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化学   10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黄晓华  郭凤瑜 《化学学报》1993,51(11):1088-1093
我们研究了在紫外光(UV)激发下, Dy^3+单掺杂和Ce^3+, Dy^3+共掺杂的BaGdB~9O~16的发射光谱、激发光谱及发光强度随组成变化的规律性, 发现Ce^3+,Gd^3+均对Dy^3+的发光起敏化作用。Ce^3+吸收的能量大部分直接传递给Dy^3+, 小部分以Ce^3+→Gd^3+→(Gd^3+)~n→Dy^3+形式传递给Dy^3+。Ce^3+→Dy^3+能量传递和Dy^3+自身浓度猝灭机理分别为电偶极-电偶极和电偶极-电四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2.
由(NH~4)~2Mo~2S~12H~2O和(NH~4)(S~2CNC~4H~8)在PPh~3参与反应下,获得Mo~2S~4(S~2CNC~4H~8)~2化合物,对此二核钼簇合物进行了红外、电子光谱、电化学及单晶X射线结构表征,并尝试与多种金属化合物进行[2+1]反应,从反应产物的晶体结构分析发现了包括金属夺取端基S^2-形成Mo~2O~2S~2(S~2CNC~4H~8)~2化合物,Cu^+被氧化并夺取配体(S~2CNC~4H~8)^-形成Cu(S~2CNC~4H~8)~2以及Mo(V)还原为Mo(IV),S^2-氧化为(S~2)^2-而形成Mo~3(μ~3-S)(μ-S~2)~3[S~2CNC~4H~8]~3.  相似文献   
43.
通过29^Si,27^Al和^1^1^3CdMASNMR谱,观察到如下结果:(1)在Nayβ笼内形成的CdO和CdS簇,它们的^1^1^3Cd化学位移分别为115.0和100.0这些值接近于体相CdO的化学位移83.5,而远离体相CdS的化学位移583.8,因此它们的构型应归属为体相CdO的立方岩盐构型,而不属于体相CdS的配位数为4的闪锌矿构型。(2)CdO-NaY硫化时,NaY的骨架脱铝原子,脱铝原子使β笼的窗口扩大,这有利于直径大于β笼窗口的硫原子(或H2S)进入β笼对CdO[或Cd(OH)^+]硫化。  相似文献   
44.
桑文斌  吴汶海 《化学学报》1996,54(12):1151-1158
Hg~1~-~xCd~xTe熔体组元平衡蒸汽分压是晶体制备中必须考虑的重要热力学参数, 文献报道中数据差别很大, 影响对该材料进一步研究。本文根据光吸收原理, 系统测定x=0-0.4的Hg~1~-~xCd~xTe系熔体平衡汞和碲分压, 运用热力学关系计算镉分压, 讨论p~H~g-x关系, 并将所得结果与文献报道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45.
郭荣  宋根萍  严鹏权  沈明 《化学学报》1997,55(10):937-942
将Pb(NO3)2和Ns2S分别溶于Triton X-100/C10H21OH/H2O体系层状液晶溶剂层中, 混和即可在溶剂层中生成PbS粒子, 并以层状液晶中溶剂层厚度的大小, 限定所合成PbS粒子的尺寸小于10nm, 改变有关组分含量对PbS超微粒子大小无显著影响, 所合成PbS超微粒子的平均粒径均小于10nm.  相似文献   
46.
单核物MXn[MXn=HgCl2,HgI2,CdCl2,K2Zn(SCN)4]与1,3-二硫铁卡宾化合物Fe(CO)2.(Ph2PPy)2[CS2C2(CO2Me)2]反应生成稳定的双核铁卡宾配合物FeM(μ-Ph2PPy)2[CS2C2.(CO2Me)2](CO2)2X2(Ph2PPy为2-二苯基膦基吡啶)。这些配合物为IR,^3^1P NMR, 及元素分析所证实。  相似文献   
47.
Roussin黑盐簇阴离子及其"元件化合物"Roussin红盐簇阴离子,是固氮酶活性中心福州模型I(网兜状原子簇模型)的模型物.本文用闭壳层CNDO/2(S,D方案)法计算了它们的电子结构.根据计算所得的Mulliken重叠集居,电荷密度,分子轨道能量和轨道特征等数据,对成键性质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两种簇阴离子骨架电子的非定域性都比较强,桥硫原子Sb在由红盐形成黑盐的电子转移过程中起施主作用,两种簇阴离子中都存在M-M键,强度与M-Sb键相近,其主要贡献都来源于金属的s,pz,dz2轨道与硫原子的s,pz轨道之间的σ作用,金属d轨道的π作用对整个骨架的成键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48.
从头计算了FeS2Cl4二价负离子,证实了Fe3d为主的分子轨道不处于前沿地位,而是属于S和Cl孤对能级原子布居数表明铁原子是4s电子的强给予体,3d电子的弱接受体,但是硫和氯原子都是P电子接受体.  相似文献   
49.
通过μ-S2Fe2(CO)6的S-S键被Grignard试剂的还原断裂反应及中间物(μ-RS)(μ-XMgS)Fe2(CO)6(2)对氯代乙酸乙酯的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一系列铁硫原子簇配合物(μ-RS)[μ-EtOC(O)CH2S]Fe2(CO)6(1).1也可由2经三氟醋酸酸解及中月物(μ-RS)(μ-HS)Fe2(CO)6(3)在三乙胺存在下与氯代乙酸乙酯缩合制得.然而前法较后法既操作简便又原料便宜易得.构象分析表明,各配合物一般为ae.ee和ea三种或其中构象体以一定比例存在的混和物.  相似文献   
50.
刘纶祖  蔡宝忠  陈茹玉 《化学学报》1987,45(11):1096-1100
在三乙胺存在下,多种硫代磷酰二氯与邻氨基酚反应,经磷硫双键断开并以σ键与磷相连的基团被置换下来等过程,最终生成双环五配位磷化物.苯基硫代环膦酸酯与邻氨基酚反应分别生成螺环五配位磷化物.苯氧基或烷氧基硫代环磷酸酯与邻氨基酚反应,除磷硫键断裂以及苯氧基、烷氧基被置换外,还发生邻亚氨基苯氧基与邻苯二氧基进行相互交换反应.这些反应机理依据磷原子的电负性,氢质子的活泼性以及P-X键的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