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217篇
化学   581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7篇
物理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61.
TiO2 nanoparticles were homogeneously coated o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by hydrothermal deposition, this nanocomposite may be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myoglobin immobilization in view of its high biocompatibility and large surface. The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modified with Mb-TiO2/MWCNTs films exhibited a pair of weU defined, stable and nearly reversible cycle voltammetric peaks. The electron transfer between Mb and electrode surface, Ks of 3.08 s^-1, was greatly facilitated in the TiO2/ MWCNTs film. The 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s of hydrogen peroxide were studied, the apparent Michaelis-Menten constant is calculated to be 83.10 μmol/L, which shows a large catalytic activity of Mb in the TiO2/MWCNTs film to H2O2.  相似文献   
62.
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总能计算研究了一氧化碳和氢原子在Ni(111)表面上p(2×2)共吸附系统的原子结构和电子态,结果表明CO和H原子分别被吸附于两个对角p(1×1)元胞的hcp和fcc位置.以氢分子和CO分子作为能量参考点,总吸附能为2.81 eV,相应的共吸附表面功函数φ为6.28 eV.计算得到的C—O,C—Ni和H—Ni的键长分别是1.19?, 1.96?和 1.71?,并且CO分子以C原子处于hcp的谷位与金属衬底原子结合.衬底Ni(111)的最外两层的晶面间距在吸附后的相对变化分别是 关键词: Fisher-Tropsch反应 催化作用 Ni(111) p(2×2)/(CO+H) 共吸附  相似文献   
63.
项佳敏  保志明 《化学教育》2021,42(21):86-89
“能量”是学生认识化学变化的重要维度,本实验借助手持红外热成像仪“看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在实验中通过拍摄等量的不同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时的热成像图,从“温度”高低间接反映出热量变化,从宏观的能量变化建立模型,推理微观的成键、断键等过程,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过程的放热以及弱酸电离过程的吸热,并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相似文献   
64.
王欢  李梦龙  周向葛 《化学通报》2014,77(11):1138-1140
化学分析教科书中给出的弱酸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是cKa≥1.0×10-8。本文根据这一判据的来源(滴定突跃≥0.3pH单位),对一元酸体系的滴定情况进行了严格数学处理。计算结果表明,只有同时满足弱酸的浓度c1.0×10-3mol/L和cKa≥1.0×10-8条件下,弱酸才能被准确滴定。对于浓度极稀的酸溶液(c≤1.4×10-4mol/L),无论强酸还是弱酸都不能被准确滴定。对教材很少涉及的不同浓度酸碱互相滴定的情况也给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65.
在低温碱性甲醇溶液中一氯化四苯基卟啉铁催化萘酚H2O2氧化高选择性地制取2-羟基-1,4-萘醌(HNQ),以2-萘酚和1-萘酚为底物时HNQ的最高产率分别为57%和40%(纯度>95%).根据金属卟啉催化氧化反应的特性,采用UV-Vis和EPR现场光谱监测催化剂和反应物的光谱变化,提出了羟基游离基加成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6.
67.
采用等转化率法研究了2,4,6-三(羟基苯甲基氨基)-均三嗪(MFP)与双酚A型环氧树脂(DGEBA)在等温和非等温条件下的固化反应行为,两种条件下MFP/DGEBA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α)均随转化率(α)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α=0.25 时取得最小值).由于仲胺基和酚羟基对环氧基反应的不等活性,非等温固化反应时两种反应先后发生,形成Triazine-NCH2-CH(OH)-结构后,再形成ArO-CH2-CH(OH)-结构并产生交联,前后两阶段Eα分别为69.8、86.8 kJ·mol-1.对等温固化反应,由于起始反应温度高,仲胺基和酚羟基几乎同步与环氧基发生反应,两者的相互催化作用使反应前期Eα相对较低(59.1 kJ·mol-1),固化反应速度较快,引起体系粘度迅速增大,扩散控制反应提前,从而造成反应后期Eα(89.7 kJ·mol-1)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68.
杨频 《化学通报》1989,(7):52-55
六十年代中期发展了讨论化学反应性的两类理论模型:一个是支配协同反应的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另一个是强调反应分子某些特殊轨道起主要作用的普遍化的微扰理论(Genetalized Pettutbation Theory),前者很快被引入我国各类结构化学教材;后者则至今未被引起足够重视。其实这一理论在讨论化学反应性上的阶值并不低于前者。在此简要介绍这个理论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9.
70.
Optically pure S-5-hexadecanolide (1) has been easily prepared from readily available aldehyde 2 and cyclopentanone (3) using L-proline-catalyzed asymmetric aldol reactions as the key ste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