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218篇 |
免费 | 3515篇 |
国内免费 | 606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9192篇 |
晶体学 | 1314篇 |
力学 | 791篇 |
综合类 | 232篇 |
数学 | 2080篇 |
物理学 | 919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379篇 |
2022年 | 949篇 |
2021年 | 888篇 |
2020年 | 1121篇 |
2019年 | 1103篇 |
2018年 | 913篇 |
2017年 | 1258篇 |
2016年 | 1287篇 |
2015年 | 1167篇 |
2014年 | 1559篇 |
2013年 | 2821篇 |
2012年 | 1925篇 |
2011年 | 2372篇 |
2010年 | 1990篇 |
2009年 | 2263篇 |
2008年 | 2308篇 |
2007年 | 2285篇 |
2006年 | 2134篇 |
2005年 | 1993篇 |
2004年 | 1771篇 |
2003年 | 1453篇 |
2002年 | 1242篇 |
2001年 | 1051篇 |
2000年 | 999篇 |
1999年 | 805篇 |
1998年 | 682篇 |
1997年 | 602篇 |
1996年 | 516篇 |
1995年 | 526篇 |
1994年 | 466篇 |
1993年 | 396篇 |
1992年 | 306篇 |
1991年 | 218篇 |
1990年 | 138篇 |
1989年 | 135篇 |
1988年 | 118篇 |
1987年 | 72篇 |
1986年 | 75篇 |
1985年 | 67篇 |
1984年 | 52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43篇 |
1981年 | 46篇 |
1980年 | 49篇 |
1979年 | 43篇 |
1978年 | 32篇 |
1977年 | 27篇 |
1976年 | 14篇 |
1973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建立理论模型,讨论了非线性偏振旋转全光纤锁模激光器的锁模过程、谐波过程以及导致激光器锁模运行难以稳定的影响因素.讨论了采用啁啾脉冲光谱滤波产生脉冲自振幅调制、增加激光器锁模稳定性和自启动能力的机理以及非线性偏振旋转与啁啾脉冲光谱滤波相结合实现锁模的物理过程和脉冲演化过程.研制出全光纤结构的超短脉冲掺Yb~(3+)光纤环形激光器,采用非线性偏振旋转和啁啾脉冲光谱滤波相结合的锁模技术,实现了激光器锁模的开机自启动和高稳定运行.对激光器进行了长期运行稳定性、锁模开机自启动能力、锁模输出参数可重复性监测.锁模脉冲中心波长1052.9 nm,谱宽9.1 nm,脉冲能量4.25 nJ,脉冲宽度17.8 ps.运行期间,各参数波动均小于0.3%.开机自启动能力和可重复性测试显示,激光器可实现一键自启动,启动后各参数可重复精度在0.55%以内. 相似文献
992.
Y_2SiO_5:Ce~(3+)(YSO:Ce)具有高密度、不吸潮以及良好的光输出和快速衰减的特性,是一种重要的闪烁材料。研究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Y_2SiO_5:Ce~(3+)+0.2%(YSO:Ce)。在低温及室温下,对闪烁体YSO:Ce的时间分辨发射光谱、激发光谱以及衰减曲线进行了测量和分析。YSO:Ce主要有两类发射,一是晶体的缺陷发射,发射中心在320 nm;二是掺杂的Ce~(3+)的5d→4f发射,发射中心在440 nm。只有当激发能量(E_x)大于材料带隙宽度(E_g)时才能够激发出晶体缺陷发射,对应慢速的激发发射过程,且低温时发射强度较大,当温度升高时有温度猝灭,在室温下时间分辨发射光谱中几乎观察不到晶体缺陷发射。对于发射中心位于440 nm Ce~(3+)的5d→4f能级发射,在60~300 nm范围内能够观察到多个激发峰,其中能量小于材料禁带宽度的激发是属于Ce~(3+)5d能级的直接激发带,对应快速的激发发射过程。在低温时能够观测到发光中心位于392和426 nm分立的发射峰,对应Ce~(3+)的5d→4f(~2F_(5/2),~2F_(7/2))的发射。当温度升高到室温时,光谱宽化,无法观测到分立的发射峰。在温度200和300 K时,当激发光的能量大于带隙宽度,衰减曲线有明显的上升沿,说明有能量传递给Ce~(3+)。 相似文献
993.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了分散性,均匀性良好的 LaF3∶ Sm3+,LaF3:Eu3+和LaF3∶Sm3+/Eu3+纳米晶体样品。通过 X 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光致发光(PL)等手段,分别对 Sm3+/Eu3+单掺和共掺 LaF3纳米晶体的物相,表面形貌,晶粒尺寸和荧光特性进行了表征。XRD 和 TEM 检测结果显示,所制备的 LaF3纳米晶体呈六方晶体相,平均粒径在40 nm 左右。当采用波长为442 nm 的 He-Cd 连续激光器激发 Sm3+/Eu3+共掺 LaF3样品中的 Sm3+时,在样品发射光谱中观测到了Eu3+的特征荧光发射谱线,实现了 Sm3+向 Eu3+的能量传递。采用光谱学研究方法讨论了能量传递的机理和效率。结果表明,能量传递过程是 Sm3+的4 G5/2激发态与 Eu3+的 5 D 1和5 D 0激发态之间的交叉驰豫所致,并且随着 Eu3+的掺杂浓度的增大,共掺 LaF3∶Sm3+/Eu3+样品的发射谱中的 Eu3+的特征荧光发射强度也随之增强,这说明增加受主 Eu3+的掺杂浓度能够有效地提高 Sm3+→Eu3+能量传递的效率。 相似文献
994.
