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本文对Fe-S原子簇化合物中的Fe-Fe相互作用作了详细的分子轨道分析。指出硫桥对形成原子簇的重要作用以及对Fe-Fe间成键的影响。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Fe平均价态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3.
基于平面构型的阴离子基团可能具有大的倍频效应的观点,以固相反应法在LiBO2:CdCO3=1:1摩尔比,反应温度600~620℃,空气气氛中合成了α-LiCdBO3,α-LiCdBO3在高于620℃时开始转变成β-LiCdBO2,此β-多型体在867±5℃异元熔融而分解,考查了α-LiCdBO2的合成条件及其粉末倍频效应,测得α-LiCdBO3的SHG(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强度是ADP(NH4H2PO4)的三倍,β-LiCdBO3无倍频效应。 相似文献
24.
一系列多核Mo(W)-Cu(Ag)-S簇合物的低热固相合成、成簇规律和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一系列多核Mo(W)-Cu(Ag)-S族合物的低热固相合成, 发现硫代钼(钨)酸铵与铜(银)的成簇规律主要与固相反应温度密切相关, 提出了四核至七核Mo(W)-Cu(Ag)-S簇合物的可能成簇机理。 相似文献
25.
双齿含硫配位体,二乙胺基二硫代甲酸钠盐与氯化亚铁及四硫代钼酸铵在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经一步自兜反应得到(Et~4N)[MoFe~3S~4(Et~2NCSS)~5]CH~3CN(1).X射线单晶结构测定表明1具有类立方烷骨架,核心价态为[MoFe~3S~4]^4^+,通过对1的阴离子结构分析,指出配位基的双齿螯合作用对化合物的稳定性及结构的影响。化学键理论计算也解释了阴离子中的主要键长特点。 相似文献
26.
4-偕胺肟双吡啶季铵碘盐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吡啶醛肟季铵盐类对某些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因此合成了一类4-偕胺肟双吡啶季铵碘盐化合物(1a~1n),以期找出更有效的抗毒剂. CONR_2取代在3位:NR_2=NH_2(a),N(CH_3)_2(b),N(C_2H_5)2(c),NHC_3H_(7-n)(d),NHC_3H_(7-i)(e),NHC_4H_9n(f),NHC_4H_(9-i)(g), CONR_2取代在4位:NR_2=NH_2(1),NHC_3H_(7-n)(m),这类新化合物的合成是以4-吡啶甲酸(2)制得4-氰基吡啶(3),再与盐酸羟胺作用制得4-吡啶偕胺肟(4),然后与α,α’-二氯甲醚作用制得N-氯甲氧甲基-4-吡啶偕胺肟氯盐(简称单氯盐,5),最后与相应的N-取代吡啶甲酰胺(6)作用而得. 相似文献
27.
(R~8P)~4-nCoX~n(R=Ph,Et 等;X=C,B=1,2)与Na~E~x(E=S,Se;X=1,2)在DMF或DMF/乙醇介质中反应得到了一系列六核钴的原子簇化合物Co~6(μ~3-E)~8(PR~3)~6.这些化合物含有正规的或畸变的Co~6八面簇骼.化合物可以用I~2氧化生成正一价的簇合物而不改变簇骼的几何构型,反达来,正一价的簇合物也可以被苊烯钠还生成中性的簇合物.本文还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并提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28.
在280-500K温度范围内用自动绝热量热计测量了(n-C~1~2H~2~5NH~3)~2CdCl~4的热容。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发现一个固-固相转变, 其相变温度, 相变焓和相变熵分别为(332.4±0.1)K,(48.35±0.33)kJ.mol^-^1和(145.5±1.0)J.K^-^1.mol^-^1。结合已发表的(n-C~1~2H~2~5NH~3)~2MCl~4(M=Mn, Zn)的相变参数讨论了此类配合物的中心原子对其相变的影响。[MCl~4]^2^-配位方式的不同被认为是该类配合物的相变热参数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研究了[{CO)4M}xM'S4]^2^-[x=1,2; M=Mo(0), W(0); M'=Mo(VI), W(VI)]系列簇合物共振Raman(RR)光谱及红外(IR)光谱。除了对^νc-o, ^νM(VI)-s(b)[S(b):桥基S], ^νM(VI)-s(t)[S(t): 端基S], ^νM(0)-c, ^δM(0)-c-o进行归属外, 着重讨论^νM(0)-s(b), ^νM(0)-M(VI)的归属。研究了IR谱中Δν[^νM(VI)-s(b)─^νM(0)-s(b)]与M(0)→M(VI)电荷迁移的关系。RR谱研究结果表明, 在[(CO)4^-MS2MoS2]^2^-, [(CO)4MoS2MoS2Mo(CO)4]^2^-中S(b)→M(0)电荷迁移与M(0)→Mo(VI)电荷迁移之间有较明显的相互偶合; 在[(CO)4MS2WS2]^2^-中S(b)→W(VI)与M(0)→W(VI)电荷迁移、S(t)→W(VI)与M(0)→W(VI)电荷迁移之间也分别存在明显的相互偶合, 说明了它们存在强的电子离域。本系列簇合物中二核簇的电子离域程度比三核簇强。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