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5篇
  免费   1879篇
  国内免费   7429篇
化学   12209篇
晶体学   230篇
力学   387篇
综合类   174篇
数学   67篇
物理学   4156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559篇
  2022年   598篇
  2021年   604篇
  2020年   463篇
  2019年   393篇
  2018年   271篇
  2017年   328篇
  2016年   343篇
  2015年   396篇
  2014年   743篇
  2013年   754篇
  2012年   564篇
  2011年   585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500篇
  2008年   609篇
  2007年   519篇
  2006年   565篇
  2005年   553篇
  2004年   549篇
  2003年   575篇
  2002年   579篇
  2001年   621篇
  2000年   463篇
  1999年   371篇
  1998年   323篇
  1997年   336篇
  1996年   342篇
  1995年   251篇
  1994年   424篇
  1993年   461篇
  1992年   401篇
  1991年   308篇
  1990年   249篇
  1989年   349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115篇
  1986年   114篇
  1985年   104篇
  1984年   69篇
  1983年   66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过渡金属硼化物(TMBs)由于其具有非常强的B-B共价键和TM-B键一直被科研工作者认为是潜在的超硬材料。被理论预测为超硬材料的过渡金属硼化物大多具有过渡金属层和硼层交替分布的层状结构。目前,被预测为超硬材料的过渡金属硼化物都已经被实验合成,并且证明都不是超硬材料。然而却很少有理论解释在过渡金属硼化物中为什么不能形成超硬材料。本文以具有金属层和硼层交替分布的层状结构的二硼化铼、二硼化钨和二硼化钼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其层间化学键的强度和硬度关系发现层间的TM-B化学键是决定过渡金属硼化物硬度的关键。在3种过渡金属硼化物中层间的化学键都表现出非常强的离子性。层间的离子键是导致具有层状结构过渡金属硼化物不能成为超硬材料的主要原因。此研究对理解TMBs的硬度机理以及设计新型的超硬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2.
金属线膨胀系数是研究金属性质常用的物理量,为了使测得的金属线膨胀系数更加准确,本文将光放大原理融合到金属线膨胀系数的测量中,利用光源、光屏、加热装置等自制的实验装置,根据加热前后光路形成的反射角度和光屏移动前后光斑位置的几何关系,通过光斑的移动距离来计算金属微小的形变量,进而得到金属的线膨胀系数。本文主要对金属铜进行研究,得到其线膨胀系数平均值,并与标准值进行对照,相对误差为0.05%,并将该方法推广到金属铝和钛的线膨胀系数的测量,得到相对误差均在0.90%以下,说明该方法可用于常见金属的线膨胀系数的测量。  相似文献   
43.
由于锇胺分子氢配合物中有特殊的键M(η2 H2 )和特殊的配体 分子氢的存在 ,故而具有丰富的取代化学和特殊的光谱性质。在无机化学、配位化学、生物、医药等方面都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此进行了简要的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44.
有机及聚合物材料的电致发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俊彪  刘行仁 《物理》1994,23(8):461-467
有机和聚合物材料电致发光是近几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而倍受关注的新兴研究领域。它们的电致发光薄膜器件激发电压低,易得到彩色显示,发光效率高,而且器件薄易实现大屏幕平板化,综述这类薄膜电致发光的发光原理、发光材料、器件的制备方法及在发光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5.
机械合金化合金相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方新  董远达 《物理》1994,23(10):599-604
机械合金化是制备难熔金属的非晶合金,不互溶金属的过饱和固溶体和纳米多晶的新方法,简单综述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合金相形成的机制。除了亚稳平衡下的层扩散机制外,在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多晶型约束以及自助放热反应也会控制相的形成和产生。  相似文献   
46.
有机层界面对双层有机发光二极管复合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双层有机发光二极管中载流子在有机层界面复合的无序跳跃理论模型.由于有机分子材料的空间及能带结构的无序性,采用刚体模型处理有机层界面问题是不恰当的,而采用无序跳跃模型比较合理.复合效率及复合电流由载流子跳跃距离、有机层界面的有效势垒高度及该界面处的电场强度分布所决定:在双层器件ITO/α-NPD/Alq3/Al中,当所加电压小于19.5V时,复合效率随着载流子跳跃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而大于19.5V时,复合效率随着其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复合效率随着有机层界面有效势垒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关键词: 有机层界面 双层有机发光二极管 复合效率 有效势垒高度 无序跳跃模型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非磁性原子Si替代Co对Ho2Co17金属间化合物结构和磁性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所有Ho2Co17-xSix(x=0.5,1.0,1.5,2.0,2.5,3.0)化合物都为Th2Ni17型六角结构;化合物的晶格常数和单胞体积都随Si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磁性测量结果表明,Ho2Co17-xSix化合物的饱和磁化强度随Si含量的增加而呈线性下降。从热磁曲线测量观察到,Ho2Co17-xSix化合物在x=0.5时可能呈面各向异性,当0.5≤x≤3.0时出现由易面到易轴的自旋重取向,自旋重取向温度Tsr随Si原子含量的增加先下降,而后双上升,在x=2.5处出现最低点。  相似文献   
48.
寻找理想的锚定材料抑制穿梭效应是锂硫电池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密度泛函方法,研究了四种共价有机框架COFs材料(COF-1,CTF-1,COF-LZU1和COF-42)和硫锂化合物(Li_2S_n)的作用机理.通过分析吸附构型、吸附能、电子密度差分以及态密度等性质,发现COFs材料与硫锂化合物的化学吸附作用主要源于COFs表面极性N和O原子与Li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在COF-42/Li_2S_n吸附构型中,N和O原子与Li之间形成双重类离子键;电子密度差分和Bader电荷差分表明,与其他COFs材料相比,Li_2S_n和COF-42之间电荷转量最多,因此,COF-42具有最强的锚定作用.比较Li_2S_n和COF-42以及常用电解质分子1,3-二氧戊环(DOL)和二甲氧基乙烷(DME)的吸附能,证明COF-42可以抑制电解质分子的溶剂化作用; COF-42与COF-1,CTF-1和COF-LZU1相比较,具有良好导电性.因此,COF-42可能是一种理想的锂硫电池锚定材料.  相似文献   
49.
本文研究X射线荧光压片法测定黄河水悬浮泥沙中Cu、Zn、Ni、Mn、Fe、Zr、Sr、Rb、Ti元素的条件,并用峰背比法和非线性方法研究了样品稀释比与X射线强度间的线性关系。本法用GSD参考标样所建立的元素含量与X射线强度间的线性函数式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值除Ti为0.98外,其余8种元素均在0.99以上,其余8种元素均在0.99以上。方法的可靠性用GSD参考标样检验,各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在3.6%以下。  相似文献   
50.
刘乃墉 《光谱实验室》1991,8(1):110-114
本文介绍利用WPG-100型平面光栅光谱仪检测和判别来自柴油机油箱滤网的各种金属碎片成份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大量的检测判断结果与柴油机经判断后进行拆检情况对照,说明采用光谱定性(半定量)分析方法能快速、准确分析金属碎片成份,判定碎片的材质来源,是指导柴油机检修、分析处理柴油机技术状态提供非常有用信息的一种有效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