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1篇
化学   144篇
综合类   83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为了解新型海杆菌Marinobacter)菌株YWL01溶藻活性及其可能的溶藻机理YWL01与常见的赤潮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混合培养, 通过肉眼、光电镜观察及藻叶绿素a浓度测定来评估溶藻活性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测定YWL01基因组将预测基因的蛋白序列分别进行BLASTP比对注释信息分析其可能的溶藻机理结果表明YWL01可直接溶藻藻液颜色由黄褐色逐渐变淡藻细胞裂解藻叶绿素a浓度明显降 低YWL01基因组中许多与溶藻相关的基因  相似文献   
152.
采用电化学方法和表面分析技术研究了A3钢在链霉菌(Stremptomyces)和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T.f)单独及共同作用下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试样在不同的含菌腐蚀体系中浸泡7d后,表面生成了不均匀的生物膜层,并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形貌特征;A3钢在氧化亚铁硫杆菌和链霉菌单种菌作用下发生了局部腐蚀,而混合菌体系中的试样发生均匀腐蚀;混合菌体系中A3钢的腐蚀失重速率介于两种菌单独存在时的腐蚀失重速率之间;试样浸泡14d后的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结果表明,A3钢电极在氧化亚铁硫杆菌-链霉菌混合菌体系中的阻抗值介于两种单菌腐蚀体系之间.以上研究结果表明,A3钢在链霉菌体系中腐蚀最重,混合菌体系其次,氧化亚铁硫杆菌体系中腐蚀最轻.  相似文献   
153.
本文在厌氧条件下,研究了西南地区土壤中一种典型微生物芽孢杆菌Bacillus sp.dwc-2对模拟地下水U(VI)的吸附行为,重点考察了时间、pH、NaHCO_3、温度、阴离子、腐殖酸以及富里酸对吸附的影响,并利用SEM、EDS、FT-IR和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H 7.0、[NaHCO_3]=5 mmol·L~(-1)和T=30 ℃条件下,芽孢杆菌对U(VI)有最大的吸附率。初始pH值升高及阴离子浓度增大会抑制芽孢杆菌对U(VI)的吸附;随着U(VI)初始浓度的增加,芽孢杆菌对U(VI)的吸附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腐殖酸和富里酸则会抑制芽孢杆菌吸附U(VI)。吸附均在120 h达到平衡,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说明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芽孢杆菌吸附U(VI)为单分子层吸附。上述结果可为真实环境中微生物吸附U(VI)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4.
利用黄嘌呤氧化酶提高病毒唑转化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纯牛奶黄嘌呤氧化酶对病毒唑合成有促进作用,进而选育具有高活性黄嘌呤氧化酶的球形节杆菌ATCC8010 代替纯酶,证实了非增殖的完整球形节杆菌细胞也对病毒唑合成有促进作用.为病毒唑的酶法合成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5.
祝伟霞  杨冀州  李睢  胡锴  张莉 《色谱》2017,35(2):156-161
建立了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Q/Exactive)分析鸡肉、鸡肝、鸡肾、猪肉、猪肝、猪肾、牛奶和鸡蛋中粘杆菌素A、粘杆菌素B、多粘菌素B、杆菌肽A和维吉尼霉素M的方法。动物源性食品采用1%(体积分数)乙酸乙腈-水(体积比为8∶2)超声提取,提取液直接经C18液相色谱柱分离。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四极杆质谱在m/z 1.2隔离窗口下过滤一级带电离子,高分辨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在35 000分辨率下进行目标物子离子全扫描(targeted-MS2)。根据5种多肽类药物的高分辨分子离子峰、同位素分布、特征子离子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Trace Finder 3.0软件实现定性检索。为解决多肽类药物残留测定结果重复性差的难题,系统地评价了5种多肽类药物的关键操作技术条件,发现导致该类药物降解的主要因素包括:提取时间、玻璃器皿、存放时间。该方法测定5种多肽类药物时,测定结果的质量精度均小于5×10-6,维吉尼霉素M的定量限(LOQ)为0.5μg/kg,另外4种多肽类药物的LOQ均为10μg/kg。在0.25~500μg/kg范围内,5种多肽类药物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3 1,方法回收率为67.4%~108.9%,相对标准偏差为4.5%~17.2%。该方法操作简单,测定结果准确,可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多肽类药物残留的高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56.
