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31篇
  免费   4093篇
  国内免费   10800篇
化学   19338篇
晶体学   1429篇
力学   404篇
综合类   549篇
数学   1309篇
物理学   7995篇
  2024年   160篇
  2023年   491篇
  2022年   729篇
  2021年   871篇
  2020年   646篇
  2019年   713篇
  2018年   589篇
  2017年   712篇
  2016年   848篇
  2015年   966篇
  2014年   1017篇
  2013年   1528篇
  2012年   1531篇
  2011年   1414篇
  2010年   1264篇
  2009年   1394篇
  2008年   1562篇
  2007年   1510篇
  2006年   1668篇
  2005年   1616篇
  2004年   1600篇
  2003年   1447篇
  2002年   1183篇
  2001年   1076篇
  2000年   689篇
  1999年   617篇
  1998年   508篇
  1997年   322篇
  1996年   372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311篇
  1993年   211篇
  1992年   253篇
  1991年   290篇
  1990年   240篇
  1989年   237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4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自从1982年Otsu[1]等提出引发转移终止剂(Iniferter)以来,这类化合物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使用引发转移终止剂的聚合反应是实现“活性”聚合的一个重要方法.引发转移终止剂又分为热引发转移终止剂和光引发转移终止剂两种.热引发转移终止剂除了三苯甲基偶氮苯外[2],均是六取代乙烷类化合物[3~7];而光引发转移终止剂则一般是一些含二硫代氨基甲酰氧基基团的化合物,如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苄酯(BDC)、双(N,N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对苯二甲酯(XDC)、N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苄酯(BEDC)、双(N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  相似文献   
992.
一种纳米TiO2粉体防团聚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发了一种新的低成本防团聚方法——泡沫悬浮法。对泡沫悬浮法和共沸蒸馏法的防团聚效果进行了系统比较。结果表明,泡沫悬浮法可以有效抑制煅烧过程中纳米TiO2晶粒的粗化和一次粒径的长大。泡沫悬浮法所得纳米TiO2的粉体还具有团聚粒径小、粒度分布窄以及比表面积大的优点。通过FTIR、TG、DTA和松装密度实验对泡沫悬浮法的防团聚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纳米TiO2防团聚模型。  相似文献   
993.
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痕量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 乙醇混溶介质中Fe(Ⅲ)与2 (5 溴 2 吡啶偶氮) 5 二乙氨基苯酚(5 Br PADAP)的显色反应已有用于流动注射的报道[1 2],本文利用稀盐酸的增敏作用,在较低的显色剂浓度和乙醇用量条件下,无需加入乳化剂增溶,采用显色剂与缓冲溶液预先混合,以去离子水为推动液,用正交设计法优化各实验参数,优选出了最佳的组合方案。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0μg/L-1200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 5%。将该方法用于水样实际测定,效果满意。方法的检测限优于已有的报道。1 实验部分1 1 主要仪器与试剂ZJ 2低压过渡金属离子色谱仪(将分离柱用聚四氟乙烯管代替,…  相似文献   
994.
陈远荫  胡旭波 《合成化学》1997,5(4):412-415
杯「4」芳烃以Cl(CH2CH2O)nTs(n=1,2)烷基化。得到65-87%的下缘带有2-氯乙氧基和2-(2-氯乙氧基)乙氧基怀「4」芳烃。  相似文献   
995.
