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2篇
  免费   290篇
  国内免费   1934篇
化学   4551篇
晶体学   131篇
力学   22篇
综合类   118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88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215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215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259篇
  1996年   208篇
  1995年   209篇
  1994年   229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116篇
  1989年   101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A novel water-soluble porphyrin[5,10,15,20-tetra(3-ethoxy-4-hydroxy-5-sulfonate)phenyl porphyrin, H2TEHPPS] was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which could be used as a potential fluorescence sensor to detect temperature changes. The studies were performed in solution phase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H2TEHPPS was 2.0×10^-5 mol/L.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H2TEHPPS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UV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H2TEHPPS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emperature in the range of 293-353 K So H,TEHPPS can be used as a molecular temoerature sensor in biomedical and other fields.  相似文献   
992.
以5-(4-羟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和钌-菲罗啉衍生物为原料, 合成了3个两亲性钌-菲罗啉卟啉化合物, 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质谱和元素分析等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 采用紫外-可见光谱、 荧光发射光谱和圆二色光谱考察了目标化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 研究了它们与DNA的结合模式. 实验结果表明, Por1, Por2和Por3与DN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46×105, 2.75×105和5.69×105 L/mol. 此外, 在不同DNA浓度下, Por1和Por2与DNA的结合模式为插入模式和外部结合模式共存, Por3与DNA的结合模式主要为自堆积的外部键合和静电作用. 结果表明, 钌-菲罗啉卟啉化合物是新型的光动力治疗试剂.  相似文献   
993.
为了开发新的高效光动力治疗光敏剂, 以2-(2-羟基萘基)-5,10,15,20-四苯基卟啉及其Cu(Ⅱ), Ni(Ⅱ), Zn(Ⅱ)配合物为原料, 利用1,6-二溴己烷桥连具有抗癌活性的小分子姜黄素, 设计合成4个新型的天然产物桥连卟啉化合物. 通过UV, 1H NMR, IR, MS及元素分析等手段对该新型光敏药剂进行了结构表征; 在此基础上, 采用凝胶电泳法考察了化合物在光照和无光照条件下对pBR322质粒DNA的切割能力. 作为潜在光敏剂与DNA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表明, 其与DNA结合能力较强, 具有明显的光敏切割效果.  相似文献   
994.
以卟啉及其衍生物和特异性染料为敏感化学元件, 基于交叉响应原理构建了识别蛋白质的可视6×6阵列. 该阵列以颜色差谱图显示其与蛋白质作用呈现的特异性光谱反应, 采用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和欧氏距离对图谱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该阵列可以鉴别模式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 牛血红蛋白(BHb)和卵清白蛋白(Ova)及其混合物, 且有望实现定量分析. 此外, 阵列的高敏感性使其不仅能识别天然蛋白质和不同变性程度的蛋白质, 还能对其热变性过程进行可视化实时监控. 该阵列产生的特殊颜色变化与蛋白质的空间构型、 微环境pH值的差异及溶解度有关. 因此, 该方法不仅能实现对蛋白质的快速识别, 为蛋白质热变性机理的研究提供新途径, 而且在临床医学和食品安全等的实时快速检测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5.
卟啉类化合物分子光电器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子电子器件是未来分子电路的微电子元件,已成为有机功能纳米材料研究的热点。 卟啉类化合物的π共轭体系表现出的独特光电性能和良好的热稳定性,使其作为光电器件、模拟生物酶、分子识别和传感材料在材料化学、医学、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卟啉分子平面结构的易修饰性,常用卟啉化合物组装单元来构建功能化的卟啉光电器件。 本文综述了卟啉类化合物的特点及其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996.
水溶性卟啉及金属卟啉在DNA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现侠  陈灿玉 《化学学报》2012,70(24):2475-2483
近年来, 卟啉及金属卟啉与DNA的相互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通过对卟啉及金属卟啉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地认识DNA本身的结构和功能, 有助于卟啉及金属卟啉在医学上的应用, 对认识很多疾病的治病机制和药物的设计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阐述了卟啉及金属卟啉与DNA相互作用的方式和影响因素, 并将水溶性卟啉及金属卟啉分为三类: 具有吡啶基或铵基的阳离子型卟啉及金属卟啉, 具有磺酸基或羧基的阴离子型卟啉及金属卟啉, 以及非离子型的卟啉及金属卟啉. 重点论述了这三类水溶性卟啉及金属卟啉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这三类水溶性卟啉及金属卟啉在DNA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7.
制备了Nd3+∶ZnO-B2O3-Al2O3-SiO2系透明玻璃陶瓷.运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NV-Vis-Nir(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傅里叶变换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研究了晶核剂的含量对Nd3∶ZnO-B2O3-Al2O3-SiO2系透明玻璃陶瓷的核化和晶化性能的影响.利用修正的Kissinger方程研究了晶核剂对玻璃析晶动力学参数,析晶活化能E和析晶动力学判据k(Tp),利用Augis-Bennett方程计算出Avrami参数n.并分析其显微形貌同光透过率的关系,对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报道了系列二肽链键联的卟啉-蒽醌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微波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分别经UV-Vis,IR,1H NMR及元素分析确证。探讨了化合物分子内电子转移性质(IETP),并讨论了结构对IETP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9.
基体对流动锌酸钾碱液中锌电沉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流动的高浓度锌酸钾碱液中研究了镍箔和镀镍冲孔钢带基体电极对锌沉积/溶解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流动电解液中电极表面浓度梯度变化不大, 不同基体上均未出现锌沉积的阴极峰; 扫描速度超过10 mV/s, 循环伏安曲线基本不随扫速变化, 说明锌的沉积/溶解峰电流不仅与扫描速度有关, 还取决于锌沉积的时间. 采用镀镍冲孔钢带基体兼有析氢过电位大和稳定性好的特点, 又由于其特殊的冲孔结构, 改变了传质方式, 锌沉积的极化降低, 孔的周围形成紧密堆积的沉积锌, 锌沉积的电流和电量大, 沉积效率高, 经 4次充放电循环后, 库仑效率即达95%以上, 是性能较佳的基体电极.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通过Click化学反应合成了一种含喹啉基和三唑基的开链冠醚, 考察和比较了主体化合物对镉等金属离子的荧光传感和选择性键合行为, 并通过荧光和核磁等手段研究了溶剂对其荧光传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