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03篇
  免费   937篇
  国内免费   5896篇
化学   13710篇
晶体学   285篇
力学   154篇
综合类   258篇
数学   29篇
物理学   2800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29篇
  2022年   267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68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287篇
  2015年   287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694篇
  2012年   484篇
  2011年   541篇
  2010年   482篇
  2009年   576篇
  2008年   655篇
  2007年   607篇
  2006年   676篇
  2005年   704篇
  2004年   711篇
  2003年   694篇
  2002年   683篇
  2001年   631篇
  2000年   606篇
  1999年   623篇
  1998年   607篇
  1997年   624篇
  1996年   553篇
  1995年   559篇
  1994年   480篇
  1993年   387篇
  1992年   466篇
  1991年   362篇
  1990年   321篇
  1989年   346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固相合成方法将聚酰胺-胺树状分子担载于氯球上,对其外围分别用2,4-二羟基苯甲醛和邻羟基苯甲醛进行修饰,再与SnCl2.2H2O反应,形成配体不同的两类树状高分子锡配合物.将此类配合物用作30%的双氧水氧化酮的Baeyer-Villiger反应的非均相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2-金刚烷酮、环己酮、3-甲基-2-戊酮等都转化为相应的酯和内酯,底物的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均较高.对2-羟基苯甲醛、2,4-二羟基苯甲醛和邻羟基苯甲醛修饰的不同类型催化剂催化下的反应进行比较,发现配体对锡的担载量和催化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邻羟基苯甲醛修饰的配合物因具有较高的锡担载量而具有了最佳的催化活性.此催化体系使用环境友好的低浓度双氧水为氧化剂,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催化反应完成时间短、催化剂在多次重复利用后活性没有明显降低,可回收和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992.
山药样品经硝酸和过氧化氢微波消解后,所得消解液在pH 11~12的介质中,加入0.1mol.L-1氯化镧溶液达到共沉淀分离,所得沉淀经离心分离后用盐酸(1+1)溶液溶解,并用于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砷和硒的质量浓度均在40.0μg.L-1以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σ)依次为砷0.014μg.L-1和硒0.022μg.L-1。应用此法对山药样品进行分析,测得砷和硒的回收率分别为102%,96.8%。  相似文献   
993.
氰化浸出液样品用0.45μm针头过滤器过滤,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氰化浸出液中金、银、铜、铁、钴、镍和锌等7种元素的含量。以IonPae AS11阴离子交换柱(2.0 mm×250 mm)为固定相,含0.02 mol·L-1氢氧化钠和0.01 mol·L-1氰化钠溶液作为流动相,于波长210 nm处进行紫外检测。7种金属的氰化物络阴离子在30 min内可完全分离。各元素的检出限(3S/N)在0.01~0.08 mg·L-1之间。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4.0%~10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均小于2.5%。  相似文献   
994.
采用种子生长法制备金纳米棒(AuNRs)以构建光学传感器,用于 Fe3+和 Cu2+的高选择性快速可视化检测。在酸性环境中,Fe3+和 Cu2+通过与 KI溶液反应,将 I-氧化成 I2。I2刻蚀 AuNRs,导致其纵向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吸收峰蓝移,从而实现对Fe3+和Cu2+的检测。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0℃时,添加0.8 mL 0.1 mol·L-1 HCl、2 mL AuNRs生长液和20 mmol·L-1 KI溶液,与 2 mL 500 μmol·L-1 Fe3+或 30 μmol·L-1 Cu2+反应 25或 90 min,可将 AuNRs刻蚀至 LSPR 吸收峰消失。该方法对 Fe3+和 Cu2+检测具有高选择性和准确性,对于 Fe3+、Cu2+共存体系的检测,可通过加入适量 F-与 Fe3+生成配合物[FeF6]3-完成对 Fe3+的化学掩蔽,消除Fe3+的干扰,实现共存体系中Cu2+的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995.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新型铜(Ⅱ)配合物[Cu2(NO3)2L(phen)2(H2O)] NO3(HL=2-苯基-4-硒唑甲酸, phen=1,10-邻菲啰啉)。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C34H24Cu2N8O12Se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P1。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研究了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分别考察了配体和配合物对五种细菌:大肠埃氏杆菌(E.coli), 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 草绿色链球菌(S.viridans), 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鲍曼不动杆菌(A.baumanii)的抗菌活性。同时也考察了配体和配合物对人类胰腺癌PANC-28细胞和人类肝癌HuH7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96.
在水热条件下, 以对苯二甲酸(H2bdc)和咪唑并[4, 5-f][1, 10]邻菲咯啉(Imphen)为配体构筑了两种配合物[Cd(bdc)(Imphen)(H2O)]n·nH2O (1)和[Zn(bdc)(Imphen)(H2O)]n·nH2O (2), 并利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bdc2-在2个配合物中展示了不同的配位模式, 配合物1和2都具有一维链状结构, 并且都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此外, 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7.
在盐酸介质中,通过四氯合锌离子诱导,碱金属离子能与反式六元瓜环端口羰基氧原子直接配位构筑形成超分子自组装体。单晶结构表明在HCl介质中,四氯合锌离子形成"蜂巢结构",而且在[ZnCl4]2-诱导作用下,碱金属离子和反式六元瓜环端口羰基氧直接配位形成一维超分子自组装体而填充在"蜂巢结构"中。  相似文献   
998.
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中,碳材料可以有效改善电池倍率及循环性能.为了提高锂硫电池的高倍率放电性能,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由非均匀粒径碳球组成的碳材料.与硫热合成后,硫均匀分布在碳材料表面及周围,复合材料含硫量为52wt%.0.2C放电电流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74mAh·g-1,100次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788mAh·g-1.在4C的放电电流下,放电比容量稳定维持在600mAh·g-1,循环过程中,库伦效率高于90%.该碳材料有良好的导电网络,且制备方便,成本低廉,对于穿梭效应和放电过程中的膨胀效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一种优秀的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999.
田丽  周尚永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6):1255-1262
本文利用柔性配体双三唑甲烷(btm),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u0.5(btm)Cl]n(1)和[Cu(btm)Cl2]n(2)。实验表明,氯离子的配位模式会随着金属和配体的比例的不同而改变,从而得到了两种结构不同的配合物。化合物1为一维链状结构,链与链之间通过四重Cl…H-C氢键组合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化合物2为二维(4.4)连接的网状结构,单重氢键Cl…H-C将二维层连接为三维结构。两种配合物用单晶X-衍射、元素分析、热重、顺磁共振等技术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综述了有机杂化锑基主族异金属硫属化物的研究进展,对它们的结构和异金属次级结构基元进行了描述、归类和总结;探讨了有机组分分别作为结构导向剂和配体两种角色所起到的不同作用;介绍了这类化合物在离子交换、光催化性能方面的研究;展望了该体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