表面粗糙度的测量与评定一直是机械行业的重要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检测工件表面粗糙度的方法。首先利用显微镜获取端铣、刨、车不同等级下工件表面的序列图像,采用方差聚焦测度算子对序列图像中的每一个点进行高度计算;然后再利用高斯插值法计算出微观物体表面的准确高度,重构其表面微观形貌;最后计算出各个工件表面的三维粗糙度。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可以确定出表面均方根偏差Sq、表面偏斜度Ssk和表面峰密度Sds这三个参数,它们是常用地对工件表面粗糙度进行评价的可靠参数,可为以后三维粗糙度体系的科学建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用隔行扫描摄像机采集到的运动物体单帧变形条纹测量三维位移和速度.该方法将一帧变形条纹分成两个单场,利用傅里叶变换轮廓术重建三维面形,从单场条纹的调制度中提取二值化模板,计算质心获得亚像素匹配定位点,通过双三次插值和标定,实现了一个场周期时间内三个维度上的位移和平均速度的测量.匀速运动物体实验结果表明:被测速度的最大绝对误差为0.6 mm/s,相对误差为0.57%.该方法仅用一帧变形条纹即可测量运动物体的三维位移和速度,提高了时间分辨率和测量准确度. 相似文献
996.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研究了立方反ReO3结构Cu3N在零温(0K)零压下的平衡晶格常数、体弹模量及其对压强的一阶导数,计算结果与其他实验及理论结果基本相符.同时得出Cu3N的弹性常数,Poisson比等,并分析出Cu3N在零温零压下是稳定的.通过准谐Debye模型计算Cu3N的热力学性质,得到了Cu3N的晶格常数、等压比热容、等容比热容、热胀系数与温度和压强之间的关系,同时计算出不同温度不同压强下其体弹模量及Debye温度的值。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液态Mg7Zn3合金的快速凝固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并采用双体分布函数、Honeycutt-Andersen键型指数法、原子团类型指数法(CTIM)以及遗传跟踪等方法对凝固过程中团簇结构的形成、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以冷速为1×1012 K ·s-1的凝固过程中, Zn-Zn原子之间的相互成键的概率明显增加,形成以1551,1541,1431键型为主的非晶态结构.其特征键型1551随温度变化
关键词:
液态MgZn合金
快速凝固过程
微观结构演变
分子动力学模拟 相似文献
998.
以高掺杂Si单晶片作为衬底且充当栅电极,采用磁控溅射法在硅片上沉积HfTiO薄膜作为栅介质层,聚三己基噻吩(P3HT)薄膜作为半导体活性层,金属Au作为源、漏电极,并采用十八烷基三氯硅烷(OTS)对栅介质层表面修饰,在空气环境下成功地制备出聚合物薄膜晶体管(PTFT).PTFT器件测试结果表明,该晶体管在低的驱动电压(<-1 V)下仍呈现出良好的饱和行为,其阈值电压和有效场效应迁移率分别为0.4 V和2.2×10-2 cm2/V ·s.通过对金属-聚合物-氧化物
关键词:
聚合物薄膜晶体管
聚三己基噻吩
场效应迁移率
k栅介质')" href="#">高k栅介质 相似文献
999.
理论研究F2BN3多聚体的结构特色和热力学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6-311+G*水平上计算研究了叠氮二氟硼多聚体(F2BN3)n (n=1-4),获得了它们的结构和热力学性质,讨论了几何参数随聚合度的变化趋势。多聚体(F2BN3)2-4的优化构型均为由不同子体系的叠氮基α−N和B原子相连形成的环状结构。三聚体的船扭式构象比椅式构象的结合能低10.54 kJ•mol-1;四个新获得的四聚体的结合能差异较大,大小为3.1~45.65 kJ•mol-1。由焓变可知,单体形成二聚体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而形成三聚体和四聚体在高达1200 K的温度下是有利的,同时分析比较了后续反应的热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000.
Sandrine Duluard Joseph Grondin Jean‐Luc Bruneel Guy Campet Marie‐Hlne Delville Jean‐Claude Lassgues 《Journal of Raman spectroscopy : JRS》2008,39(9):1189-1194
The Raman and Infrared (IR) spectra of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membranes plasticized by ionic liquids of the (1 − x)[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imide (BMITFSI)],xLiTFSI type, where BMI+ is the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cation and TFSI− the bis(trifluoromethanesulfonyl)imide anion, are analyzed for a lithium bis(trifluoromethane sulfone)imide (LiTFSI) mole fraction x = 0.23 and PMMA contents from 0 to 50 wt%. The lithium is found to have an average coordination of about three CO groups and less than one TFSI− anion. It plays the role of a cross‐linker between the ester groups of PMMA and the nonvolatile ionic liquid. Addition of PMMA to the (1 − x)(BMITFSI),xLiTFSI ionic liquid lowers the conductivity but might improve the lithium transference number by transforming the [Li(TFSI)2]− anionic clusters present in the pure ionic liquid into a mixed coordination by ester groups and TFSI− anions.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