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7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1385篇
化学   2906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339篇
综合类   151篇
数学   253篇
物理学   1325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采用水热合成与离子交换方法,将中心原子不同的过渡金属(Co~(2+))取代型Keggin结构杂多阴离子XW_(11)O_(39)Co(H_2O)~(n-)(X=Ge~(4+),B~(3+)和Co~(2+))嵌入Zn-Al型阴离子粘土层间,合成了底面间距(d001)为1.46±0.01nm的新型层柱化合物Zn_2Al—GeW_(11)Co,Zn_2Al-BW_(11)CO和Zn_2Al-CoW_(11)Co;通过XRD,IR,XPS和DTA等手段,研究了它们的结构与性质,推测了这些杂多阴离子(XW_(11)Co)在层间的空间取向;考察了这些新型层柱化合物对乙酸与n-丁醇酯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吡啶吸附IR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同时具有B酸与L酸两种酸中心.  相似文献   
52.
本文用阴离子聚合的聚苯乙烯进行氯甲基化,再将此带有活泼氯的甲基化聚苯乙烯作为主链与活性聚苯乙烯阴离子偶合接枝,制备了12个具有等长度支链沿主链无规分布的、结构明确的梳形聚苯乙烯模型化合物,并用GPC—粘度计联用装置对之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3.
本文报道了在RLi-配位体络合体系中阴离子聚合方法合成窄分布聚苯乙烯的研究结果.在己烷、庚烷、甲苯等溶液中合成分子量范围为10~2~10~3。的窄分布聚苯乙烯(MWD<1.10)时,以鹰爪豆矸、N,N,N’,N’-四甲基乙二胺为配位体的络合体系,聚合操作简便,效果非常好.在非极性溶剂中加一定比例的THF以后,该体系也能合成分子量范围为10~4~10~5的窄分布聚苯乙烯.  相似文献   
54.
55.
低压离子色谱预处理柱在线除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6.
吴明嘉  任红星 《分析化学》1996,24(10):1178-1181
本文研究了用毛细管电泳紫外间接检测法对几种阴离子不同形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7.
本文对2,6-二氨基嘌呤(DAP)在不同的基质上和不同的重原子微扰剂存在下的室温燐光(RTP)强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NaI-NaAc是有效的重原子体系。适宜的固体基质为阴离子交换纤维素(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膜(DEAE)和慢速定量滤纸。前者对酸度的变化具有较好的缓冲能力,本文提出了以DEAE为固体基质,测定痕量DAP的RTP法。  相似文献   
58.
翁启惠 《有机化学》1997,17(1):47-52
此报告叙述醣中介细胞粘附最近之研究工作, 其中包括合成之新方法发展,细胞粘附过程中牵连之酶抑制及仿醣之设计及合成。  相似文献   
59.
本文报导了以全氟羧酸阳离子交称膜为起始原料,通过化学转变,合成由四氟乙烯骨架和具有季铵基末端基侧链组成的全氟阴离子交换膜的过程。膜的转变先后经历了酯化,酞胺化、胺化等数步反应,最终合成了末端基为季铵基氯型的阴离子膜。各步反应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结果得到鉴定,并由元素分析结果计算各步反应的转化率,各步反应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都具有良好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0.
赵焱  刘哓青  赵勇  刘频  李琮 《分析化学》2006,34(7):959-962
用光谱滴定技术分别测定了β-环糊精(1)、单-[6-(1-萘酰氨基)-乙基氨基-6-脱氧]-β-环糊精(2)、单-[6-(1-萘酰氨基)-二乙基二氨基-6-脱氧]-β-环糊精(3)在25℃时,pH为7.2、2.0和10.1的缓冲溶液中与几种染料分子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s,并考察了pH=7.2时识别过程的热力学参数ΔH0和TΔS0。结果表明,pH为2.0和10.1时,静电、疏水和氢键作用协同贡献于超分子配合物的形成,如主体2与AR在pH=10.1时形成的Ks=7085;而pH=2.0时的Ks=1034。当pH=7.2时主-客体的尺寸/形状匹配、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决定配合物的稳定性。主体2、3对AR、TNS和ANS的包结配位是放热过程,并给出较大的焓变(-ΔH0),对RhB主要表现为熵驱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