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4篇
  免费   487篇
  国内免费   1942篇
化学   3063篇
晶体学   156篇
力学   55篇
综合类   38篇
数学   70篇
物理学   95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78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98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SrCe0.9Yb0.1O3-α陶瓷的导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学报》2004,62(23):2287-2291
以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质子导电性氧化物陶瓷SrCe0.9Yb0.1O3-α.粉末XRD结果表明,该陶瓷样品为单一斜方相钙钛矿型结构.以陶瓷样品为固体电解质、多孔性铂为电极,采用交流阻抗谱技术和气体浓差电池方法分别测定了样品在600~1000 ℃下、干燥空气及湿润氢气中的电导率及离子迁移数,研究了样品的离子导电特性.结果表明,在600~1000 ℃下干燥空气中,陶瓷样品的最大电导率为0.026 S·cm-1,氧离子迁移数为0.03~0.2,是一个氧离子与空穴的混合导体;在湿润氢气中,陶瓷样品的最大电导率为0.015 S·cm-1. 600~800 ℃时,陶瓷样品的质子迁移数为1,是一个纯的质子导体,而在900~1000 ℃时,陶瓷样品的质子迁移数为0.91~0.97,是一个质子与电子的混合导体,质子电导占主导.  相似文献   
82.
许睿  潘博  张峰  马桂林  仇立干 《化学学报》2006,64(24):2442-2446
通过高温固相合成法首次合成了La2Mo1.8Ga0.2O9陶瓷样品. 粉末XRD结果表明, 该样品为单一立方相La2Mo2O9结构. 以陶瓷样品为固体电解质、多孔性铂为电极, 采用交流阻抗谱、气体浓差电池、氧泵等方法研究了样品在600~1000 ℃下各种气氛中的离子导电特性. 结果表明, 氧浓差电池电动势的实测值与理论值吻合得很好, 氧离子迁移数为1, 表明该陶瓷样品在该温度下氧气气氛中为一纯氧离子导体; 氧泵(氧的电化学透过)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样品在氧气气氛中为一纯氧离子导体; 在氧分压p(O2)=10-5~105 Pa的高氧分压气氛中, 电导率与氧分压变化基本无关, 表明在该氧分压范围内样品为纯离子导体, 这与氧浓差电池电动势测定结果相吻合; 在低氧分压为10-5~10-15 Pa范围内, 总电导率随氧分压降低而稍有升高, 表明在该氧分压范围样品为氧离子与电子的混合导体; 在600~1000 ℃下氧离子电导率>10-2 S•cm-1, 显著高于母体La2Mo2O9的氧离子电导率, 1000 ℃时的氧离子电导率为0.07 S•cm-1.  相似文献   
83.
锂离子电池用多孔硅/石墨/碳复合负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两步高能球磨和酸蚀条件下制得了多孔硅/石墨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碳包覆制成多孔硅/石墨/碳复合材料。通过TEM,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多孔硅材料的结构。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多孔硅/石墨/碳复合材料相比纳米硅/石墨/碳复合材料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同时,改变复合体配比、热解碳前驱物、粘结剂种类和用量也会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LA132粘结剂的电极200次循环以后充电容量保持在649.9 mAh·g-1,几乎没有衰减。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主活性体-多孔硅颗粒中的纳米孔隙很好地抑制了嵌锂过程中自身的体积膨胀,而且亚微米石墨颗粒和碳的复合也减轻了电极材料的体积效应并改善了其导电性。  相似文献   
84.
微波辐射-酶耦合催化(MIECC)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微波辐射用于非水相酶催化可以获得很多有别于常规加热下的反应结果.本文讨论了微波的非热效应在酶促反应中的表现,探讨了微波辐射对酶的结构、构象、活性及酶催化反应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微波辐射-酶耦合催化对反应的对映选择性、底物专一性、前手性选择性和区域选择性的影响.在大多数场合,适当的微波辐射不会损伤酶活而且可以提高反应速率,而对酶特异性的影响则不一而论.  相似文献   
85.
