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07篇 |
免费 | 367篇 |
国内免费 | 2895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646篇 |
晶体学 | 154篇 |
力学 | 62篇 |
综合类 | 85篇 |
数学 | 138篇 |
物理学 | 7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80篇 |
2022年 | 126篇 |
2021年 | 108篇 |
2020年 | 99篇 |
2019年 | 92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105篇 |
2016年 | 111篇 |
2015年 | 133篇 |
2014年 | 266篇 |
2013年 | 555篇 |
2012年 | 255篇 |
2011年 | 294篇 |
2010年 | 280篇 |
2009年 | 322篇 |
2008年 | 381篇 |
2007年 | 333篇 |
2006年 | 388篇 |
2005年 | 351篇 |
2004年 | 277篇 |
2003年 | 299篇 |
2002年 | 250篇 |
2001年 | 237篇 |
2000年 | 147篇 |
1999年 | 162篇 |
1998年 | 153篇 |
1997年 | 121篇 |
1996年 | 110篇 |
1995年 | 89篇 |
1994年 | 94篇 |
1993年 | 74篇 |
1992年 | 116篇 |
1991年 | 131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79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8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新型L-氨基酸尾式卟啉及其锌(Ⅱ)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性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用L-氨基酸和5-[邻-(2-溴乙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为原料合成了三种新型L-氨基酸尾式卟啉及其锌(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化学分析和质谱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并研究了它们在4 000~400 cm-1范围内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主要谱带进行了经验归属。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Ni()-PAR在吐温80-硫酸铵-水体系中的最佳萃取条件,建立了水样中测定痕量镍的非有机溶剂液-固萃取光度法。在NH3·H2O-NH4Cl缓冲溶液中,金属配合物Ni()-PAR可被吐温80固相富集萃取,最大吸收波长为500nm,镍含量在0—1.0μg/mL范围内服从朗伯-比耳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345×104L·mol-1·cm-1。该法测定水样中镍含量,回收率可达96.3%—103.0%。 相似文献
23.
在全相对论理论框架下,利用多组态Dirac-Fock(MCDF)方法,系统计算了NⅡ离子2p4f—2p3d的辐射跃迁概率,得到的结果与已有实验值符合很好.具体计算中,详细分析了相对论效应、电子关联、弛豫效应、Breit相互作用和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对能级精细结构及辐射跃迁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论效应、电子关联和弛豫效应对NⅡ 2p4f-2p3d辐射跃迁概率有很重要的影响,考虑了这些效应后计算值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4.
25.
以2-(3’,4’-二羧基苯氧基)苯甲酸(H3DPBA)和1,3-二(4-吡啶基)-丙烷(bpp)为配体,与Zn(Ac)2通过水热反应,获得了一维链状配合物Zn(DPBA)(bpp)。该配合物的一个不对称单元包括一个Zn(Ⅱ)离子,一个DPBA配体和一个bpp配体。Zn(Ⅱ)离子与四个氧原子及一个氮原子配位,其配位数为5。固态配合物在375nm处出现强的发射峰,来自于配体的π~*—π跃迁。与配体的荧光发射光谱比较,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峰发生了蓝移,而且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强度有大幅度增强。讨论了配合物在常见溶剂中和金属阳离子中的荧光性质。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有机小分子或不同金属阳离子对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有机小分子硝基苯和Fe~(3+)使配合物荧光猝灭,该Zn(Ⅱ)-配合物可用于硝基苯的检测以及水和乙醇体系中Fe~(3+)的检测。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新型吸附剂N-邻羟基苯基马来酰胺酸-活性炭(AC-HPMA)对样品中Cu(Ⅱ)的固相萃取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优化了pH值、吸附剂(AC-HPMA)的用量、流速等条件以达到定量吸附(≥95%),同时考察了共存离子的影响和洗脱剂的洗脱条件。本法测定Cu(Ⅱ)的检出限为0.27μg.L-1,将其应用于茯苓、黄河水、青海湖水中的Cu(Ⅱ)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6.3%—99.0%之间;用于测定标准物质中铜离子的含量,结果与标准物参照值一致。 相似文献
27.
28.
An RF pulse compressor is a device used to convert a long RF pulse to a short one with a much higher peak RF magnitude. SLED can be regarded as the earliest RF pulse compressor to be used in large-scale linear accelerators. It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round the world and applied in the BEPC and BEPCⅡ linac for many years. During routine operation, error and jitter effects will deteriorate the performance of SLED, either on the output electromagnetic wave amplitude or phase. The error effects mainly include the frequency drift induced by cooling water temperature variation and the frequency/Q0/β unbalances between the two energy storage cavities caused by mechanical fabrication or microwave tuning. The jitter effects refer to the PSK switching phase and time jitters. In this paper, we re-derive the generalized formulae for the conventional SLED used in the BEPCⅡ linac, and the error and jitter effects on SLED performance are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29.
Using ~ 14 × 10^6 ψ(2S) and ~ 58 × 10^ J/ ψ data collected at BES Ⅱ/BEPC, the branching fraction of ψ(2S)→Ω-Ω^+ is measured with about 5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he A electric dipole and ∧ decay parameter are studied using the decay J/ψ →∧∧→ ppπ^+π^-. Using (106±3)× 10^6 ψ(2S) decays collected at BESⅢ/BEPC Ⅱ, we have obtained some interesting physics results. The branching fractions of XcJ→π^0π^0, ηη are measured with precision improved. The mass and width of he(l^1P1) state, together with the branching fractions of Br(ψ(2S) →π^0hc) and Br(hc →γηc) are the first measurements. Surprisingly, the decays of Xc1→φφ, ωω, and ωφ are firstly observed in BESⅢ data. 相似文献
30.
《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21(6)
历时5年、耗资6.4亿元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Ⅱ)于2009年5月19日圆满完成。改造后的电子对撞机在1.89GeV能量下,对撞亮度超过3×10^32cm^-2·s^-1,最高达到3.21×10^32cm^-2·s^-1,性能提高30多倍,每秒钟可实现碰撞1亿多次,对撞亮度在一定能量区域里,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加速器CESR曾创下的世界纪录的4倍以上。建成于1988年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世界八大高能加速器中心之一,中国科学家利用这一装置在世界高能物理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2003年,在SARS病毒防治战役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