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15篇
  免费   9009篇
  国内免费   29074篇
化学   57014篇
晶体学   2062篇
力学   1809篇
综合类   1624篇
数学   6735篇
物理学   19754篇
  2024年   478篇
  2023年   1676篇
  2022年   2234篇
  2021年   2351篇
  2020年   2032篇
  2019年   2137篇
  2018年   1552篇
  2017年   2088篇
  2016年   2397篇
  2015年   2570篇
  2014年   3632篇
  2013年   4098篇
  2012年   4221篇
  2011年   4002篇
  2010年   3779篇
  2009年   4056篇
  2008年   4583篇
  2007年   4343篇
  2006年   4593篇
  2005年   4181篇
  2004年   4236篇
  2003年   3410篇
  2002年   2564篇
  2001年   2472篇
  2000年   1900篇
  1999年   1951篇
  1998年   1560篇
  1997年   1324篇
  1996年   1156篇
  1995年   1096篇
  1994年   1099篇
  1993年   852篇
  1992年   962篇
  1991年   978篇
  1990年   813篇
  1989年   774篇
  1988年   343篇
  1987年   185篇
  1986年   118篇
  1985年   97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Silicalite-1分子筛膜的合成及气体渗透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原位水热合成的方法在管状α Al2 O3 基膜上合成了Silicalite 1分子筛膜 ;并采用XRD ,SEM等方法表征了该膜的性质 ;研究了单组分H2 ,N2 ,Ar,CH4,C2 H4,C2 H6,C3 H8,n C4H10 ,i C4H10 等气体在 2 98K及 473K时的渗透特性 .单组分H2 ,N2 ,Ar的渗透率随压差不变 ,单组分H2 /i C4H10 在 2 98K和 473K时的理想分离系数为 2 49和 36 .2 ,偏离Knudsen扩散的比值 ,表明气体是通过Silicalite 1分子筛的孔道透过 .低碳烷烃的渗透率按以下次序降低 :CH4>C2 H6>C3 H8>n C4H10 >i C4H10 .正异丁烷的理想分离系数在 2 98K时为 1 5 .温度升至 473K时 ,除N2 ,Ar外 ,所有的气体的渗透率都增加 ,正异丁烷的理想分离系数在 473K时降至 9.0 .气体分离数据表明 ,该膜没有缺陷  相似文献   
952.
甲烷的催化燃烧: La,Ce和Y离子对高比表面MnO2改性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翔  马军  段连运  谢有畅 《催化学报》1998,19(4):325-328
在高比表面MnO2前体中添加La,Ce和Y等离子,用BET,XRD和H2-TPR等技术研究了其对MnO2的改性作用,结果表明,与未加助剂的MnO2催化剂相比,La/MnO2,Ce/MnO2和Y/MnO2催化剂对甲烷催化燃烧的活性有所降低,但3种离子均有效地阻止MnO2在高温下结晶,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使其在高温下可维持较大的比表面积,综合考虑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Y离子对MnO2的改性作用最佳。  相似文献   
953.
用pH法在25.0±0.1℃,I=0.1mol·dm-3KNO3条件下,测定铜(Ⅱ)-4-(吡啶-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α-氨基酸(5-取代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比较了带吡啶甲基二氧四胺大环配体和二氧四胺大环配体与Cu(Ⅱ)的配位能力、配位方式;研究了该三元体系配合物稳定性与配体α-氨基酸酸碱强度之间的直线自由能关系;探讨了Cu(Ⅱ)和5-取代邻菲罗啉之间的d-p反馈π键以及邻菲罗啉取代基Hammett诱导效应与该三元配合物稳定性之间的关系。讨论了4-(吡啶-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和4-(喹啉-2′-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三烷-11,13-二酮与Cuxphen所形成配合物的不同空间结构及其对配合物稳定性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4.
研究了新显色剂5-(对羧基苯偶氮)-8-羟基喹啉(p-CPHQ)与U(Ⅵ)的显色反应条件,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pH 4.0~6.0缓冲介质中,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470nm,ε=4.39×10~4,含U(Ⅵ)量在0~55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结合TBP萃淋树脂分离富集,并以CyDTA、KF联合掩蔽,方法适用于岩石矿物中痕量铀的测定。  相似文献   
955.
