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6篇
  免费   1767篇
  国内免费   3190篇
化学   4847篇
晶体学   570篇
力学   23篇
综合类   116篇
数学   8篇
物理学   3199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205篇
  2022年   239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246篇
  2019年   240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44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468篇
  2013年   474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99篇
  2010年   401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411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51篇
  2001年   274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72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165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73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溶胶-凝胶(Sol-gel)法制备了Er3+-Yb3+共掺杂Gd2Ti2O7纳米晶粉末,通过试验优化设计的理论建立了Er3+-Yb3+掺杂浓度与发光强度的回归方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计算出方程的最优解Er3+、Yb3+掺杂浓度分别为5.60%(物质的量分数)和13.43%。Er3+-Yb3+共掺杂Gd2Ti2O7纳米晶粉末为单一面心立方Gd2Ti2O7相结构,随Yb3+共掺杂浓度增加,X射线衍射峰逐渐向高角偏移。在976 nm激光激发下,Er3+-Yb3+共掺杂Gd2Ti2O7获得了分别对应于Er3+2H11/2/4S3/24I15/24F9/24I15/2跃迁的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且绿色和红色发光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研究了最优样品上转换发光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发现绿色上转换发光具有优良的温度传感特性,对红色上转换发光的温度猝灭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92.
以Bi(NO33·5H2O和Na2WO4·2H2O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纯相Bi2WO6,并对其进行非金属离子Br-掺杂改性。采用XRD、SEM、TEM、XPS、Raman、PL和DRS研究了Br-掺杂对Bi2WO6的物相结构、形貌和可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r-掺杂可有效提高Bi2WO6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当掺杂量(物质的量百分数)为8%时,溴掺杂Bi2WO6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可见光照射40 min后,可降解96.73%的罗丹明-B,与未掺杂Bi2WO6相比,其降解率提高了36.32%。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耐高温高比表面的La2O3-Al2O3(LA)以及铈含量分别为15%、33%和47%的储氧材料CeO2-ZrO2-La2O3-Al2O3(CZLA)、CeO2-ZrO2-La2O3+La2O3-Al2O3(CZL+LA)和CeO2-ZrO2-La2O3(CZL)4类载体材料,并用浸渍法制备了整体式Pd/LA、Pd/CZLA、Pd/CZL+LA和Pd/CZL汽油车尾气净化三效催化剂,考察了载体材料对单Pd三效催化剂的影响。采用低温N2吸附-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载体材料及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的空燃比性能和三效催化性能。结果表明,CZLA有效地结合了铈基和铝基载体材料的优点,表现出了优异的织构性能、热稳定性及还原性能。老化前后,其负载的单Pd三效催化剂在低温还原率、表面元素含量及Pd的电子结合能等性能方面表现出了最小的差异。催化剂活性测试结果表明,Pd/CZLA的三效窗口明显较宽,且拥有最低的起燃温度,尤其经1000℃老化处理后,其催化活性最高,C3H8、NOx和CO的起燃温度分别为370、257和223℃。可见,相较于其他3种载体材料,CZLA更适合于负载单Pd三效催化剂,从而满足更高标准的三效催化剂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994.
用pH-电位滴定法测定了Pd(L)(Aa)+三元配合物及相应的二元配合物,在25±O.5℃,30%的乙醇水溶液(体积分数),I=0.1(KNO3)条件下的稳定常数及表征常数.其中L=邻菲罗啉(phen)、苯并咪唑邻菲罗啉(PIP)、邻菲罗啉-5,6-二酮(dophen)、2,9-二甲基邻菲罗啉(dmphen)和联吡啶3,3′-二羧酸(BDA);Aa为甘氨酸(gly)、苯丙氨酸(phe)、酪氨酸(tyr)、S-苄基-半胱氨酸(bcys)、谷氨酰胺(glu)和γ-谷氨酰-α-萘胺(gnapa).从配合物配体间的电子效应和芳环堆积等观点对配合物的附加稳定性进行了讨论,并计算了电子效应和芳环堆积效应各自对三元配合物附加稳定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5.
