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559篇
化学   2772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43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21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95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72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梁永久  黄鹏  张睿  董德文 《有机化学》2014,(6):1037-1047
综述了我们研究组近几年在β-氧代酰胺化合物的Vilsmeier反应研究反面取得的进展.设计、合成了系列具有多官能化结构特点的β-氧代酰胺化合物,对其Vilsmeier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相关反应的机理,建立了基于β-氧代酰胺化合物Vilsmeier反应的四元、五元、六元杂环化合物的合成新方法.  相似文献   
982.
在氢氧化铯/二甲基亚砜(CsOH/DMSO)碱体系促进下,卤代芳烃与酚可在加热条件下直接反应,生成二芳基醚.该反应无需使用过渡金属催化剂和配体,亦无需惰性气体保护,是一种简洁的绿色合成方法.基于一系列实验结果,我们提出了经由苯炔进行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983.
新型喹啉酮类膦酸酯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活性结构拼合原理,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型喹啉酮类膦酸酯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 NMR,MS及元素分析确认.采用两倍稀释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耐喹诺酮金葡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部分目标化合物对耐药菌的抑制作用略优于对照药诺氟沙星,尤以化合物IIIk最好,对MRSA15#,QRSA7#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为6.2,3.1 mg/mL.  相似文献   
984.
手性N-叔丁基亚磺酰亚胺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学合成中间体.报道以水杨醛类化合物1和N-叔丁基亚磺酰胺(2)为原料,分别以硫酸氢钾、碳酸铯为促进剂在微波辐射条件下反应,合成得到11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水杨醛类N-叔丁基亚磺酰亚胺(3),产率中等到良好.研究发现:带有强吸电子基的底物在硫酸氢钾的作用下,产率较高;而带有强供电子基化合物、取代基位阻大的化合物在碳酸铯的作用下反应效果较好.所有新化合物均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  相似文献   
985.
建立了一种同时检测鸡蛋中四溴双酚A(TBBP A)、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多溴联苯醚(PBDEs)及其衍生物羟基多溴联苯醚(OH-PBDEs)和甲氧基多溴联苯醚(MeO-PBDEs)的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散固相萃取(DSPE)-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和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GC-NCI/MS)的检测方法。样品经正己烷、二氯甲烷(1∶1,V/V)加速溶剂萃取,凝胶渗透色谱净化后,经100 mg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分散固相萃取吸附剂去除杂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气相色谱-负化学源质谱方法测定,外标法定量。在蛋白和蛋黄样品中添加1.0或5.0μg/kg的目标物,其回收率分别为64.5%~97.2%和65.6%~109.2%(除BDE-85为54.8%,OH-BDE-137为47.4%外),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2%,定量限为0.01~0.2μg/kg。  相似文献   
986.
The title compound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4-tert-butyl-5-(1,2,4-triazol-1-yl)-2-aminothiazole with propionic anhydride,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he crystal belongs to the orthorhombic system, space group Pbca with a = 18.441(2), b = 8.3284(9), c = 19.257(2) , Z = 8, V = 2957.5(5) 3, Mr = 279.37, Dc = 1.255 mg/m3, S = 1.033, μ = 0.219 mm-1, F(000) = 1184, the final R = 0.0349 and wR = 0.0876 for 2629 observed reflections(I 2σ(I)). X-ray crystal structure presents the intermolecular N–H···N hydrogen bond,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tabilizing the crystal structure. The preliminary bioassay indicates that the title compound exhibits potent fungicidal activity against R. Solani(25 mg/L) with inhibition rate of 80.0%.  相似文献   
987.
将9,9-二(4-羟苯基)芴(BHPF)与二(4-氟苯基)苯基氧膦(BFPPO)聚合,合成了含芴基侧基的聚芳醚氧膦(PAEPO),并采用后磺化法,制备了侧链型磺化聚芳醚氧膦(sPAEPO)质子交换膜.通过核磁与红外确定了聚合物的化学结构,用原子力显微镜对sPAEPO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sPAEPO质子交换膜的尺...  相似文献   
988.
以联苯二酚(BP)和2,6-二氟苯甲腈(DFBN)为原料通过假高稀释的方式合成了2,2'-[[1,1'-联苯]-4,4'-二氧基]二[6-氟-苯腈]单体,进而与4-(4-羟基-苯基)-2H-二氮杂萘-1-酮(DHPZ)进行亲核取代逐步聚合反应,制得类似交替结构的共聚芳醚腈a-PPBEN.以BP、DHPZ和DFBN通过一步加料的方式,聚合得到无规共聚芳醚腈r-PPBEN.GPC结果表明,两种聚合方法均得到高分子量聚合物.利用红外、核磁、质谱、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与设计一致.DSC、TGA、DMA等测试表明,a-PPBEN比r-PPBEN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更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更高的储能模量.偏光显微镜、XRD等测试表明,r-PPBEN有部分结晶,a-PPBEN则完全为无定型结构.扭曲非共平面的二氮杂萘酮结构的引入改善了聚合物的溶解性能,两种聚合物均能在常温下溶解于多种极性非质子溶剂.  相似文献   
989.
在DDQ/PPh3作用下,以2-异丙基苯甲酸或水杨酸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以较高的收率合成、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2)和(3)。化合物(2)和(3)与苯胺在氯仿中加热回流可分别转化为酰胺类化合物(4)和(5)。所有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质谱、核磁共振进行了表征,并解析了化合物(2)和(3)的X-衍射单晶结构。化合物1,2-二(2-异丙基苯甲酸)-2,3-二氰-5,6-二氯苯(2)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其晶胞参数为:a=1.287 5(3)nm,b=1.518 6(2)nm,c=1.572 6(3)nm,β=122.23(3)°,V=2.601 0(1)nm3,Dc=1.331 g·cm-3,Z=4,F(000)=1 080,R1=0.057 2,wR2=0.126 0;化合物1,2-二(2-羟基苯甲酸)-2,3-二氰-5,6-二氯苯(3)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其晶胞参数为:a=0.877 76(16)nm,b=1.131 11(15)nm,c=1.186 39(17)nm,α=69.290(2)°,β=89.409(3)°,γ=67.878(2)°,V=1.010 4(3)nm3,Dc=1.542 g·cm-3,Z=2,F(000)=476,R1=0.038 3,wR2=0.093 1。强π-π堆积作用和分子间氢键将化合物(2)和(3)组装成稳定的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990.
以层状氢氧化锌硝酸盐(Zn-LHS)和氢氧化镍锌硝酸盐(NiZn-LHS)为主体,采用共沉淀和离子交换法制备十二烷基苯磺酸根离子(DBS)和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插层氢氧化物盐(Zn-LHS-DBS和NiZn-LHS-SBE-β-CD),系统考察客体阴离子浓度和pH值等因素对插层材料超分子结构的影响,并用XRD、FT-IR、TG-DTA和SEM对其结构、热稳定性和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共沉淀法在DBS浓度为0.19~0.38 mol·L-1,pH=6.0~7.0,水热温度60~100℃条件下合成晶型单一且结构完整ZnLHS-DBS;采用离子交换法可合成结构完整NiZn-LHS-SBE-β-CD;无论离子交换还是共沉淀法都不能合成单一晶型Zn-LHSSBE-β-CD,这可能与SBE-β-CD分子结构以及Zn-LHS水热稳定性差有关。此外,由于氢氧化物盐层板和客体间存在超分子作用而导致DBS和SBE-β-CD在层间具有较高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