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81篇 |
免费 | 608篇 |
国内免费 | 213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4730篇 |
晶体学 | 115篇 |
力学 | 112篇 |
综合类 | 82篇 |
数学 | 14篇 |
物理学 | 97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74篇 |
2022年 | 83篇 |
2021年 | 94篇 |
2020年 | 106篇 |
2019年 | 77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73篇 |
2016年 | 85篇 |
2015年 | 102篇 |
2014年 | 182篇 |
2013年 | 218篇 |
2012年 | 155篇 |
2011年 | 168篇 |
2010年 | 174篇 |
2009年 | 190篇 |
2008年 | 212篇 |
2007年 | 202篇 |
2006年 | 248篇 |
2005年 | 217篇 |
2004年 | 261篇 |
2003年 | 251篇 |
2002年 | 228篇 |
2001年 | 251篇 |
2000年 | 198篇 |
1999年 | 196篇 |
1998年 | 197篇 |
1997年 | 226篇 |
1996年 | 190篇 |
1995年 | 208篇 |
1994年 | 172篇 |
1993年 | 140篇 |
1992年 | 181篇 |
1991年 | 142篇 |
1990年 | 142篇 |
1989年 | 145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本文在两次标准加入法[1]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组份同时测定的三次标准加入法,并应用于钼、钨和钛的流动注射同时测定。测定条件:[水杨基荧光酮(SAF)]=1.25 ×10-4mol/L,[溴化+六烷基三甲基铵(CTMAB)」=2.5×10-3mol/L,pH1.35,25℃,采样、进样时间分别为10s和18s,进样频率128次/h。为消除组份间协同作用引起的吸光度加合性的偏离,定义了三组份协同系数。将其引入三组份同时测定方法,补偿了吸光度对线性的偏离。补偿后钼、钨和钛的测定范围分别为0.05~0.35,0.25~1.00,0.025~0.30mg/L。测定了钢样及模拟样品中钼、钨和钛含量,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82.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测定食品中镍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60μg/L,标准参考物牡蛎镍的测定值怀保证值偏差小于5%,回收率在86.0% ̄103.0%之间,并对我国八大类食品中镍含量本底值作了调查。 相似文献
83.
混合溶剂火焰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原油中的镍刘广东袁存光张丙华刘文钦(石油大学(华东),山东东营257062)彭力(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环保处,北京100724)关键词原油,混合溶剂,无机盐标准,原子吸收法,镍测定原油中,微量元素镍、钒、铁、铜的存在对... 相似文献
84.
考察了茂环上不同取代基及钛上阴离子配体对茂基钛配合物/正丁基锂催化体系加氢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在充分发挥该体系催化活性的条件下,由配合物Cp2TiCl2、Cp2TiF2和Cp2Ti[OC6H3(CH3-2)Cl-4]2组成的催化体系对辛烯-1加氢的最高活性(或初活性)达到46 ̄58s^-1。 相似文献
85.
86.
1,1’-二巯基二茂铁分别和二氯二茂钛(Ⅳ),二氯二茂锆(Ⅳ)在无水苯中在氨基钠存在下反应,合成了两个未见报道的化合物Fe(η~5-C_5H_4S)_2M(η~5-C_5H_5)Cl[M=Ti,Zr]。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NMR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87.
钛硅分子筛的结构表征及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TPABr为模板剂,氨水等为碱源合成了钛硅分子筛TS-1,并利用XRD,IR,元素分析,UV-VIS,热分析等手段对合成的分子筛进行了表征,通过丙烯环氧化反应合成的TS-1催化性能。结果结果,TS-1凝胶与产品的硅钛与基本一致;随着硅钛比的降低,TS-1由单斜晶系过渡为正交晶系,在硅钛比为129-16.7的范围内,随着进入骨架的钛量增加,单胞体积增大; 相似文献
88.
金属钴对泡沫型镍电极及Ni/MH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 性物质 为化学共 沉积锌的 Ni( O H) 2 ,并 物理 掺杂 钴粉 的泡 沫镍 涂 膏式 镍电 极 表现出高的 放电比 容量和循 环稳定性 ,其中 钴 可以 显著 提 高镍 电 极活 性物 质 利用 率, 这是 由于 第 一次活化充 电时由 Co 形 成导电 性能良好 的 Co O O H 提高了放 电深度, 循环过程 中的容量 稳定 性是 锌和钴协同 作用的 结果,特别 是共沉 积锌,它可 以抑制 γ_ Ni O O H 的形成 从而缓 解镍电极 的膨胀 . 相似文献
89.
钢铁中微量钛的测定多采用二安替吡啉甲烷吸光光度法,方法较成熟,但灵敏度较低,测量时间也较长。本文基于在稀硫酸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介质中,Ti(Ⅳ)与邻氯苯基荧光酮生成有色络合物的性质,建立了测定Ti(Ⅳ)的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该方法的测定范围为0.1~1.5μg·ml~(-1),进样频率为120样·h~(-1)。本法用于钢铁及铝合金中微量钛的测定。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