得.  相似文献   
73.
KATRITZKY  A.R  范伟强 《化学学报》1988,46(11):1134-1138
四氢噻唑和正丁基锂反应生成的N-锂代四氢噻唑(2)与二氧化碳作用生成N-羟酸锂盐3; 3然后在叔丁基锂作用下失去2-位质子形成相应的2-位碳阴离子4; 该碳阴离子和一系列亲电试剂反应, 并在酸性条件下除去保护基团得产物-2-取代四氢噻唑7. 在此过程中, 二氧化碳既是氨基的保护基团, 同时又活化了2-位亲电中心.此方法不需分离各步中间体, 产率中等.  相似文献   
74.
用计量置换吸附模型研究液-固色谱中的溶质保留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正华  耿信笃 《化学学报》1990,48(3):237-241
本文以表面物理化学吸附模式为基础, 推导出液-固色谱中溶质计量置换保留模型. 与其他模型进行比较的结果证明本模型为最佳. 提出用参数j作为区别反相色谱和液-固色谱的判据.  相似文献   
75.
镧系三氟化物的SCF-Xα-SW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个镧系元素(Ln)三氟化物进行了非相对论和相对论SCF-Xα-SW计算, 通过能级、轨道、结合能及布居数对比, 讨论化学键本质: 共价键中4f轨道的作用及相对论效应,结果表明, LnF3中Ln原子轨道参与成键的次序是: 轻稀土d>f>p>s, 而重稀土则有f>d>p>s。相对效应使Ln4f能级上移, 扩大了与F2p能级的距离, 减弱成键。原子序数增大, Ln4f能级下移, F2p能级距离缩小, 使重稀土氟化物中成键增强, 结合能计算值与实验值定性趋势一致, 重稀土氟化物电离能的计算表明, 相对论方案是获得定量符合所应该采用的。  相似文献   
76.
Salen Mn(Ⅲ)催化的双键不对称环氧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歆燕  石鸿昌  徐寿颐 《有机化学》2001,21(12):1102-1111
SalenMn(Ⅲ)络合物是催化双键不对称环氧化的一类很重要的催化剂。本文综述了salenMn(Ⅲ)络合物的设计、其催化双键不对称环氧化的反应和机理以及轴向配体、电子效应等对反应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这一催化体系在顺式烯烃、环内烯烃、三取代烯烃的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和反式环氧化物的生成中的应用及其优点。  相似文献   
77.
78.
亚甲蓝修饰电极推动的血红素蛋白质直接电子转移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绍俊  宋士华 《化学学报》1991,49(5):493-497
本文研究了几种血红素蛋白质包括牛血红蛋白, 人肌红蛋白和马心细胞色素C在亚甲蓝修饰电极上的非均相电子转移反应, 采用光透薄层光谱电化学法监测了血红素蛋白的直接电化学反应过程, 并进行了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79.
从海南特有植物锈毛野桐Mallotus anomalus Meer et Chun 的地上茎乙醇浸膏中又分得两个微量二萜成分。命名为锈毛醇和环氧锈毛醇, 由光谱分析推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80.
应用碰撞诱导解离(CID)技术研究了电子轰击方法产生的脂肪胺分子离子和化学电离方法产生的质子化脂肪胺分子的碎裂反应。质子化脂肪胺碰撞活化后的主要碎裂通道包括丢失C~XH~2~X、C~XH~2~X~+~1、C~XH~2~X~+~2单元及NH~3和生成[C~yH~2~y~+~1]^+及CH~3CH=NH~2^+离子。脂肪胺分子离子碰撞活化后的主要碎裂通道是丢失C~XH~2~X、C~XH~2~X~+~1及NH~3和生成[C~mH~2~m~-~1]^+、CH~2NH~2^+及CH~3CHNH~2^+离子。随着碰撞能的增加,远电荷碎裂反应和电荷诱导碎裂反应之间竞争引起产物离子的分布发生变化,如[C~mH~2~m~-~1]^+和[C~yH~2~y~+~1]^+离子。自由基机理可以解释质子化脂肪胺分子的远电荷反应。分子内氢抽取可以解释脂肪胺分子离子的碎裂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