建立了一种测定热纤梭杆菌发酵液中的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酸的毛细管离子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探索优化了色谱和质谱的检测条件,在最佳分析条件下同时检测8种有机酸。离子色谱以KOH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用IonSwift MAX-100毛细管柱进行分离;在喷雾电压为3.0 kV、喷雾气压强为2 000 kPa、成源温度为275℃的条件下,选择离子监测(SIM)模式下运行质谱。结果表明,柠檬酸和异柠檬酸两种同分异构体能够得到很好的分离,8种有机酸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对标准偏差为1.45%~5.99%,相关系数为0.9696~0.998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9.0%~110.0%,8种有机酸的检出限为0.01~0.50 mg/L。该方法进样量少,灵敏度高,重现性好,能够满足实际样品的检测要求,可用于嗜热厌氧菌发酵液中低分子量有机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7.
牛蒡苷元的生物转化及电喷雾质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宇峰  宋凤瑞  赵立平  刘淑莹 《化学学报》2009,67(10):1123-1126
采用牛蒡苷元和人肠内细菌真杆菌sp. ARC-2 (Eubacterium sp. ARC-2)体外温孵的方法, 探讨牛蒡苷元的生物转化机理. 木脂素类化合物在ESI负离子模式条件下形成准分子离子[M-H]-, 利用离子阱和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电喷雾串联质谱方法直接分析牛蒡苷元的转化产物. 研究结果表明, 在真杆菌sp. ARC-2的作用下, 牛蒡苷元经过3次脱甲基反应最终生成4’,4’’-二羟基肠内酯.  相似文献   
158.
蜡样芽孢杆菌的二阶导数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非破坏性地分析了蜡样芽孢杆菌,在获得完整全细胞组分的红外光谱信息基础上,进行了二阶导数光谱转换。结果表明,根据二阶导数光谱特征吸收峰可区分蜡样芽孢杆菌细胞的荚膜、芽孢、贮能物质等特殊结果物质。以1 654 cm-1附近的α-螺旋结构的蛋白酰胺带吸收峰与在1 601和1 403 cm-1附近显示的强羧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可探测到细胞荚膜结构;根据1 617,1 372和1 569 cm-1附近的吡啶二羧酸(DPA)的吸收峰可认定细胞内芽孢的存在;此外,可在二阶导数红外谱图中同时找到多聚β-羟基丁酸(PHB)细胞粒、荚膜、芽孢的吸收峰。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可分辨重叠光谱来探测细胞多种结构物质,为从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角度,为研究蜡样芽孢杆菌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9.
龚福春  何德肆  曹忠  谭淑珍  谭亚非 《分析化学》2007,35(12):1783-1786
一种纯天然产物白藜芦醇用作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底物。对其化学性质的研究证实,白藜芦醇在空气中较稳定,对HRP、H2O2的电化学响应性能优于传统HRP底物,对人体无毒害。白藜芦醇在HRP催化下可被H2O2氧化成醌,产物醌在电极上于-376 mV处可被还原,其电流的大小与HRP的浓试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将兔布氏杆菌抗原包埋在石墨-石蜡基质中制备了测定兔布氏杆菌抗体的电化学酶联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测定兔布氏杆菌抗体的线性范围为3×10-4~1.65×10-2g/L;检出限为1×10-4g/L;RSD为4.6%。本方法制备免疫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稳定,抗原活性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60.
本文将含有玉米醇溶蛋白基因Z_4的玉米基因组克隆插入Ti质粒pTiT_(37)的T-DNA区。用带有此质粒的根癌农杆菌感染龙葵,得到了能合成胭脂碱的转化愈伤组织和转化植株。DNA分子杂交和RNA点杂交表明,Z_4基因确实转化并整合进了龙葵的核基因组,并且被转录成mRNA。但在转化体中,没能检测出玉米醇溶蛋白。实验证明,单子叶植物基因的启动子能够在双子叶植物中发挥功能。文中讨论了Z_4基因在双子叶转化植物的种子中受发育调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