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8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3214篇
化学   6633篇
晶体学   122篇
力学   57篇
综合类   177篇
数学   18篇
物理学   1307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208篇
  2019年   189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368篇
  2012年   331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348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309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77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68篇
  1992年   163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39篇
  1989年   128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A magnetically rotational reactor (MRR) has been developed and used in absorbing benzene emissions. The MRR has a permanent magnet core and uses magnetic ionic liquid [bmim]FeCl4 as absorbent. Benzene emissions were carried by N2 into the MRR and were absorbed by the magnetic ionic liquid. The rotation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core provided impetus for the agitation of the magnetic ionic liquid, enhancing mass transfer and making benzene better dispersed in the absorbent. 0.68 g benzene emissions could be absorbed by a gram of [bmim]FeCl4, 0.27 and 0.40 g/g higher than that by [bmim]PF6 and [bmim]BF4, respectively. The absorption rat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rotation rate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相似文献   
12.
13.
实际气体的多分子层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金属上化学吸附的族模型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簇模型方法是研究化学吸附的最重要的量子化学方法之一。本文对'簇--表面类比法'的物理内涵、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5.
16.
戴闻 《物理》2005,34(7):543-543
在磁电子学领域,自旋极化输运与分子器件的结合是一个热门研究方向.最近,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Pasupathy等,采用纳米加工技术,将单个C60分子吸附在一对Ni电极之间,构成了“铁磁电极-C60量子点”器件.量子点的Kondo效应和铁磁性交换耦合,原本是相互排斥的,在Pasupathy的实验中,两者被首次结合在一个器件中并加以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器件的质量能够保证两种效应之间的竞争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氯丙烯在不同催化剂表面上吸附的TPD结果表明在TS-1上有三重附峰,而在TiO2/Silicalite上仅有单峰,H2O2或分子O2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后,在脱附物种中可用质谱检测到原子O(16)物种;说明H2O2或分子O2在样品表面存在解离吸附;并发现解离子分子O2的活性很低,TS-1能同时吸附内烯和H2O2,而在SiO2/Silicalite表面的吸附却与吸附顺序有关,环氧化活性顺序如下:TS-1  相似文献   
18.
纳米级氧化铁的合成及其对六价铬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纳米氧化铁,研究了合成条件,并采用TEM对产品进行了表征,测得产品的平均粒径为20-30nm.研究了纳米级氧化铁对Cr(Ⅵ)的吸附.在pH=3.0,吸附比为3.5×10-6:1×10-2(g/g)时,平均吸附效率为95.98%,最大吸附量为398.3μg Cr(Ⅵ)/g.采用2mol/LNaOH可完全洗脱纳米氧化铁所吸附的Cr(Ⅵ),测定了回收后的纳米氧化铁对Cr(Ⅵ)的吸附效率,结果表明纳米级氧化铁可循环使用,这将为环境污水中Cr(Ⅵ)的治理及研究纳米材料的吸附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于CO在钙钛矿氧化物上的吸附,Tascon等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认为CO是吸附在表面O~(2-)上,O_2吸附在金属位上,且他们提出了氧化反应的可能机理为吸附态的CO与吸附态的氧生成CO_3为速度控制步骤,他们还认为该步骤是以生成稳定的双齿碳酸盐再变成单齿碳酸盐而进行的.即  相似文献   
20.
徐法强  侯瑞玲 《分子催化》1997,11(4):247-252
以碳酸锶为甲烷吸附活化的模型催化剂,用切换变应答、CH4(CO2)-TPD等技术,对甲烷的吸附、碱性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烷在碳酸锶上的活化显示出明显的酸碱活化机理特征,瞬变应答及TPD结果均证明,甲烷在碳酸锶表面有较强的吸附,其脱附温度约310℃,关联结果表明,甲烷转化率及C2烃收率与催化剂表面SrO碱性中心浓度有非常一致的顺变关系,因此催化剂表面的酸碱中心可能是甲烷的选择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