施继成  黄小荥 《结构化学》1995,14(4):293-296
SynthesisandCrystalStructureof(Et_4N)_2[Pd_2(mp)_2(mpH)_2]ShiJi-Cheng;HuangXiao-Ying;WenTing-Bin;DengYu-Heng;ChengChang-Neng;Li?..  相似文献   
956.
3,19-二羟基-1-硫杂-5,8,11,14,17-五氧杂环二十烷(简称二羟基硫杂20-冠-6)在一缩二乙二醇二甲醚和氢化钠存在下可与卤代烷顺利地进行醚化反应,得到双己氧基、双十二烷氧基、双十六烷氧基、双节氧基和双烯丙氧基硫杂20-冠-6,同时也得到了单己氧基、单十二烷氧基、单十六烷氧基和单辛氧基单羟基疏杂20-冠-6副产物。二羟基硫杂冠醚可顺利地与丁二酰氯缩聚,得到主链含硫杂冠醚基团的聚酯  相似文献   
957.
以水培豌豆(PisumsativumL)幼苗为材料,研究了La3+对Cd2+胁迫下豌豆幼苗生长、叶部与根部细胞对Cd2+的吸收、根部细胞内无机离子平衡体系及膜H+-ATPase,H+-PPas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2+胁迫下喷施适宜浓度的La3+(0.50mg·L-1)可使豌豆幼苗相对生物量、苗长、叶绿素含量以及光合速率受到的毒害明显缓解,有效减少叶部与根部细胞对Cd2+的吸收,显著减轻了Cd2+胁迫导致的离子平衡系统的紊乱,明显缓解Cd2+对质膜及液泡膜H+-ATPase,H+-PPase活性的抑制作用。10mg·L-1Cd2+胁迫下La3+的保护效应比30mg·L-1Cd2+胁迫下更为显著。样品中La3+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还表明,外源La3+处理后,La3+主要结合于细胞膜外,进入原生质体的仅占很小部分,但30mg·L-1Cd2+处理样品中La3+进入细胞的量则明显多于10mg·L-1Cd2+处理的样品。  相似文献   
958.
张全信  刘希尧  雷鸣  徐仑 《催化学报》2002,23(3):250-252
 用XRD,XPS,SEM和H2-TPR等手段研究了铜基负载型催化剂的结\r\n构和物性及其对混合碳四加氢脱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负载铜催\r\n化剂中加入一定量的Co可提高催化剂的加氢脱炔活性,而Co含量较少时\r\n加入少量的Ce也能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Cu和Co之间存在着相互\r\n协同作用,使得活性组分在催化剂表面偏析,CuO在催化剂表面呈非晶\r\n相分散状态,催化剂颗粒粒径变小,催化剂更容易被还原,从而改善了\r\n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959.
以噻吩、水杨醛、二胺、溴乙酸、烯丙基氯和丙烯腈为原料合成了 4,5 :14 ,15 二苯 3 ,16 二氧 2 1 硫 7,12 二氮双环[16.2 .1]二十一环 1( 2 0 ) ,18 二烯 (简称氮硫杂冠醚 )及其 5种衍生物 ,经元素分析 ,IR ,1 HNMR和MS谱表征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 .  相似文献   
960.
The Cu-Mo/ZSM-5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u/Mo ratios were prepared by wet impregnation method, and 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Mo/ZSM-5 is a very effective catalyst for NOx catalytic reduction with ammonia, especially when Cu/Mo molar ratio is about 1.5. It not only exhibited the extremely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but also showed good stability for 02. The bulk phase structure of Cu-Mo/ZSM-5 catalysts was determined by XRD technique,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is a maximum dispersion for Cu species when Cu/Mo molar ratio is 1.5, and an interaction between Cu and Mo along with HZSM-5 may be present in Cu-Mo/ZSM-5, which may possibly result in a special structure favorable for th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NOx over Cu-Mo/ZSM-5 cataly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