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3篇
  免费   1575篇
  国内免费   7753篇
化学   13544篇
晶体学   330篇
力学   430篇
综合类   289篇
数学   60篇
物理学   3438篇
  2024年   84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377篇
  2021年   405篇
  2020年   383篇
  2019年   371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375篇
  2016年   445篇
  2015年   436篇
  2014年   769篇
  2013年   692篇
  2012年   617篇
  2011年   628篇
  2010年   659篇
  2009年   725篇
  2008年   748篇
  2007年   768篇
  2006年   772篇
  2005年   710篇
  2004年   693篇
  2003年   713篇
  2002年   648篇
  2001年   674篇
  2000年   565篇
  1999年   520篇
  1998年   471篇
  1997年   493篇
  1996年   432篇
  1995年   469篇
  1994年   412篇
  1993年   344篇
  1992年   292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197篇
  1989年   213篇
  1988年   63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综述了介孔材料在烯烃环氧化反应中的应用,包括材料的制备方法、催化性能以及活性中心的表征。通过硅钛原子的合理匹配可以达到四配位钛的高度分散,从而提高催化活性。硅烷化处理增加材料表面的疏水性,能够大幅度提高活性和选择性。通过多种谱学和分子模拟等手段可表征骨架钛及其配位情况。  相似文献   
52.
1引言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被认为是最适合发展可移动电源的选择之一,目前困扰DMFC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所使用的质子交换膜(主要是杜邦公司的Nation膜)的阻醇性能较低。磺化聚醚醚酮膜(SPEEK)特有的微观结构使其阻醇性能明显的优于Nation膜,而较低的质子传导率、较差的机械性能以及溶胀等缺点限制了它的应用;本文通过在其中加入二氧化硅(SiO2)和磷钨酸(PWA)制备磺化聚醚醚酮/二氧化硅/磷钨酸导电复合膜,并考察了二氧化硅及磷钨酸对复合膜溶胀性能、质子传导率及机械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3.
54.
在[Cu~(2+)(OH~-)TMEDA]_2Cl_@~-催化下(TMEDA为N,N,N′,N′-四甲基乙二胺),α-氰基-p-X苯基乙酸乙酯(X=OCH_3,CH_3,Gl,H和NO_2)经氧化偶联反应,获得高产率的二聚体。产物中meso异构体的含量均大于dl异构体的含量。IR,~1HNMR和EPR对反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反应机理为底物以CN取代催化剂中的OH~-,生成反应中间体配合物,OH~-夺取底物的α-H,产生相应的碳负离子,碳负离子向Cu~(2+)单电子转移生成自由基,自由基偶合而生成产物。氧将Gu~+氧化为Cu~(2+),使反应继续进行。  相似文献   
55.
56.
借助XRD、IR、TG等技术对Li^+/MgO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酸、碱中心的数目,强度、催化性与Li^+的添加量相关 ,起酸碱作用的表面金属离子、表面低配位氧集团、O(L i^+O^-)是其反应的活性物种,反应机理可能由离子基、游离基协同完成。  相似文献   
57.
本文采用循环氧化还原法,脉冲反应及TPD等实验手段对钙钛矿型氧化物掺杂SrTiO_3体系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中的活性氧物种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由于掺杂产生的未被充分还原的氧物种(O~(α-)(0<α<2)是活化甲烷并促使其发生偶联反应的主要的活性中心,而表面晶格氧(O_L~(2-))则主要使甲烷深度氧化;消耗掉的未被充分还原的氧或晶格氧可以在高温下氧气氛中氧化复原.对于掺杂的SrTiO_3样品,体相中的氧在惰性气氛或还原气氛中可以向表面扩散.吸附氧可能不直接与甲烷作用而主要通过催化剂表面活性氧物种(O~(α-)或O_L~(2-))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58.
罗兴华  方景礼 《化学学报》1985,43(3):278-281
金属的电抛光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电抛光机理至今仍不很清楚.我们曾用 XPS 和AES 研究了不同槽电压下电抛光铜表面的组成和物种,确认其表面均为纯铜,不存在含磷固体膜.本文用 XPS 研究电抛光液中1-羟基乙叉-1,1-膦酸(HEDP)浓度、抛光液的 pH 及其接受体(H_3PO_4,HEDP 和 HEDP H_3PO_4)变化时铜的表面组成,并进一步证明,电抛光时形成的粘液膜是水溶性膜,铜表面在不同抛光条件下并不形成难溶的含磷固体膜.通过电子能谱对固化后粘液膜组成和深度分布的研究确定,粘液膜可能是铜的多核聚合混合配体配合物,其组成可近似地表示为[Cu_4(PO_4)(HEDP)]_n.  相似文献   
59.
采用脉冲激光轰击浸于流动相中的氧化铽固体靶,考察了流动相及其流速、脉冲激光输出功率、修饰剂、添加修饰剂顺序等对所获得的氧化铽有机溶胶荧光性能的影响。UV-Vis和荧光光谱的测试表明:以含有修饰剂的无水乙醇作为流动相,可得到良好荧光性能的氧化铽乙醇溶胶,而环己酮与醋酸乙酯均不适合作为该体系的流动相;最佳流速为0.15 mL·s-1;脉冲激光输出功率大有利于其荧光性能;最佳修饰剂为乙酰丙酮(acac)和2,2′-联吡啶(2,2′-bipy),且应原位修饰。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