Two-photon absorption(2PA) in zinc sulphide(ZnS) and Mn2+-doped ZnS quantum dots is reported by the z-scan technique,with nanosecond pulsed laser radiation at 355 nm.The observed values of the 2PA cross section of all the samples are 105 times larger than that of bulk ZnS.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快速液相烧结法制备了BiFeO3、Bi0.9Gd0.1FeO3和Bi0.9Gd0.1Fe0.95Ti0.05O3(BGFTO)块材.x射线衍射和拉曼散射光谱表明Gd和Ti共掺杂后的BGFTO样品产生结构相变.共掺杂样品BGFTO室温下的铁磁性得到显著提高,矫顽力达到1.51T,剩余磁矩为0.175emu/g.磁性得到显著提高的根本原因是共掺杂引起元素替换导致了体系中的螺旋磁结构被抑制.A位和B位共掺杂是引发BiFeO3自发磁化的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采用碳酸锂(Li2CO3)为n型掺杂剂,苝四甲酸二酐(3,4,9,10 perylene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PTCDA)为母体材料,通过真空热蒸发方式制备了n型掺杂的PTCDA复合材料,将其作为电子注入材料应用到NPB/Alq3异质结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研究发现,同LI2CO3:BC...  相似文献   
998.
利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自旋极化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B掺杂BaTiO3的稳定性、电子结构和磁学性质.结果表明B掺杂BaTiO3体系稳定,并表现为铁磁性.B替位掺杂BaTiO3体系的磁性机制可归结为部分B2p电子的自旋极化和B2p/O2p与Ti3d电子的p-d耦合作用,B间隙掺杂BaTiO3体系中磁性源于未配对Ti3d电子的自旋极化.  相似文献   
999.
秦玉香  刘梅  化得燕 《物理学报》2014,63(20):207101-207101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通过理论建模,研究了Ti掺杂的非化学计量比W18O49纳米线的几何与能带结构以及电子态密度,并通过进一步计算NO2/Ti-W18O49纳米线吸附体系的吸附能、电荷差分密度与电荷布居,分析了Ti掺杂W18O49纳米线的气体吸附与敏感性能. 计算发现,Ti掺杂改变了W18O49纳米线的表面电子结构,引入的额外的杂质态密度和费米能级附近能带结构的显著变化,使掺杂纳米线带隙与费米能级位置改变,纳米线导电性能增强. 吸附在W18O49纳米线表面的NO2作为电子受体从纳米线导带夺取电子,导致纳米线电导降低,产生气体敏感响应. 与纯相W18O49纳米线相比,NO2/Ti-W18O49纳米线吸附体系内部存在更多的电子转移,从理论上定量地反映了Ti掺杂对改善W18O49纳米线气敏灵敏度的有效性. 对Ti掺杂纳米线不同气体吸附体系电子布居的进一步计算表明,Ti掺杂纳米线对NO2气体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关键词: 密度泛函计算 Ti掺杂 18O49纳米线')" href="#">W18O49纳米线 气敏  相似文献   
1000.
Fe掺杂CaCu3Ti4O12陶瓷的介电性能与弛豫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Cu3Ti4-xFexO12(0≤x≤0.2)陶瓷,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介电频谱和阻抗谱等手段研究了Fe对CaCu3Ti4O12陶瓷的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CaCu3Ti4-xFexO12陶瓷在x取值范围内形成了连续固溶体.随着Fe含量x的增加,晶粒半导性逐渐消失,介电常数减小.当x≤0.04时,在106-108和103-104 Hz频率范围存在介电弛豫行为I和介电弛豫行为Ⅱ,高频介电弛豫行为I与陶瓷内的晶界阻挡层有关,而低频介电弛豫行为Ⅱ与陶瓷表面层发生的界面极化有关.在CaCu3Ti3.99Fe0.01O12陶瓷的高温频谱中,观察到了第三个介电弛豫行为Ⅲ,它与局域电荷的跃迁有关,利用阿列纽斯关系式得到此过程的热激活能0.78 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