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2篇
  免费   421篇
  国内免费   1384篇
化学   2910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347篇
综合类   150篇
数学   254篇
物理学   1330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39篇
  2021年   146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44篇
  2014年   241篇
  2013年   196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33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94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64篇
  2002年   195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氢醌卟啉的合成及其对醌的分子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氢醌与2-硝基卟啉直接反应,合成了2-(2’,5’—二羟基苯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并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电化学方法考察了它们对酯的分子识别,结果显示2—(2’,5’—二羟基苯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对醌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02.
本文用阴离子聚合方法,首先合成了线形‘活’的聚苯乙烯大分子阴离子,然后用二乙烯基苯为偶联成核剂,制备了十三个4-80臂较窄分子量分布的等臂长规则星形支化聚苯乙烯的模型化合物,并用GPC—粘度计联用装置对之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3.
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进行了醇的氰乙基化反应,对影响反应的诸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4.
王文  孟繁君 《应用化学》1989,6(2):82-83
用无水醋酸盐催化苯甲醛与乙酐的Perkin反应,一般反应时间较长,产率最高为55—60%.用三乙胺、吡啶和无水碳酸钾等作催化剂,产率也无明显提高.近年来氟阴离子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迅速发展,我们曾用无水氟化钾催化成功地实施了丙二酸二乙酯与苯甲醛的Knoevenagel缩合,并研讨了该反应的微环境效应.本工作首次用无水氟  相似文献   
105.
4'-磺酰腙苯并-15-冠-5的合成及阴离子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由苯并-15-冠-5经磺酰化、肼解两步合成了4’-磺酰肼苯并-15-冠-5(2).后者与芳香醛在室温下发生缩合制得了一系列未见文献报道的冠醚化磺酰腙类化合物3a~3h,产物经元素分析,IR,1H NMR,13C NMR,MS确证了其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查了其对不同阴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化合物3d,3e,3h对碱性较强的阴离子有较强的选择性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研究了Cu(Ⅱ)-L-氨基酸配合物与5’-核苷酸之间的反应性和形成三元配合物的能力,根据IR,ESR和NMR谱讨论了二者之间的配位和分子识别关系。  相似文献   
107.
双电层相互重叠时蒙脱胶体表面阴离子的负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Ag-AgCl电极判断平衡,测定双电层处于不同重叠程度下肢体表面阴离子的负吸附量Γ.结果表明,胶体表面双电层相互重叠程度可由两胶体表面间的中点电位φd与外Helmhotz面处的电位φd之比表征;阴离子负吸附随双电层重叠程度和电解质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08.
绝热法研究己内酰胺阴离子聚合尼龙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己内酰胺钠盐、N-75缩二脲作为反应催化体系, 确定反应温度在145-160 ℃之间, 通过计算得到动力学参数: 反应级数为准一级、活化能在73.2-77.1 kJ·mol-1之间、指前因子在2.9×1011-3.6×1011 mol1-n·s-1范围内. 本实验条件下测定并计算的反应热为134.5-137.3 J·g-1, 与文献值(138.6 J·g-1)吻合. 并在前人基础上修正并建构了己内酰胺阴离子绝热反应动力学模型, 对反应过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 从而证明了本模型的正确合理.  相似文献   
109.
提出一种新的手性分离技术双相(O/W)识别手性萃取. 研究了α-环己基扁桃酸对映体在D(L)-酒石酸异丁酯1,2-二氯乙烷有机相和β-环糊精衍生物水相萃取体系中的分配行为; 考察了β-环糊精衍生物种类和浓度、酒石酸酯构型和浓度、水相pH 值等因素对萃取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双相(O/W)识别手性萃取具有很强的手性分离能力, 羟丙基β-环糊精、羟乙基β-环糊精、甲基β-环糊精均对S-α-环己基扁桃酸对映体的识别能力大于对R-α-环己基扁桃酸对映体的识别能力, 其中以羟丙基β-环糊精的识别能力最强; 而D-酒石酸异丁酯的识别能力刚好相反; 在羟丙基β-环糊精和D-酒石酸异丁酯萃取体系中, α-环己基扁桃酸外消旋体一次萃取分离后, 水相中S-对映体e.e.%达到27.6%, R-和S-对映体的分配系数(kR和kS)分别为2.44和0.98, 分离因子(α)达2.49; 同时pH值和萃取剂浓度对手性分离能力有显著影响. 双相(O/W)识别手性萃取对外消旋体化合物的制备性分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受体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屹梅  林祥钦 《分析化学》2002,30(10):1267-1271
综述了利用各种生物材料中的膜受体蛋白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的受体生物传感器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从离体受体传感器、细胞受体传感器和神经组织受体传感器3个方面,讨论了它们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受体生物传感器未来的发展方向。共引用文献42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