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68篇 |
免费 | 4926篇 |
国内免费 | 13674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30096篇 |
晶体学 | 1288篇 |
力学 | 1183篇 |
综合类 | 755篇 |
数学 | 3305篇 |
物理学 | 1014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687篇 |
2023年 | 1035篇 |
2022年 | 1174篇 |
2021年 | 1281篇 |
2020年 | 1268篇 |
2019年 | 1244篇 |
2018年 | 832篇 |
2017年 | 1162篇 |
2016年 | 1270篇 |
2015年 | 1446篇 |
2014年 | 1984篇 |
2013年 | 2221篇 |
2012年 | 2299篇 |
2011年 | 2195篇 |
2010年 | 2156篇 |
2009年 | 2255篇 |
2008年 | 2523篇 |
2007年 | 2393篇 |
2006年 | 2631篇 |
2005年 | 2308篇 |
2004年 | 2399篇 |
2003年 | 1797篇 |
2002年 | 1348篇 |
2001年 | 1271篇 |
2000年 | 1048篇 |
1999年 | 800篇 |
1998年 | 539篇 |
1997年 | 363篇 |
1996年 | 332篇 |
1995年 | 307篇 |
1994年 | 313篇 |
1993年 | 311篇 |
1992年 | 338篇 |
1991年 | 381篇 |
1990年 | 275篇 |
1989年 | 258篇 |
1988年 | 173篇 |
1987年 | 67篇 |
1986年 | 32篇 |
1985年 | 26篇 |
1984年 | 11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篇 |
195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8 毫秒
991.
在硝酸介质中,痕量铬(Ⅵ)能灵敏的催化氧化DBC褪色。研究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建立了测定痕量铬(Ⅵ)的新方法。检出限可达10^-9g/ml,测定范围为0.12--0.7μgCrC(Ⅵ)/10ml,方法简便、灵敏、快速、准确。用于测定水中的痕量铬(Ⅵ),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2.
采用有机凝胶法结合固相烧结技术制备了Sm0.9Sr0.1Al0.5Mn0.5O3-δ (SSAM9155)新型导电陶瓷. 通过TG/DTA, FTIR, XRD, SEM和直流四引线法系统研究了凝胶前驱体的热分解及其相转化过程和烧结体的结构、相稳定性、微观形貌、电导率以及电输运机制. 结果表明, 凝胶前驱体在900 ℃焙烧5 h可以形成完全晶化的四方钙钛矿相纳米粉体; 高温烧结制得的SSAM9155陶瓷的电导率取决于p型电导, 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导电行为符合p型小极化子跳跃机制; 随烧结温度的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 SSAM9155陶瓷的电导率和相对密度都先增大后减小, 1600 ℃烧结10 h制得的SSAM9155陶瓷具有最高的电导率和相对密度(98%), 该样品在空气和氢气气氛中850 ℃时的电导率分别为8.21和1.26 S•cm-1, 表观活化能分别为0.265和0.465 eV. 具有较高电导率的Sr, Mn掺杂的SmAlO3导电陶瓷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阳极材料. 相似文献
993.
994.
以邻氨基苯酚、甘油为原料,邻硝基苯酚为氧化剂,在浓硫酸催化和微波辐射条件下,用Skraup法合成8-羟基喹啉。优化条件为:n(邻氨基苯酚):n(邻硝基苯酚):n(浓硫酸)n(丙三醇)=10.52.35,微波功率500W,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40min,产率达到了80.40%。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95.
以靖安白茶与安吉白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对香气物质进行提取,三重串联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QQQ-MS)对香气组分进行鉴定,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对2种名优白化茶特征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50/30μm DVB/CAR/PDMS萃取纤维头,85℃条件下平衡30min,萃取30min可获得最佳萃取结果。2种白化茶共鉴定出51种香气组分,其中靖安白茶47种,安吉白茶34种,共有组分30种。在香气成分的组成上两者较为类似,均是由醇类、酮类、酯类、醛类、碳氢化合物类组成,但2个茶样在各类物质的具体组成和含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茶叶产地、茶树品种及加工工艺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热重-差式扫描量热法(TG—DSC)分析了不同酸度的盐酸-水合氯化铈饱和溶液中生成的CeCl3·nH2O晶体在空气氛围热分解脱水的过程,热分析表明酸度对CeCl3·nH2O晶体结晶形式有影响,氯化铈饱和溶液在盐酸中生成的CeCl3·nH2O晶体较商品CeCl3·nH2O晶体的热分解多一个恒温脱水失重的过程.X射线粉末衍射(XRD)结果表明此商品CeCl3·nH2O晶体为CeCl3·7H2O,盐酸-水合氯化铈饱和溶液中生成的CeCl3·nH2O晶体为含有不同个数结晶水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997.
采用间歇实验方法研究了2,4-二氯苯酚(2,4-DCP)在渗氮活性炭上的吸附性能,并与传统活性炭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活性炭渗氮处理后对2,4DCP的吸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探讨了渗氮活性炭对2,4-DCP的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特征.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对2,4-DCP在渗氮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显示渗氮活性炭对2,4-DCP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方程;分别采用拟一级反应、拟二级反应和颗粒内扩散反应模型考察了渗氮活性炭在不同温度下的反应动力学并拟合了这些动力学模型的速率常数,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被证实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最后分别计算了吸附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渗氮活性炭对2,4-DCP的吸附是放热的和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998.
合成了两种曼尼希碱4-(1H-四唑-5-氨基)-V-2-酮(TB)和3-(1H-四唑-5-氨基)-1-苯基丙-1-酮(TP),并采用失重法和电化学方法研究了这两种化合物对铜在5%(w)NaHCO3水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5%NaHCO3水溶液中,这两种化合物对铜均有较好的缓蚀作用,缓蚀效率顺序为TB〈TP;TB和TP均为阳极型缓蚀剂.两种化合物在铜表面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其吸附行为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999.
在Tris缓冲溶液(pH 7.4)体系中,运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首次研究了染料酸性大红3R(A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大红3R与牛血清白蛋白能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涉及静态猝灭和非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滤纸片琼脂平板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了锈苞蒿挥发油对2种真菌和10种细菌(包括5种临床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杀菌活性,结果显示,挥发油对大部分微生物均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尤其对酵母菌、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活性更强,其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0.02~0.31 g/L,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为0.04~1.25 g/LI其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技术分析了锈苞蒿挥发油的化学组成,确定了28种成分的化学结构与相对含量,约占挥发油总组分的81.41%,主要由单萜和倍半萜组成,其中Vulgarnoe B(26.58%)、1,8-桉叶素(19.89%)和樟脑(7.91%)是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