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98篇
  免费   2196篇
  国内免费   9510篇
化学   16302篇
晶体学   284篇
力学   533篇
综合类   247篇
数学   339篇
物理学   4699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562篇
  2022年   641篇
  2021年   678篇
  2020年   544篇
  2019年   471篇
  2018年   325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420篇
  2015年   515篇
  2014年   1023篇
  2013年   951篇
  2012年   748篇
  2011年   835篇
  2010年   750篇
  2009年   793篇
  2008年   910篇
  2007年   739篇
  2006年   828篇
  2005年   896篇
  2004年   767篇
  2003年   867篇
  2002年   760篇
  2001年   778篇
  2000年   581篇
  1999年   473篇
  1998年   477篇
  1997年   492篇
  1996年   429篇
  1995年   352篇
  1994年   382篇
  1993年   414篇
  1992年   375篇
  1991年   350篇
  1990年   364篇
  1989年   423篇
  1988年   178篇
  1987年   169篇
  1986年   180篇
  1985年   143篇
  1984年   112篇
  1983年   111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过渡金属盐与3,4,5,6-四氟邻苯二甲酸(TFPT)、1,3-二(4-吡啶基)-丙烷(DPP)和1,4-二(1,2,4-三氮唑)-1-丁烷(BTB)经水热法合成了3个新的配合物:{[M(TFPT)(DPP)]·H2O}n(M=Cd(1),Ni(2)),{[Cd(TFPT)(BTB)0.5]·2H2O}n3)。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测定了它们的结构。配合物12具有相似的一维链结构。中心金属离子表现为扭曲的[MO4N2]八面体构型。配合物3具有二维结构。中心金属离子表现为扭曲的[CdO5N]八面体构型。配合物13分别在424 nm、442 nm处出现来自于配体的荧光发射,对应于配体的π*-π的跃迁,配合物2在356 nm处有非常弱的荧光发射。不同金属阳离子对配合物13的荧光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通过荧光的猝灭机理,它们都能选择性检测Fe3+离子。  相似文献   
992.
以合成的 4,4,4-三甲酸三苯胺(H3TCA)为主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超分子无定型的锆基金属有机凝胶(Zr-MOG)。并通过一种简单的恒定时间控制晶化方法,使UIO-66(即Zr-MOF)凝胶化合成非晶态的Zr-MOG。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r-MOG拥有凝胶软材料的多层结构和非晶聚合物网络,对Pb(Ⅱ)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此外,以冰醋酸为晶化促进剂,成功地实现了晶态MOF和高分散非晶态MOG的转化。  相似文献   
993.
选择具有强给电子能力的1,2,4-三唑为配体,成功合成了银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Ag-MOF)并用于电催化还原CO2反应(CO2RR)。借助粉末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计时电流法等表征手段对材料的晶体结构、形貌和电催化CO2RR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商品化的纳米Ag颗粒对比,Ag-MOF展现出更优异的电催化CO2RR产物选择性、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0.9 V (vs RHE)时,CO的法拉第效率高达96.1%。当电压为-1.1 V (vs RHE)时,电流密度可达17 mA·cm-2,且电极可以稳定运行300 min。这说明通过选择合适的配体结构,可以改变催化位点周围的化学环境,从而高效将CO2转化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994.
采用简单的热解-硫化两步法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富氮掺杂碳空心纳米笼(NC)负载双元金属硫化物纳米颗粒(CoNixSy)的复合材料 CoNixSy/NC。该策略以丁二酮肟镍为镍源,增加了活性位点,同时前驱体 ZIF-8@Ni-ZIF-67的核壳结构为空心碳纳米笼的构建提供了可能性。这种独特的负载多金属硫化物纳米颗粒的中空结构使CoNixSy/NC作为电极材料时具有更多的活性位点、更高的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从而使其具有较高的比容量(1 A·g-1时比容量为629.2 F·g-1),优异的循环稳定性(1 A·g-1下1 000次循环测试后容量保持率为93.4%)。当将其进一步组装成对称超级电容器后,在1 A·g-1下可提供207.2 F·g-1的比电容,1 000圈循环稳定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5.36%。  相似文献   
995.
