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化学   133篇
力学   1篇
物理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评述了相关吸附材料在元素形态分析中的应用及进展。主要讨论了它们在元素价态、游离态/结合态以及无机态/有机态分析中的应用情况。最后,还探讨了纳米金属氧化物材料在形态分析中应用的可行性。共引用文献107篇。  相似文献   
22.
以马来酸酐和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合成了马来酸酐、丙烯酰胺共聚物吸附剂P(MA-AM)。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研究了共聚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结果表明,在pH 3.5时,P(MA-AM)对Fe3+具有很高的选择性,1 h达吸附平衡,其饱和吸附量为78.81 mg·g-1;Fe3+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吸附模型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来描述,该吸附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23.
Composite cryogels containing porous adsorbent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under cryogelation conditions. The composites with immobilized concanavalin A (Con A) were used for capturing glycoproteins. Adsorbent particle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structu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and to facilitate the handling of the particles. The monolithic composite cryogels were produced from suspensions of polyvinyl alcohol particles and porous adsorbent particles and cross‐linked under acidic conditions at sub‐zero temperature. The cryogels were epoxy activated and Con A was immobilized as an affinity ligand. Binding and elution of horseradish peroxidase (HRP) was studied in batch experiment and in a chromatographic setup. Increasing adsorbent concentration in composite cryogels will increase ligand density, which therefore enhances the amount of bound HRP from 0.98 till 2.9 (milligram enzyme per milliliter of gel) in the chromatographic system. The material was evaluated in 10 cycles for binding and elution of HRP.  相似文献   
24.
孔径均匀、可控的大孔吸附树脂的制备及筛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变传统的由非良溶剂致孔合成大孔吸附树脂的方法,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孔径均匀且具有筛分作用的新型吸附树脂,通过改变起始共聚物的交联度,可以调控树脂的孔径.混合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分子尺寸不同的苯酚、芦丁、人参皂甙Re具有明显的筛分分离效果.在苯酚与芦丁的混合样品及苯酚与人参皂甙Re的混合样品中,小分子苯酚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8.44和73.09.  相似文献   
25.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中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吸附法是工业中最常用的去除VOCs的方法,吸附剂是吸附技术的关键,生物质炭是一种由生物质基材料在高温下热解活化等工艺制得的炭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丰富的孔隙结构和化学活性表面,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基于最近的研究,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常用于去除VOCs的生物质炭的制备和改性方法,以及生物质炭在吸附VOCs的应用研究。本文首要目标是评估生物质炭去除VOCs的能力,特别是经过各种改性和活化工艺后,评价生物质炭作为吸附剂去除VOCs的适用性;确定改性和活化后对VOCs吸附能力的影响;揭示生物质炭对VOCs可能存在的吸附机理。最后,文章也对生物质炭的再生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26.
树脂吸附法处理2-萘酚工业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研究了树脂吸附法处理含2-萘酚工业废水。结果表明,CHA-111吸附树脂对该废水具有良好的吸附与脱附效果。2-萘酚的吸附率大于99%,脱附率可达95%以上,实现了废水中2-萘酚的富集回收与资源化。  相似文献   
27.
用国产非离子型大孔网状树脂CAD—45吸附提取麦迪霉素,取代了传统的溶媒萃取法.试验确定了提取工艺条件:吸附最佳pH为8.3~8.5,流速为1/6ml/min;解吸前先用1%氨水1:1(V/V)洗柱;最佳解吸剂为醋酸丁酯,流速为1/12ml/min。收率可达84.8%。  相似文献   
28.
载铁(β-FeOOH)球形棉纤维素吸附剂去除地下水砷(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制备了一种载铁(β-FeOOH)球形棉纤维素吸附剂,并用于地下水中As(Ⅲ)的去除.吸附剂对As(Ⅴ)和As(Ⅲ)在吸附容量、选择性和速率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性能,无需预氧化As(Ⅲ),其适用pH范围宽,不必调节原水的pH.吸附剂孔隙度大,机械强度好,活性成分铁的载入量高,吸附As(Ⅲ)的活性好.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地描述吸附平衡方程,其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准二级方程.吸附As(Ⅲ)的最佳pH范围为6-9.SO42-和Cl-等干扰离子均不影响As(Ⅲ)的去除.柱吸附实验表明,即使在较高流速和As(Ⅲ)进水浓度下,吸附剂对As(Ⅲ)的去除依然具有很高的穿透容量和饱和容量.吸附剂可以用NaOH溶液再生,洗脱和再生效率较高.活性成分β-FeOOH形态稳定,柱实验和再生时铁均无泄漏.  相似文献   
29.
在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体系中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丙烯腈和乙酸烯丙酯等等三单体,对吸附树脂表面进行修饰,用物理技术和化学方法表征了合成树脂的结构,测定了它们对甜菊甙的吸附量。结果表明,第三单体的极性和用量等因素对树脂的孔结构和吸附量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0.
Shuyun Zhu  Haijuan Li  Shuang Han  Guobao Xu 《Talanta》2009,79(5):1441-1445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horn (SWCNH) was developed as new adsorbent for solid-phase extraction using 4-nitrophenol as representative. The unique exoteric structures and high surface area of SWCNH allow extracting a large amount of 4-nitrophenol over a short time. Highly sensitive determination of 4-nitrophenol was achieved by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after only 120 s extraction. The calibration plot for 4-nitrophenol determination is linear in the range of 5.0 × 10−8 M-1.0 × 10−5 M under optimum conditions. The detection limit is 1.1 × 10−8 M.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employed to determine 4-nitrophenol in lake water samples, and the recoveries of the spiked 4-nitrophenol were excellent (92-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