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7篇
化学   650篇
综合类   29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9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蚕茧丝胶蛋白源Tn抗原和T抗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釜法”、氨水催化法和链霉蛋白酶E(Pronase E)水解法对丝胶蛋白O-糖链进行释放,并通过固相萃取柱进行分级纯化,以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进行分离制备;利用电喷雾质谱(ESI-MS)、串联质谱(MS/MS)及在线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Online LC-MS)进行了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丝胶蛋白中O-GalNAc含量为1.58μg/g, O-GalNAcGal含量为0.54μg/g,二者丰度比约为5.3∶1;并且氨水可高效释放出其还原性O-连接单糖GalNAc,通过液相色谱法可实现其精细分离纯化,而以等量Pronase E对丝胶蛋白水解可有效释放出Tn抗原和T抗原.  相似文献   
92.
为了快速、准确鉴别预包装纯菠萝汁是否掺有外源性糖,采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中红外光谱技术采集900~1 500 cm-1范围内不同批次的预包装纯菠萝汁样品和掺入甜菜糖浆、大米糖浆、木薯糖浆的菠萝汁掺假样品的中红外光谱共计234例,以线性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分析为掺假鉴别模型的建模方法,比较了全波段谱图与通过主成分载荷系数分析选取特征波长图谱的两种掺假鉴别模型。研究表明,全波段图谱的线性判别分析和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对验证集的判断正确率均高于88%;选取8个特征波长之后,线性判别分析模型验证集判断正确率提高至96.15%,支持向量机模型验证集判断正确率提高至94.87%,且模型输入变量由312个减少到8个。利用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选取特征波长后建立的模型可以较好的应用于预包装纯菠萝汁外源糖的鉴别。  相似文献   
93.
张淑贞  郑超  朱长进 《物理化学学报》2015,31(12):2395-2404
芳香噻嗪类衍生物被证明是一类选择性较好的高活性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RIs).本文对44个芳香噻嗪类化合物进行了分子对接(docking)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并探索了此类化合物与醛糖还原酶(ALr2)的作用机理.醛糖还原酶与醛还原酶(ALR1)活性位点的叠加结果显示, ALr2中残基Leu 300和Cys298的存在是化合物1m具有高选择性的原因.分别建立了比较分子场分析方法(CoMFA, q2 = 0.649, r2 =0.934; q2:交叉验证相关系数, r2: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和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方法(CoMSIA, q2 = 0.746, r2 = 0.971)模型,并对影响此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结构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两个模型均具有较高预测能力,并通过测试集中的7个化合物进行了验证,其中CoMFA模型和CoMSIA模型的预测相关系数(rPred2)分别为0.748和0.828. 3D-QSAR模型中的三维等值线图表明,在化合物1m的苄基环上C3和C4位置以及苯并噻嗪母核上C5和C7位置进行改进可能对生物活性的提高有利,此预测与我们前期报道的苯并噻嗪母核C7位改进结果一致.本文所建3D-QSAR模型能够在理性设计具有更高生物活性的新型ARIs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
合成了4种新的糖胺 金属配合物,分别为[Ni(HL) (H2 O) 2 ]2 Cl2 ·CH3OH·2H2 O ,[Cu(HL) ]2 Cl2 ·CH3CH2 OH·3H2 O ,[Zn(HL) ]2 Cl2 ·H2 O ,[Co(HL) (H2 O) (OH) ]2 Cl2 ·CH3OH·2H2 O (HLN ,N′ 二βD 葡萄糖基乙二胺) ,并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Ni(Ⅱ) ,Co(Ⅲ)配合物为八面体构型,而Cu(Ⅱ) ,Zn(Ⅱ)配合物为四面体构型。最后研究了其对对硝基苯吡啶甲酸酯(PNPP)催化水解的催化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95.
本文使用岛津公司开发的,以精氨酸为衍生剂的降解糖柱后衍生荧光检测系统,并选择配位体交换色谱法为分离手段,获得了6种降解糖的线性关系和检出限。本法重现性较好。利用该法测定了酱菜汁中的各种糖组分的含量,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6.
对采自中国南海的红藻长枝沙菜 Hypnea Charoides的次级代谢物进行研究 ,从中分离得到 4个化合物 ,通过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波谱分析技术确定其结构为 :豆甾 - 5 ,2 2 -二烯 - 3β-醇 - 3- o- β- D-吡喃葡萄糖甙 ( Ⅰ)、1 - o-十六碳酰基 -甘油酯 ( Ⅱ )、棕榈酸 ( Ⅲ )、正二十四烷 ( Ⅳ ) ,这些化学成分均首次从长枝沙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7.
含硼酸基的自组装膜对糖的电化学识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斌  孙向英  徐金瑞 《分析化学》2004,32(5):601-605
利用巯基乙酸(TGA)和3-氨基-苯硼酸硫酸盐(PBA)反应,设计合成含有苯硼酸基的硫醇化合物TGA-PBA。组装TCA-PBA于金表面,形成自组装膜。TGA-PBA/Au,并用光电子能谱和循环伏安法实验佐证自组装膜的形成。基于自组装膜与单糖强的结合作用(TGA-PBA/Au与D-半乳糖结合常数为1.9x10^8L/mol),有效阻碍电活性标记离子[Fe(CN)6]^3/4-在电极表面的电子转移,建立单糖的高灵敏度的电化学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98.
尹建元  杨晓虹  孟勤  王恩思 《分析化学》2004,32(10):1381-1384
从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Thunb.)Koidz.树皮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种七糖三萜皂苷(1),其分子结构经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IR,ESI-MS,^1H NMR,^13C NMR,^1H-^1H COSY,^1H-^1H TOCSY,HMQC,HMBC)鉴定为3-O-β-D-吡喃木糖(1→4)-β-D-吡喃木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配基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命名为刺皂苷Ⅰ(septemlosideⅠ)。  相似文献   
99.
本文利用各种光谱手段在体外研究了各种浓度的Pb2+对菠菜Rubisco活性影响的机制。 结果表明,Rubisco活性随着Pb2+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低浓度Pb2+下Rubisco的动力学常数和最大反应速率分别为1.74 µM 和 0.42 µmol CO2/mg protein∙min,高浓度Pb2+下Rubisco的动力学常数和最大反应速率分别为11.82 µM and 0.28 µmol CO2/mg protein∙min。光谱学分析证实Pb2+可直接结合到Rubisco上, 其结合位点数为1.1个,结合常数分别为8.63×104 和 2.18×105 L/mol。ICP-MS和圆二色谱分析证实Pb2+取代了酶活性中心的Mg2+ 并改变了酶的构象。  相似文献   
100.
具有核苷特异性的荧光猝灭技术在生物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过程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核苷对四甲基罗丹明(TMR)染料的分子间猝灭和在同一条寡聚核苷酸链中的分子内猝灭.与以前的研究结果一致,脱氧单磷酸鸟苷(dGMP)可以有效地猝灭TMR,而其他单磷酸腺苷对其的猝灭可以忽略.由斯特恩-沃尔默图获得TMR和dGMP的双分子猝灭常数为Ks=52.3L/mol.将TMR标记在寡聚核苷酸末端,可以观测到其荧光通过光致电子传递有效地被鸟苷猝灭,我们利用荧光相关光谱的方法测定了这一过程的猝灭速率常数.此外,所得的数据还显示鸟苷附近的碱基会对分子内的猝灭过程产生显著的位阻效应.这些结果将有助于设计寡聚核苷酸荧光探针和理解G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