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0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1560篇
化学   3107篇
晶体学   44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5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40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36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20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01篇
  1994年   128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118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9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自制的4,4',4',4''-四特丁基酞菁钴(II)为原料合成二氯4,4',4',4''-四特丁基酞菁钴(III)。以此为载体制备PVC膜电极。该电极的电位选择性次序明显不同于Hofmeister次序, 其最佳 响应斜率为-52mV/pNO2^-, 线性范围为3×10^-^5~1×10^-^1mol.dm^-^3NaNO2。通过改变配合物轴向的配位阴离子, 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电极的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2.
用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解析了[Co(2,3-tri)(ibn)Cl]2+(2,3-tri=N-(2-氨基乙基)-1,3-丙二胺,ibn=1,2-二氨基-2-甲基丙烷)体系中一经式异构体(m2-[Co(2,3-tri)(ibn)Cl][ZnCl4])。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11.317(3)?,b=14.931(4)?,c=11.646(3)?,β=1  相似文献   
33.
34.
35.
36.
水杨基荧光酮—Brij—35荧光熄灭法直接测定人发中痕量钴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丁明玉  林秀丽 《分析化学》1989,17(6):539-541
  相似文献   
37.
氟碳铈矿-独居石混合精矿碳热氯化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氟碳铈矿-独居石混合精矿的高温氯化反应, 发现在活性脱氟剂存在下, 在500~800 ℃之间, 稀土氯化率由无脱氟剂时的55%~88%增至92%~99%. 当氯化反应温度低于600 ℃时, 氯化产物的酸不溶物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而当温度高于900 ℃时, 酸不溶物的量明显增加. 脱氟剂的作用可以使氟碳铈矿-独居石混合精矿氯化反应在600 ℃的低温下进行, 这和1000~1200 ℃的Goldschmidt加碳氯化工艺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8.
利用连续流动微反研究了Rh+Co/Al2O3催化剂的CO加氢反应, 结果表明反应在220℃以上发生, 反应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和H2/CO值的增加而增加。利用TP-IR动态方法研究了Rh+Co/Al2O3上CO和H2共吸附及其动态行为。结果表明在Rh+Co/Al2O3的孪生及线式中心上, CO和H2室温共吸附时即有部分孪生及线式CO转化为相应的羰基氢化物, 随着温度的升高, 剩余的孪生和线式CO继续向相应的羰基氢化物转化。而羰基氢化物则向多羰基氢化物转化。在到达反应温度之前, 催化剂表面只存在羰基氢化物及相应的多氢羰基氢化物。在反应温度则导致产物CH4生成。与CO加氢反应和CO歧化的吸附态研究结果相关联, 作者认为Rh+Co/Al2O3上CO加氢生成CH4是经由羰基氢化物-多氢羰基氢化物途径。  相似文献   
39.
徐杰  辛勤 《催化学报》1997,18(3):194-198
分别以水和乙醇为沉淀介质,按不同方法制备了低碳醇合成用Cu-Co-Fe系催化剂,以乙醇为沉淀介质时,有利于提高生氏碳醇的活性和选择性,产物中正构醇含量增加,且不服从Schulz-Flory方程分布方式,乙醇的存在,使沉淀体系中的杂质NaNO3不易洗脱,催化剂还原温度提高;高的NaNO3含量对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不利,吸附实验结果表明,乙醇预处理可提高催化剂对CO的不可逆吸附能力,提高还原  相似文献   
40.
用(S)-3-甲基-1,2-丁二胺或(R)-1,2-丙二胺为原料与2-羟基-5-甲-3- 叔丁基苯甲醛缩合,得到不具C2对称轴的手性Salen, 与Co(Ⅱ)络各并氧化后得到 4a或4b.4a和4b成功地应用于外消旋末端环氧化合物的水解拆分,取得了较好的产 率,但产物的对映体过量值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