羧甲基壳聚糖衍生物及其振动光谱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STO 3G法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和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1)壳聚糖单体经羧甲基化后,得到2种可能的产物,其中羧甲基在壳聚糖单体2位氨基上的取代产物较6位羟基上的取代产物稳定; 2)以羧甲基壳聚糖为母体经加成反应,得到羧甲基壳聚糖衍生物(2 羟基 3 丁氧基)丙基 羧甲基壳聚糖的2个异构体, 其中构型1更稳定.在优化构型的基础上,计算所得的构型1的振动光谱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996.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聚合物载体--2-聚苯乙烯磺酰基乙醇,并研究其在固相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聚苯乙烯亚磺酸钠树脂(1)在相转移催化剂Bu4NI和助催化剂KI的作用下,与氯乙醇进行砜化反应,得到含羟基功能基的2-聚苯乙烯磺酰基乙醇树脂2。树脂2用Boc保护的氨基酸酯化,封闭树脂上未反应的羟基,用酸脱保护并用三乙胺中和,再与异(硫)氰酸苯酯反应生成聚合物支载的脲树脂6。树脂6用酸解脱得到了海因和硫代海因化合物。用碱处理树脂6时得到取代的脲和硫脲。优化了合成反应的全过程,探讨了树脂在酸性条件下的解脱方法。结果表明,2-聚苯乙烯磺酸基乙醇树脂易与羧工形成含酯键的连接桥,连接桥在强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可解脱得到产物。  相似文献   
997.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lcohols and N,N-dimethylacetamide in carbon tetrachlorid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FTIR spectroscopy at 298 K.The formation constants for 1∶1 and 1∶2 complexes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method of Whetsel and Kagarise.The observed 1∶1 complex values were also verified using the method of Nash.The rate of change in C=O bond moment on complexing with alcohols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cidity of alcohols.The formation constant and values of free energy change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carbon chain length of alcohols,which suggested that the degree of complex formation varied with the length of the carbon chain of alcohols.  相似文献   
998.
以共沉淀法得到的类球形MnCO3为前驱物,制备了类球形正交LiMnO2(So-LiMnO2),采用XRD、SEM和N2吸附技术对样品进行表征;与非球形正交LiMnO2(No-LiMnO2)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o-LiMnO2的堆垛层错度、结晶状况、颗粒形貌和大小与前驱物的微结构密切相关;在80次电化学循环测试过程中,So-LiMnO2经15次循环可达最大的放电容量152 mAh·g-1,其容量衰减平均每次循环0.58 mAh·g-1;而No-LiMnO2要经过38次循环才能达到最大放电容量128 mAh·g-1,容量衰减平均每次循环高达1.24 mAh·g-1。TEM和EDS分析证明:由一次粒子团聚的类球形So-LiMnO2能有效地抑制电解液对材料的腐蚀、减少Mn的溶解,从而提高了电化学循环能力。  相似文献   
999.
采用薄层色谱和柱色谱法,选择优化展开体系,有效地分析了三氯半乳蔗糖中间体2,3,6,3′,4′-五氧乙酰蔗糖混合物,并证实该混合物中杂质为三苯甲醇,为三氯半乳蔗糖的合成研究取得了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000.
CuO/CeO2催化剂的催化氧化性能及其表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用CO流动反应法 ,程序升温还原 (TPR) ,光电子能谱 (XPS)和X射线衍射Rietveld分析等技术研究了CuO ,CeO2 及CuO/CeO2 各组分催化剂。结果表明 :单组分的CuO和CeO2 对CO的氧化活性较低 ,但CuO与CeO2 形成复合氧化物后 ,其CO氧化活性明显提高 ,这可能与铜物种在CeO2 表面的价态 (Cu2 + 和Cu+ ) ,分散状态和还原性能有关。CuO在CeO2 上的负载量对铜物种在CeO2 表面形成的价态 (Cu2 + 和Cu+ )至关重要 ,CuO的负载量为 1 0 %时 ,XPS检测不到Cu2p3/2 (eV)结合能 ;当CuO的负载量为 5 0 %时 ,CuO主要以Cu2 + 和Cu+ 形式存在 ,而负载量大于 5 0 %时 ,CuO则以Cu2 + 形式存在。由于形成了CuO/CeO2 复合氧化物 ,使离子半径小于Ce4 + 的CuO进入了CeO2 晶格 ;当CuO的负载量达到 5 0 %时 ,CuO的晶粒尺寸值为最小 ( 6 1nm) ,而晶格畸变值为最大 ( 2 86× 10 - 3) ,此时 ,催化剂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和最佳的CO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