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6篇
化学   189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3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漳州水仙花头香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亮  杨兰苹  郭友嘉  彭奇 《色谱》1992,10(5):280-283
福建漳州人工栽培的水仙为中国水仙之上品。由于它的幽雅清香一直作为花卉盆景观赏而驰名中外。据记载水仙花自然散发出的香气(头香)兼备大花茉莉的清鲜,风信子的甜鲜和紫丁香的幽鲜,并带有某种动物香的独特香味。其芳香化学成分的研究迄今尚无报道。前文我们介绍了利用色谱-质谱法  相似文献   
32.
杨峻山  杜明慧 《化学学报》1984,42(12):1308-1311
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L.)Jack.]属芸香科(Rutaceae)植物,民间主要用于活血散瘀、消炎止痛.广东省阳山县和云南西双版纳产的九里香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我们已有报道.在我们研究此植物的抗凝血活性成分的过程中,从海南九里香叶和细枝中得到四种香豆精化合物(1a~d)和一种黄酮化合物,其中海南九里香内酯(1a)(hainanmurpanin)为新化合物.本文报道它们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化合物1a,C_(17)H_(18)O_6的紫外光谱显示7-甲氧基-8-烷基香豆精的特征吸收;红外光谱显示三个羰基和芳环的吸收;根据核磁共振谱提供的共振信号,可以推测1a的化学结构为  相似文献   
33.
香豆酸盐系列化合物的谱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UV,IR及MS法研究了香豆酸盐系列化合物的谱学特征,得出了香豆酸盐可作为香豆素香料的前驱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34.
络合吸附波极谱法测定稀土钢中微量稀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pH9.2-pH9.5的NH30Na2B4O7介质中,稀土与百里香酚酞的络合物极谱波,波高与镧量在4.0×10^-7-3.6×10^-6mol/L范围内成线性关系。方法已用于稀土钢中微量稀土的测定。  相似文献   
35.
烈香杜鹃为常用藏药,具有止咳、祛痰、平喘、清热解毒、健胃消肿之功效,藏医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多数为野生药材;为有效鉴别烈香杜鹃的真伪、产地和品质差异,采用红外光谱法对13个不同产地的烈香杜鹃进行了红外光谱图的识别分析。红外光谱的扫描范围为4 000~400 cm-1,实验发现其红外光谱相似;对红外吸收谱带归属进行判别分析,建立了烈香杜鹃红外指纹图谱,其特征吸收峰位于3 404,2 921,2 852,1 734,1 625,1 449,1 374,1 266,1 060和534 cm-1等处;在1 517, 1 316,1 161,825,779和594 cm-1附近,峰数目、峰位置与峰强度有差异。计算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建立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利用SPSS软件对其红外图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双指标序列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的分析原理与角度不同,分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这两种方法可靠,可用于分析烈香杜鹃的产地与品质差异。双指标序列分析法比较结果显示,样品的共有峰率≥68.75,变异峰率≤27.27,分组结果表明,产地接近、气候条件与生长环境相似的烈香杜鹃之间共有峰率较高;而产地、气候条件与生长环境相差较大的烈香杜鹃之间变异峰率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欧氏距离为15时,可聚为三大类,R2,R3和R4为一类,R7,R8,R10,R11和R12为一类,剩下的归为一类;当欧氏距离为20时,聚为两大类,R2,R3和R4为一类,剩下的归为一类;当欧式距离为25时,13个产地的烈香杜鹃聚为一类。将聚类分析结果与使用ArcGIS软件所做的烈香杜鹃采样点分布图结合起来分析,能直观地看出烈香杜鹃品质与其产地的关系。综合以上分析,建立的烈香杜鹃红外指纹图谱,结合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可以为鉴别烈香杜鹃的真伪、产地和品质差异提供快速、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6.
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对铜离子(Ⅱ)和双酚A的协同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  王国旺  王宁 《应用化学》2015,32(7):816-824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根(DBS-)和柠檬酸根(Cit3-)复合改性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简写为DBS-Cit-LDHs。 利用粉末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比表面积测定以及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DBS-和Cit3-已柱撑进入LDHs层间。 研究了DBS-Cit-LDHs对水中重金属离子Cu2+和有机污染物双酚A(BPA)的协同吸附性能。 吸附实验结果表明,DBS-Cit-LDHs能同时高效去除Cu2+和BPA;对Cu2+的强吸附能力缘于DBS-Cit-LDHs层间Cit3-与Cu2+形成了稳定配合物;对BPA的强吸附能力缘于分配作用,且吸附能力与样品比表面积无关。 DBS-Cit-LDHs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分别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式;对BPA的吸附分别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和Linear等温式。 二者吸附过程的ΔGo和ΔHo均为负值,表明吸附为自发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37.
对相似相溶实验进行创新设计,从实际出发,充分体现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等特点,充满了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实验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38.
两种芳香植物非挥发性组分抗氧化和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6种化学发光体系和两种比色体系研究了芳香植物罗勒和香柠檬的非挥发性组分(简称罗勒、香柠檬)直接清除活性氧、活性氮和对^.OH引起的DNA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罗勒和香柠檬不仅能直接清除O2,而且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减少O2的产生。罗勒和香柠檬也能有效清除^.OH、H2O2、ONOO^.和DPPH^.,两者相比,香柠檬除对^.OH的清除作用弱于罗勒外,清除以上各种自由基的能力均强于罗勒。结果还显示,罗勒和香柠檬都能抑制脂质过氧化,明显地抑制和延缓DNA损伤,起到预防型抗氧化剂和断链型抗氧化剂的双重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罗勒和香柠檬的非挥发性组分是有效的、多功能的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39.
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的柠檬酸盐和多聚磷酸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水产品中的柠檬酸盐和多聚磷酸盐含量的方法.方法基于待测组分被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淋洗液自动发生装置产生KOH对其进行梯度淋洗,再经抑制型电导进行最终检测的过程.方法加标回收率达到86.4%~108.5%.  相似文献   
40.
通过5,17-二氨基杯[4]芳烃衍生物与7-羟基-8-甲酰基-4-甲基香豆素缩合,得到了一种以亚胺基团为离子载体、香豆素为荧光基团的新型杯芳烃荧光识别试剂。 采用IR、1H NMR、13C NMR和MS测试技术表征了合成化合物的结构。 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其对过渡金属和重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 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对Fe3+和Cr3+离子具有选择识别能力,与Fe3+和Cr3+配合的化学计量比为1∶1,配合生成常数分别为4.1×105和1.07×105 L/mo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