Nb 掺杂LiFePO4/C 的一步固相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相法一步合成了Nb掺杂的LiFePO4/C复合材料, 研究了Nb掺杂量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Nb掺杂后LiFePO4/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明显提高. 在0.5C、1C和2C充放电倍率下, 名义成分为Li0.96Nb0.008FePO4/C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分别为161、148和132 mAh•g−1, 已达到实用化水平. 阻抗谱和循环伏安特性测试显示, Nb掺杂有效地降低了复合材料电极的阻抗和极化, 说明Nb掺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了LiFePO4的电子电导率.  相似文献   
86.
SiOx/CoO and SiO/Li2CO3 composite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by mechanical ball-milling. The structures of the obtained materia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 (SEM) of three samples after 20 cycles were also given. In additi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three materials with 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cycling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samples have larger initial reversible capacities and better cycle performance than pure SiO. Also,a schematic diagram showing the buffer effects of Li2CO3 addi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improving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by adding Li2CO3 are suggested.  相似文献   
87.
为实现微流控芯片电化学发光检测的微型化,开展了微型自发电池与微流控芯片的整合研究.设计并制作出一种简易、实用的微型化电化学发光检测芯片.初步的分析应用说明了以上设计的可行性.本文结果对催生完全自主性的微型化芯片实验室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
一维棒状ZnO的制备及电化学嵌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一般采用石墨作为负极材料,因其电位与金属锂电极的电位很接近,所以当电池反复循环和过充时,石墨表面易析出金属锂,会因形成枝晶而短路。在温度过高时还容易引起热失控。同时,锂离子电池的容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负极的锂嵌入量,而且石墨材料容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9.
Sn基合金负极材料具有高达990 mAh·g-1的理论比容量,但其也存在因脱嵌锂过程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而导致循环性能较差的问题. 本文以Sn、Fe、石墨为原料利用简易的高能球磨法成功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FeSn2-C复合物,系统研究了球磨时间、FeSn2相含量对材料物相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电极的失效机理. 研究表明,球磨时间的增加有利于FeSn2金属间化合物相的形成及材料颗粒的细化,进而有利于材料比容量的增加及循环性能的提升;FeSn2相含量的增加能够提高FeSn2-C材料的比容量,但会降低FeSn2-C电极的循环稳定性. 经工艺优化及组分调节,球磨24 h合成的Sn20Fe10C70材料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材料的比容量在540 mAh·g-1左右,并能稳定循环100次,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途的锂离子电池高比容量负极材料.  相似文献   
90.
铜掺杂五氧化二钒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沉淀法于300 和600 ℃制备了结晶状的Cu0.04V2O5材料. 扫描电镜显示, 300 ℃时制备的样品具有多孔特征, 而600 ℃时制备的样品具有很高的结晶度. X射线研究表明, 少量铜掺杂不会改变V2O5的正交晶体结构. 红外光谱研究表明, 300 ℃时制备的Cu0.04V2O5样品含有少量水. 热失重分析确定了样品中所含水分是以吸附水的形式存在, 1 mol材料分子吸附水的摩尔数约为0.18 mol. 铜掺杂显著改善了V2O5的结构稳定性, 进而提高了材料的充放电循环性能. 于600 ℃制备的样品在C/5.6倍率下具有160 mAh·g-1的可逆比容量, 但提高放电倍率明显降低了材料的循环性能. 于300 ℃制备的样品在C/5.6倍率时的循环性能不如600 ℃样品, 但该材料在C/1.9倍率时仍具有100 mAh·g-1左右的可逆比容量. 两种材料在电化学性能上的差异与材料的微结构有关. 低温样品在较高放电倍率时良好的循环性能得益于其多孔的微结构, 而高温样品由于其较高的结晶度而表现出优异的低倍率充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