Congrong Liu  Manbo Li 《中国化学》2013,31(10):1274-1278
Using Bi2(SO4)3 as the catalyst and TMSCl as the additive, a wide variety of aldehydes, ketones, and acetals were smoothly condensed with aryl ethers at room temperature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diarylmethanes and triarylmethanes selectively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实验与分子模拟结合的方法研究298 K下CO2在氨基改性得到的MIL-101(Cr)-NH2和MIL-101(Cr)-ED(ED:乙二胺)上的吸附性能。比较MIL-101(Cr)、MIL-101(Cr)-NH2和MIL-101(Cr)-ED的吸附等温线与吸附热的结果,表明采用直接合成改性法得到的MIL-101(Cr)-NH2比采用合成后再改性得到的MIL-101(Cr)-ED有更高的CO2吸附容量。进一步比较密度分布图和径向密度分布曲线,分析CO2在氨基改性MIL-101(Cr)中的吸附位,表明在低压下CO2首先吸附在MIL-101(Cr)微孔的超级四面体中,随着吸附压力的增大逐渐填充到更大的孔中。氨基的存在增加了CO2的吸附位点,使MIL-101(Cr)-NH2具有较高CO2吸附容量;同时MIL-101(Cr)-ED中的ED分子的存在增加了CO2的吸附位点,使MIL-101(Cr)-ED也具有较高CO2吸附容量;但是MIL-101(Cr)-ED中的ED分子占据了MIL-101(Cr)中Cr的吸附位点,使Cr对CO2的吸附强度减弱,同时可吸附位点少于MIL-101(Cr)-NH2,导致其对CO2的吸附容量少于MIL-101(Cr)-NH2。  相似文献   
997.
热电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材料,能够直接实现热能和电能之间相互转换,有望为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一种综合协调的选择,因此在能源危机越来越严重的21世纪,热电材料的研究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广泛兴趣。然而,电热输运的协同调制一直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硫属化合物半导体作为最重要的一类热电材料,近年来其电热输运性质的协同调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硫属化合物半导体热电材料在电热输运协同调控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其电热输运协同调控及热电性能优化的内在物理机制,并展望这些新的调控策略在热电材料发展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8.
金属有机骨架(MOFs)材料因其可设计的结构以及灵活可控的配位模式,在三阶非线性光学(NLO)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液体分散状态相比,MOFs在固体状态下的三阶NLO性能更为重要,这不仅可以深入了解MOFs本身所固有的光学性能,还有助于实现MOFs在光学器件中的实际应用。然而,由于散射的存在和透光率的限制,单独的MOFs材料难以直接实现固体状态下的三阶NLO性能研究,将MOFs制备成具有较好光学透过性的薄膜是研究其NLO性能最为可行的一种策略。MOFs薄膜不仅很好地继承了MOFs所固有的三阶NLO性能,而且还结合了薄膜的高透光率以及灵活的机械性能。基于此,本文分析总结了MOFs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其NLO性能研究方面的相关工作,并根据目前MOFs薄膜在三阶NLO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对其未来发展予以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9.
配体[C5Me4HR][R=4-BrPh(1),(MeC5H3N)CH2(2)]分别与Mo(CO)6,Ru3(CO)12和Fe(CO)5在二甲苯中加热回流,得到了6个双核配合物trans-[η5-C5Me4R]2Mo2(CO)6(3,4),trans-[(η5-C5Me4R)Ru(CO)(μ-CO)]2(5,6)和trans-[η5-(C5Me4R)Fe(CO)(μ-CO)]2(7,8,).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3,5,68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00.
刘蕾  刘劲刚 《化学进展》2013,(4):563-576
人工光合成是受到植物光合作用启发而兴起的前沿科研领域,对于新型能源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从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关键化学过程出发,介绍了人工光合成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方法,着重阐述了过渡金属配合物光催化剂在人工光合成各半反应(水的光催化氧化分解与CO2的还原转换)中的应用。其次,分析整理了近期国内外重点研究的过渡金属配合物光催化剂的种类,评价了各类过渡金属配合物光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及由其组成的不同光催化体系的特点和催化性能的差别,讨论了部分光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及优化其催化性能的方法。最后,展望了过渡金属配合物光催化剂在人工光合成领域的研究前景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